摘要:最近这两天一直有应酬,所以更新不是很及时,和诸位看官说声抱歉,但接下来应该会震仓。虽然还在假期,但港股已经开始交易,头两个交易日一涨一跌,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
最近这两天一直有应酬,所以更新不是很及时,和诸位看官说声抱歉,但接下来应该会震仓。虽然还在假期,但港股已经开始交易,头两个交易日一涨一跌,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
一,港股涨跌的原因
关于港股这两天的表现,很多人说这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全都是美联储闹得,先是我10月1日文章谈到的,ADP数据意外走弱,所以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因此港股大涨,而昨天因为老美政府部门关门,所以9月通胀数据延后,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所以今天港股大跌,看似无懈可击,但为什么日本市场却连涨两天呢,难道日本就不受影响?还有人说涨太多所以就要跌一下,这样的解释就更加难以让人信服了。
其实港股市场就是A股市场的映射,我之前说过,美联储决定了流入中国市场的资金量,但是流速和流向是我们决定的,内地的当然是央妈,港股这块主要看金管局,其实我们可以注意到9月30日的时候,香港隔夜拆借利率就已经飙升到5%以上,这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港元对美元的升值,所以开盘就涨,但是资金面过于紧张显然也不利于市场,所以金管局适时出手进行安抚,次日隔夜拆借利率回落,市场也开始调整。
所以,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要受到资金调配的影响,当然按照今年前几个月的惯例,由于南下资金试图不断提高对港股的定价权,所以市场下跌的时候,往往是加码的时候,所以港股今年的巨幅震荡也在减少,但好巧不巧,赶上我们放假,于是乎港股全靠外资在玩,结果一玩就玩脱了。
二,值得注意的细节
其实港股这两天的表现,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市场依然围绕着美联储降息在进行逻辑推演,而资金面的宽松显然对科技股有利,所以表面看好像今天香港市场一众芯片股调整,但实际上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公用」连续两天上涨。「大众公用」的背后其实是持股深创投,而深创投接连投资了「宇树科技」和「摩尔线程」,尤其是「摩尔线程」预计十月中下旬就要上市,所以市场搞得非常热闹。
所谓的「摩尔线程」概念,无非是两个逻辑,第一估值对标「寒武纪」,第二,科技投入的变现,要知道「摩尔」的上市之路非常高效,我想这也是要做一个标杆,你现在投资科技股,汇报将是丰厚的,这样更多的资金才敢于进入和产业当中,至于说「摩尔线程」上市后的表现如何,其实不是很重要,市场要的热度,股东药的回报率都有了。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大家为什么喜欢盯着科技股?那是因为眼下用卖方机构的观点来看是「弱现实,强预期」,钱虽多,但项目少,可你再看看最近老美那边的动静,OPENAI连续抛出大订单,美国的逻辑就是大型科技公司保持稳定支出,那么未来Ai概念一定是大有可为,这也成了为数不多的未来比较明确的产业,所以就成了大家继续抱团科技股,其实全球的资金都这么整的。
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主要接下来如果像我10月1日说的那样,央妈有意打造慢牛,那市场少不了震荡折腾,而资金们会更加偏好抱团,所以看不懂抱团才是最大的遗憾!
三,机构抱团
对于「机构抱团」,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偏颇的,什么是「机构抱团」股,很多人给出的解释是有更多的机构买入,但谁又会告诉你我买入了呢?所以大多数人只能用疑似相近替代,比如多少机构去调研,可我们很清楚,调研不等于要买啊!又比如股东数,有的说少好,有的说多好,反正视角不同,结论也是南辕北辙,究竟该怎么办?
实际「机构抱团」并不是一种选股方式,而是一种操作模式,中金公司在《中国股市生态的四大变化》中就指出,目前A股投资者趋向「机构化」,当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之后,必将经历从群雄逐鹿到一枝独秀的变化,面对全球各种黑天鹅事件的频繁出现,机构投资者选择抱团群暖是一种最经济也更安全的选择。所以,「机构抱团」换的只是股票,而不是这种操作模式,无关乎股票价值。
以2025年二季度这波行情中表现最好的创新药概念为例,248家个股中只有66家上涨,177家下跌,而表现最好的「舒泰神」可以涨700%,而表现差的如「昆药集团」股价竟然要跌近20%,如此行情,还是大热板块,这表现真的令人发指。
上面两只股票分别是「舒泰神」和「昆药集团」,如果从走势来看,「舒泰神」在上涨之前其实表现是比较差的,相反「昆药集团」的表现其实还不错的,只是在进入二季度之后,突然就不行了,这就是机构选择的问题。
如果我们通过量化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就会看出其中的区别,虽然机构大资金的交易方式和我们普通散户有很大的不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无法把握,事实上,伴随着量化大数据挖掘的崛起,像机构资金这样交易行为具有一定规模、高度重复和规律的情况,是完全可以被挖掘的。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图:
这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大数据系统提供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图中的橙色柱体就是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如果「机构库存」数据持续的时间越长,也说明机构参与交易的积极性越高,试问下,如果一只股票没有得到大量的机构认同,机构交易的积极性会这么高吗?所以,「机构库存」越是持续的时间长,不就是机构抱团的反映,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通过交易行为呈现出来。
从上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很明显舒泰神就是很明显的「机构抱团」迹象,「机构库存」数据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相比之下「昆药集团」的「机构库存」数据就出现了没有几天,然后就消失了。进一步看的话,「舒泰神」也不是每天都上涨,也有调整,但是「机构库存」数据几乎没有消失过,所以,谁被大资金抱团看的是一目了然,看到这些,就不会烦恼了!
进一步看的话,有很多涨得好的股票,其实是股价还没有开始表现之前,机构资金就已经非常活跃,你说这么多资金抱团,股价不涨,是不是要重点关注呢?
上面两只股票也都是这轮行情涨幅前10的个股,就像我红框标识的部分,股价没涨,但是「机构库存」数据已经很活跃了,说明机构资金积极参与交易,那不就是「机构抱团」了!所以,真正难得不是看不到「机构抱团」,是你观察的方式不对。
所以,看清楚机构的动向,再来决定自己的动向,这很重要!
真相很残酷,但不知道真相会更残酷。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来源:我是概念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