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缓释氮肥里的 “长效能手”,缓释期 100-120 天(附具体用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3 22:39 1

摘要:我们种植农作物,在选氮肥时,很多人会纠结:普通尿素见效快但肥效短,碳酸氢铵易挥发,而脲醛氮(脲醛树脂类缓释氮肥)却常被老种植户优先选择 —— 它既不是 “速战速决” 的速效氮,也不是完全依赖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肥,而是靠 “缓慢释放” 特性,成为兼顾 “肥效持久”

我们种植农作物,在选氮肥时,很多人会纠结:普通尿素见效快但肥效短,碳酸氢铵易挥发,而脲醛氮(脲醛树脂类缓释氮肥)却常被老种植户优先选择 —— 它既不是 “速战速决” 的速效氮,也不是完全依赖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肥,而是靠 “缓慢释放” 特性,成为兼顾 “肥效持久” 与 “利用率高” 的特殊氮肥。

我们要了解脲醛氮的特殊作用,再按作物特性调整用法,才能让氮素精准 “喂饱” 作物,不浪费、不烧苗。

脲醛氮的核心优势来自其 “缓释机制”—— 它由尿素与甲醛反应生成,需要土壤中的微生物逐步分解为可被作物吸收的铵态氮 / 硝态氮,这个过程不像普通尿素 “一浇就释放”,而是持续 2-6 个月(具体看温度)。这种特性带来 4 个关键作用,正好解决普通氮肥的痛点:

1. 减少氮流失,利用率提升 30% 以上

普通尿素施入土壤后,10-15 天内就会有 30%-50% 的氮随水淋溶(比如雨季)或转化为氨气挥发(尤其碱性土壤),相当于 “一半肥料白施了”。而脲醛氮缓慢释放,氮素释放速度与作物吸收速度更匹配,淋溶损失减少到 10% 以下,挥发量也大幅降低,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用脲醛氮,每亩可少施 10%-15% 的氮量,还能保证产量。

2. 肥效持久,不用频繁追肥

作物对氮的需求是 “持续的”,比如小麦从返青到灌浆需要 2-3 个月,黄瓜从定植到拉秧需 3-4 个月。普通尿素肥效仅 20-30 天,必须追 2-3 次肥;而脲醛氮一次施用,肥效可覆盖作物半个甚至整个生长期,比如玉米用脲醛氮做基肥,整个生育期只需在大喇叭口期补少量速效氮,种植户不用反复下地追肥,节省人工成本。

3. 避免 “烧苗烧根”,安全性高

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若用量稍多或离根系太近,会因局部氮浓度过高导致根系细胞脱水,出现 “烧苗”(叶片焦枯、萎蔫)。脲醛氮释放慢,即使施在根系附近,局部氮浓度也不会骤升,育苗期、移栽期用它做基肥,几乎不会出现烧苗问题,尤其适合根系敏感的作物(如番茄、辣椒、生菜)。

4. 稳长不徒长,作物抗逆性更强

普通氮肥 “猛供氮” 容易让作物 “贪青徒长”—— 比如小麦倒伏、番茄枝叶旺长不坐果、黄瓜节间过长。脲醛氮缓慢供氮,能让作物 “稳扎稳打”:茎秆更粗壮(抗倒伏),叶片厚实(抗病虫害),瓜果类作物能平衡 “营养生长” 与 “生殖生长”,坐果率更高,果实更均匀。

脲醛氮虽好,但不是 “万能肥”,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需氮峰值不同,用法(用量、时期、搭配)也得 “量身定制”,否则会浪费肥效或影响产量。以下分 3 大类作物详细说明:

(一)大田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 基肥为主,关键期补速效氮

大田作物生长周期长(100-150 天),需氮量大但 “需氮峰值集中”,脲醛氮适合做基肥,搭配少量速效氮应对关键期需求。

作物用法要点注意事项小麦1. 基肥:播种前,每亩施脲醛氮(含氮量 30%-40%)20-25 公斤,混合磷钾肥(如过磷酸钙 50 公斤、氯化钾 10 公斤);2. 追肥:返青期若叶片发黄,补施 5-8 公斤尿素(速效氮),满足拔节期需氮高峰。1. 北方碱性土壤,脲醛氮释放慢,可提前 10 天施基肥;2. 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间距 5-8 厘米),防止影响发芽。玉米1. 基肥:播种时,每亩施脲醛氮 15-20 公斤,配合磷酸二铵 15 公斤、氯化钾 8 公斤,采用 “种肥同播”(间距 10 厘米);2. 追肥:大喇叭口期(7-8 叶),补施 10 公斤尿素,促进穗大粒满。1. 南方高温多雨地区,脲醛氮释放快,基肥用量可减至 12-15 公斤;2. 后期若叶片早衰,可叶面喷 0.3% 尿素溶液,不用再土施脲醛氮。水稻1. 基肥:插秧前,每亩施脲醛氮 18-22 公斤,混合碳酸氢铵 10 公斤(快速补氮)、过磷酸钙 40 公斤;2. 追肥:分蘖期补 5 公斤尿素,孕穗期补 3-5 公斤尿素。1. 水田施脲醛氮后,保持 3-5 厘米水层,利于微生物分解;2. 酸性土壤(pH

