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只是描绘了世界本来的样子,为何好多人却认为接受不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11:18 1

摘要: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作家们犹如繁星闪烁,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而叔本华曾形象地将作家分为流星、行星和恒星三类。“流星式” 的作家,虽能在一时之间大放异彩,收获无数人的仰望与赞叹,但他们的光芒往往转瞬即逝,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很快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行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作家们犹如繁星闪烁,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而叔本华曾形象地将作家分为流星、行星和恒星三类。“流星式” 的作家,虽能在一时之间大放异彩,收获无数人的仰望与赞叹,但他们的光芒往往转瞬即逝,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很快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行星式” 的作家,其影响力能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他们的作品如同行星般,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反射着别处的光芒,影响着与他们同时代的人 。然而,真正能够跨越时空,永恒闪耀的,是 “恒星式” 的作家。

这类作家,他们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将写作的锋芒直抵人和现实的最深处,挖掘出那些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人性奥秘和社会真相。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值得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不断探讨的深刻话题,每一次阅读,都能让读者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无数读者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从家族兴衰、爱情悲剧,到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从诗词歌赋、饮食文化,到服饰建筑等方方面面,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每一次挖掘都能发现新的价值。

莫言无疑就是这样一位恒星式的作家。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多样。在《丰乳肥臀》中,他以母亲上官鲁氏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大跃进时期到改革开放,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反映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对人性的善恶、美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檀香刑》里,莫言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与现代小说技巧相结合,以独特的猫腔叙述方式,展现了清末山东半岛的社会风貌和民间反抗精神,作品中对刑罚的描写、对人性的挣扎和对民族精神的探讨,都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争议和矛盾。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过于大胆,对社会黑暗面的揭示过于直白,甚至有人指责他是在迎合西方人的口味 ;也有人称赞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种争议和矛盾,恰恰证明了莫言作为一位恒星式作家的价值。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歌颂或批判,而是以一种复杂而真实的方式呈现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思考和共鸣 。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莫言的作品既有悲剧的沉重,也有喜剧的荒诞,他通过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震撼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

在阅读的世界里,读者的阅读行为存在着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两种方式 。主动选择时,读者就像在知识的超市中挑选商品,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和兴趣,在茫茫书海中挑选那些能吸引自己的书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推荐语,或者是对某个作者的喜爱,而主动将其纳入阅读清单 。比如,一个热爱科幻小说的读者,会主动去寻找刘慈欣、阿瑟・克拉克等科幻作家的作品,沉浸在充满想象力的宇宙世界中 。

然而,当读者遭遇伟大的作家时,情况往往会发生变化 。伟大作家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主动选择的能力,陷入被动选择之中 。就像许多读者在接触到莫言的作品时,被他那独特的叙事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魔幻与现实的高密东北乡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甚至会被作家的话语 “麻醉”,一味地依附和迁就,此时,他们很容易失去辨别好坏的能力 。因为伟大作家的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读者在初次阅读时,可能会被其表面的精彩所吸引,而忽略了对作品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

真正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和抒情 。大多数作家的写作可能停留在叙事和抒情的起点,只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抒发一种情感 。但伟大的作家却能将叙事或者抒情深入到极致 。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将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融入作品之中 。以鲁迅为例,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通过这些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表达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他独特生命意识的表达 。

对于读者来说,在面对伟大作家的作品时,虽然容易陷入被动选择,但也不应盲目迁就 。读者应该运用自己的选择权利,忠于自己的阅读感受 。每一个读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因此,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读者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语言完整地将其表达出来 。这既是对作品的负责,也是对作家的尊重 。因为读者的反馈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从而促进作家的创作 。

一个好的读者与一个伟大的作家相遇,就像是一场灵魂的对话 。读者通过阅读作品,与作家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而作家也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一种联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 。这种真诚的对话,是最完整的文学活动 。在阅读莫言的作品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对人性的探索和对历史的反思 。读者在阅读中,可能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经历,从而与莫言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 。

