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子就像老黄历,一页页翻过去,有晴有雨才是常态。咱们这代人啊,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长大,亲眼见过粮票换鸡蛋的年代,也赶上了智能手机点外卖的时髦。1998年国企改制那会儿,多少人工厂门口蹲着抽烟发愁,谁能想到二十年后满大街都是创业孵化器?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
日子就像老黄历,一页页翻过去,有晴有雨才是常态。咱们这代人啊,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长大,亲眼见过粮票换鸡蛋的年代,也赶上了智能手机点外卖的时髦。1998年国企改制那会儿,多少人工厂门口蹲着抽烟发愁,谁能想到二十年后满大街都是创业孵化器?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记得小时候住胡同大院,张家包饺子李家准能闻着香,王阿姨扯着嗓子喊孩子吃饭的声音能传三条街。现在住高楼对门不相识,反倒怀念起当年公用厨房里抢灶眼的烟火气。您说这人怪不怪?当初挤破头想要的单元房,真住上了又开始惦记大杂院里的热闹。就像捧着新式咖啡杯,却总觉着不如老家搪瓷缸里的茉莉花茶有滋味。
钱这事儿最磨人。2008年金融危机时邻居老周炒股赔了半年工资,整天蹲在小区花园石凳上唉声叹气。去年他闺女搞直播带货,双十一当天营业额顶他当年十年工资。老爷子现在逢人就晃手机:“瞧瞧!我闺女直播间!”眼角褶子都笑成了向日葵。所以啊,穷达自有天时,您说哪片云彩底下能永远不下雨呢?
我二舅退休前在纺织厂当车间主任,管着百来号人威风得很。刚退下来那阵子,整天抱着搪瓷杯在阳台发呆,觉得自己成了废柴。谁知跟着老年大学摄影班去了两趟徽州,拍的古建筑照片居然被杂志选登了。现在他朋友圈天天九宫格,配文都是“七十学艺正当时”。您看,树挪死人挪活,这日子哪有什么既定剧本?
前阵子参加同学会,当年最闷葫芦的小胖现在成了脱口秀演员,而班花反而开了家禅意茶室。席间不知谁起了头,大家忽然聊起小时候偷西瓜被农民追着跑的糗事,笑倒了一片。散场时望着这群发福的中年人,突然想起《菜根谭》里那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您说要是二十年前告诉我们将来会这样,谁信呐?
现在每天清早去公园,总能看见打太极的老爷子与跳街舞的奶奶各占半片场地,BGM在古琴和电音之间无缝切换。这种奇妙的和谐,倒像是当下生活的隐喻——传统与现代掰手腕,最后竟处成了邻里。您琢磨琢磨,是不是像极了咱们既想要岁月静好,又舍不得红尘热闹的纠结?
所以啊,别总盯着别人家的葡萄架酸倒牙。您看初夏的槐花,不争牡丹之艳,不羡荷花之清,自成一片香雪海。日子这坛酒,急火快蒸出不了佳酿,文火慢炖才能等来醇香。要是此刻您正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被娃的作业气得肝疼,不妨想想——二十年后酒桌上当下这些烦心事,会不会都成了佐酒的笑料?
毕竟生活这场马拉松,既比耐力也比眼力。您得学会从柴米油盐里品出诗意,在鸡飞狗跳中修炼淡定。就像我奶奶常说的:“晴天修屋顶,雨天好喝茶。”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依依美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