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9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的研究团队在《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ing the IL-1β/IL-1Ra pathways for the aggr
在科学研究的世界里,每一张图像、每一个数据点都承载着研究者的心血与努力。然而,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研究的可信度与影响力。
2019年9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的研究团队在《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ing the IL-1β/IL-1Ra pathways for the aggregation of human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in an ex vivo organ culture system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的论文。该研究由Xinghuo Wu, Zhiwei Liao, Kun Wang, Wenbin Hua, Xianzhe Liu, Yu Song, Yukun Zhang, Shuhua Yang, Cao Yang 等人共同完成,旨在探讨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聚集机制,以及IL-1β/IL-1Ra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hIAPP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聚集,并通过IL-1β/IL-1Ra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过程。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105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03121, 81772401)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WJ2017Z016)的资助。
然而,近期PubPeer平台上国际著名职业学术打假人Sholto David博士对该论文中的图3提出了质疑,指出不同处理组的图像存在异常相似性,可能存在图像重复的问题。
对此,作者Zhiwei Liao回应称,图3A中“hIAPP+nIL-1β组”的Collagen II/Th-S图像在组装过程中误用了错误的图像,已联系期刊申请更正,并表示该错误不影响研究结论。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图像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每一位研究者都应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细节,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PubPeer链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9E470BA4EF9AF2F0604F4056A6711D#0
来源:学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