对于研究者来说,莫言就像是一座充满宝藏的文学富矿,等待着他们去挖掘和探索 。他们倾慕莫言,各展神通,如同英勇的探险家,挽起袖子,手持利刃,摆好架势,意欲从莫言的作品中切出独特的花样 。他们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为中国文坛掷下一颗颗重磅炸弹,以此彰显自己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能力和见解 。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莫言的作品进行剖析,试图揭示其作品背后隐藏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 。

有的从文学风格入手,分析莫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有的从文化背景出发,探讨莫言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还有的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研究莫言作品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反映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莫言作品的理解,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

读者对莫言的喜爱同样热烈,这种喜爱在莫言的售书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次售书会,现场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人们怀着对莫言作品的期待,早早地来到现场排队等候,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买到莫言的新书,并获得他的签名 。在这些读者中,心态各不相同 。一部分读者可能受到了书中某些具有争议性内容的吸引,比如书中的细节描述,这种猎奇心理驱使他们想要一探究竟;还有一部分读者则是被莫言不断创新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他们好奇莫言又会在新作品中玩出什么新花样,带来怎样的惊喜;当然,也有莫言的忠实粉丝,他们对莫言的作品坚信不疑,一味赞赏,不容许别人对莫言有丝毫的质疑和批评,他们是莫言最坚定的支持者。

然而,莫言的作品并非无可挑剔,围绕着他的作品,争议从未停止 。自从《红高粱》之后,关于莫言的文学评论逐渐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研究者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温和,他们对莫言的作品不忍给出稍微严厉的批评,仿佛陷入了一种对莫言的盲目崇拜之中 。这种过度的宽容,直接导致莫言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无节制的状态,《食草家族》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在这部作品中,莫言的创作风格变得更加大胆和随意,一些情节和描写显得过于荒诞和离奇,缺乏必要的逻辑和深度 。然而,由于缺乏有力的批评和引导,莫言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些问题,继续沿着这种创作方向发展 。

另一方面,读者们对莫言的态度也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部分读者大呼过瘾,他们被莫言作品中的独特魅力所征服,对莫言的作品赞不绝口;而另一部分读者则不屑一顾,甚至恶言相向,他们对莫言作品中的某些内容和风格表示不满,认为莫言的作品过于夸张、荒诞,不符合他们的阅读口味 。还有一些读者试图以一种较为理性的方式来评价莫言的作品,他们给莫言的写作列出优点和不足,比如在《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问世后,读者们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

一些读者认为《丰乳肥臀》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另一些读者则认为这部作品对某些情节的描写过于露骨,对历史的呈现存在片面性 。对于《檀香刑》,一些读者赞赏莫言将民间戏曲元素融入小说的创新尝试,认为这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另一些读者则觉得这种创新过于刻意,影响了小说的整体阅读体验 。

莫言的文学生命力之顽强,在当代中国文坛堪称一绝 。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不断有新作品问世,创作一直处于高峰期 。从早期的《红高粱家族》,到后来的《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作品,每一部都在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 。

在国内,莫言的作品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 。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读者们被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魔幻与现实的世界中,感受着人物的喜怒哀乐,思考着人性的善恶美丑 。莫言的作品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社会和历史的平台 。许多读者在阅读莫言的作品后,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也正是莫言作品的魅力所在 。

在国际上,莫言的影响力同样巨大 。他的文学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他的作品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学,也让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 。莫言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如 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他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 。他的作品被国外读者广泛阅读和研究,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许多国外读者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莫言的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 “道路” 。他早期追随西方现代主义的脚步,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手法,如意识流、荒诞、象征等,使作品充满了先锋色彩 。在《红高粱家族》中,他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结构,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高密东北乡的传奇故事,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 。这种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使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

莫言对创作自由的追求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他不受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敢于尝试新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是自由的,作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创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创作方式 。在《生死疲劳》中,他采用动物视角,通过西门闹的轮回转世,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使小说充满了荒诞与真实,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

他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制造出新的空间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所不同,都有新的创建 。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吸引力 。在《蛙》中,他以书信体和话剧体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中国农村故事,这种创新的形式,使小说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

来源:细看历史三棱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