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拜月娘时,潮汕人经常用柚子、油甘等水果,你知道其意义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09:59 1

摘要:昨晚刷到一条视频,潮汕女生把柚子雕成月亮灯,底下弹幕齐刷刷刷“想回家”。

昨晚刷到一条视频,潮汕女生把柚子雕成月亮灯,底下弹幕齐刷刷刷“想回家”。

我盯着那盏灯,突然鼻子酸——拜月娘这件事,原来早被我们在外地偷偷简化成“超市买个柚子,切开就算拜过”。

可老家没偷懒。

今年普宁的水晶油甘直接甜到15度,澄海把30个水果摊做成地图,牌坊街干脆上AR,手机一扫,虚拟供桌就落在脚边。

老一辈人一边嘟囔“这哪叫拜”,一边还是把新摘的林檎摆进绣了潮绣的礼盒,动作比谁都轻,怕把“大吉”字样蹭花。

最绝的是教育局。

直接把拜月娘写进小学乡土教材,课后作业:跟奶奶买水果,记下每种果的谐音。

小朋友回家一问,奶奶当场开唱:“柚子佑平安,油甘苦后甘,芋头记抗元……”孩子没背会,奶奶自己先哭,说教材这句话她等了三代人。

抖音那条#潮汕拜月娘挑战#更疯,8000万次播放里有一半是深夜加班的潮汕人。

他们把工位台灯调暗,撕开便利店柚子,朝摄像头双手合十,弹幕飘过“老板在身后,不敢出声”。

那一刻,写字楼里也有了月光,只是照不到供桌,照得到黑眼圈。

我姐在汕头做电商,节前一周打包打到手指缠胶布。

她说订单备注清一色:给爸妈的,别放发票。

最夸张的一单,北京朝阳区,要求把柿子和石榴用红绳绑成心形。

她绑完拍照给我看,绳结歪歪扭扭,像急着回家的车票。

昨天我妈语音,说今年不用我买水果,村里统一发,每家一份“文创礼盒”。

我打开她发来的图,盒子印着牌坊街月亮门,掀开是七颗果,按大小排好,像七个小兵。

我妈说,发礼盒的干部讲,这是“标准化拜月”,省得年轻人买错。

她补一句:“标准化好,省得你买错,但我偷偷多买了四个芋头,你爸爱吃。

我突然明白,所谓创新,不过是给思念找了个新包装。

AR再炫,礼盒再贵,最后还是绕回厨房那口老铁锅——芋头蒸到开裂,油甘咬得眉心皱,奶奶把最大块的柚子肉塞到我手里,像往年一样念叨:“吃啊,月亮保佑你平安。

城市再大,也容不下一个供桌;手机再智能,也闻不到蒸芋头的香。

所有花哨的新招,只是让我们在回不去的时候,还能找到一条体面的退路。

所以别问拜月娘会不会失传。

只要还有一个潮汕人半夜偷偷在出租屋切柚子,只要奶奶还坚持把“苦尽甘来”四个字说给孙子听,月光就永远有路回家。

明年中秋,我决定不网购礼盒,请一天假,坐高铁到潮汕站,出站口买四个芋头,一路拎回家。

让奶奶骂我太沉,再让她蒸。

我要把那个最苦最粉的芋头吃完,才算把这一年在外面的苦,正式咽下去。

来源:有趣的湖泊O9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