(二)经济作物:蔬菜、果树、棉花 —— 分 “类型” 定用量,忌后期多施

经济作物需氮更 “精细”:叶菜类需氮集中在前期,瓜果类需氮 “前多后少”,果树需氮随季节变化,脲醛氮多做基肥或前期追肥,后期少用或不用。

1. 蔬菜类:叶菜 / 瓜果用法不同

叶菜类(生菜、白菜、菠菜)

需氮量大但周期短(30-60 天),脲醛氮做基肥,每亩施 15-20 公斤,配合腐熟有机肥 1000 公斤;生长中期若叶片薄,喷 0.2% 尿素溶液 1-2 次即可。

注意:避免后期施脲醛氮,否则叶片易 “老化”,口感变差。

瓜果类(番茄、黄瓜、辣椒)

前期需氮促棵,后期需磷钾促果。基肥每亩施脲醛氮 12-15 公斤 + 过磷酸钙 30 公斤 + 钾肥 15 公斤;坐果后若植株弱,补 5 公斤尿素(速效),忌施脲醛氮(释放慢,易导致后期氮过剩,影响果实着色)。

注意:大棚种植温度高,脲醛氮释放快,用量可减 20%,防止徒长。

2. 果树类(苹果、柑橘、葡萄)

果树需氮分 “三个阶段”:萌芽期(需氮促新梢)、果实膨大期(需氮但不能多)、采果后(需氮养树),脲醛氮适合做基肥或萌芽期追肥。

基肥:采果后(10-11 月),每棵成年树施脲醛氮 0.5-1 公斤(根据树龄调整)+ 有机肥 50 公斤 + 过磷酸钙 1 公斤,沿树冠滴水线深施(30 厘米),为来年萌芽储备养分;追肥:萌芽前(3 月),每棵施脲醛氮 0.3-0.5 公斤,配合少量速效氮(如 0.2 公斤尿素),加速新梢生长;注意:果实膨大期(6-8 月)忌施脲醛氮,否则氮多会导致果实着色差、甜度低,此时应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

3. 棉花

棉花需氮 “前期稳、中期足、后期少”,脲醛氮做基肥,每亩施 15-18 公斤 + 磷酸二铵 20 公斤 + 氯化钾 12 公斤;现蕾期补 5 公斤尿素,花铃期补 8-10 公斤尿素,后期(吐絮期)不施氮,防止贪青晚熟。

(三)园林花卉:观叶 / 观花有侧重,用量宜少

园林花卉根系敏感,需氮量低,脲醛氮适合做基肥,避免频繁施肥导致土壤板结。

观叶植物(绿萝、龟背竹、橡皮树):换盆时,每盆(直径 20 厘米)施脲醛氮 5-10 克(约 1-2 小勺),混合盆土,肥效可维持 4-6 个月,期间不用再施氮肥,只补磷钾肥(如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观花观果植物(月季、栀子、石榴):基肥每盆施脲醛氮 3-5 克,花期前(1-2 个月)补速效磷钾肥(如过磷酸钙),忌花期施脲醛氮,否则会 “促叶抑花”;注意:多肉植物忌施脲醛氮,需氮量极低,施氮易徒长,可用专用多肉肥。不盲目混施碱性肥料:脲醛氮与石灰、草木灰、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直接混合,会加速氮挥发,若需补碱(酸性土壤),应先施脲醛氮,间隔 7-10 天再施碱性肥料;不浅施,要深施:脲醛氮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浅施(不忽视温度影响:脲醛氮在 15-25℃时释放最快,低于 10℃释放极慢(如北方冬季大棚),需提前 15-20 天施;高于 30℃释放过快(南方夏季),用量应减 10%-15%,防止后期氮不足。

脲醛氮的优势在 “慢”,短板也在 “慢”:无法满足作物短期爆发式需氮(如小麦拔节、玉米大喇叭口期)。因此,所有作物的用法核心都是 “以脲醛氮为基肥,关键期用速效氮(尿素、硫酸铵)补充”,既发挥其 “持久、高效、安全” 的特点,又避免 “关键期氮跟不上” 的问题。

对种植户来说,选脲醛氮时要看 “缓释期”,生长期长的作物(如果树、棉花)选缓释期 6 个月的,生长期短的作物(如叶菜)选 3 个月的,按需选择,才能让每一分肥料都用在 “刀刃上”。

来源:种轻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