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提起老人娱乐,好多人第一反应是广场舞、下棋、遛弯?但现在不一样了,晚年生活能玩的新花样可太多了!既跟上时代节奏,又能把兴趣爱好玩出花,这5种新方式,你试试?
以前提起老人娱乐,好多人第一反应是广场舞、下棋、遛弯?但现在不一样了,晚年生活能玩的新花样可太多了!既跟上时代节奏,又能把兴趣爱好玩出花,这5种新方式,你试试?
1. 去老年大学“回炉”:学技能还能交同龄好友
现在的老年大学可不是“老三样”(书法、国画、声乐)的天下了!摄影构图、手机AI修图、短视频剪辑…这些年轻人玩的,老人也能学。教育部 围绕老年教育发布的规划里提过,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的老年大学超7万所,不少热门课程得“抢名额”。有人学剪辑后,把带孙子的日常剪成温馨vlog;有人学摄影,专门拍城市里快消失的老建筑。
在老年大学,学的是新鲜技能,交的是能聊到一块的朋友。下了课约着去食堂吃顿饭,周末组队去公园“外拍”,这种“同学情”比在家刷手机热闹多了。而且现在不少社区还开了“迷你老年课堂”,不用跑远路,下楼就能学,门槛低到手机都能玩明白~
2. 线上兴趣社群:跨城唠嗑“云”玩爱好
要是腿脚不方便,或者喜欢“宅乐趣”,线上兴趣社群能让你“躺被窝里玩出花”。微信群、小程序里,唱戏的能找票友对唱,书法的能晒作品求点评,养花的能分享扦插秘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50岁以上网民里,近3成会在社交平台找同好社群。
有人在“退休摄影圈”里,和云南的阿姨交流拍梯田技巧,跟东北的叔叔学拍雾凇;还有人在“戏曲直播群”里,跟着主播学唱腔,凌晨两点还在讨论“这段戏腔怎么换气”。线上社群把天南海北的同好聚一块,哪怕你住小县城,也能找到“臭味相投”的伙伴~
3. 拍短视频:把生活过成“连续剧”
刷到过80岁奶奶拍“时尚穿搭”,70岁爷爷搞“科技测评”吧?现在老人玩短视频,早不是“看个乐”,而是自己当主角。抖音《2023银发经济报告》 显示,老年创作者数量一年涨了40%,内容从“晒孙子”变成“教做菜”“讲历史”“跳街舞”。
有人拍“厨房日记”,教年轻人做老味道;有人拍“小区改造史”,记录家门口十年变化;还有人拍“方言故事”,把快失传的老话讲给网友听。拍视频不光是记录,还能赚点“零花钱”(平台流量分成、直播打赏),但别贪心,主打一个“玩得开心”~
4. Citywalk:当回“城市探险家”
最近火到出圈的Citywalk(城市漫步),老人玩起来更有优势!不用赶景点,穿双舒服鞋,跟着路线慢悠悠逛。北京胡同里听老住户讲“这院以前住过谁”,上海弄堂里找“百年前的救火会旧址”,广州骑楼里尝隐藏糖水铺…文旅部 这两年鼓励“老年友好型文旅”,很多城市出了“银发Citywalk路线”,配讲解员、安排休息点。
走累了坐咖啡馆里,和队友分享老照片,聊聊“这地方我年轻时啥样”,既锻炼了腿,又把城市历史“嚼”出味道。比起跟团游,这种“自助式探索”自由多了,想停就停,想拍就拍~
5. 非遗体验:把老手艺玩成“新潮流”
剪纸、刺绣、木工…这些“老祖宗的手艺”,现在成了老人的“解压玩具”。文化和旅游部 推的“非遗进社区”,在小区里开工坊,教老人做掐丝珐琅、编中国结。有人把刺绣手帕送给孙女当“毕业礼”,有人做木簪子摆摊,赚的钱捐给社区图书馆。
更酷的是,不少老人把非遗玩出“混搭”:用剪纸技法做现代装饰画,拿竹编工艺编手机支架。既练了手、动了脑,还能把老传统传给年轻人,这种“传承感”比单纯娱乐更有劲儿~
看完这5种方式,是不是觉得“晚年娱乐”能玩得特新鲜?别觉得“我年纪大了学不会”,现在手机操作有教程,社群有专人带,只要愿意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你最想试试哪个?是去老年大学学剪辑,还是拍条自己的vlog?
#退休 #养老 #晚年生活 #银发经济 #老年娱乐
信息来源:教育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抖音《2023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文化和旅游部
来源:阿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