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或缩短寿命,做好这5点,患者往往比不做的人活得更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17:38 1

摘要:慢阻肺,三个字看着平平无奇,但真拖着不管,它要你的呼吸一点点塌下来。不是突然倒下,是一点点喘,一点点咳,一点点气短,最后连上厕所都要歇一歇。这种病,慢,但不等于不凶。

慢阻肺,三个字看着平平无奇,但真拖着不管,它要你的呼吸一点点塌下来。不是突然倒下,是一点点喘,一点点咳,一点点气短,最后连上厕所都要歇一歇。这种病,慢,但不等于不凶。

它的全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说白了,就是气道越来越窄,肺越来越塌,呼吸越来越费劲。很多人觉得就是“老年咳嗽”,其实它背后潜藏的,是肺功能逐年下降、氧气供应不足、全身系统性损伤。研究显示,慢阻肺每年夺走全球超过300万人性命,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

你以为它只是肺的病?错。心脏、肾脏、脑部、肌肉、情绪……慢阻肺一旦进入中重度,几乎没有哪个器官能幸免。它并不会等你老了才来敲门,吸烟者、空气污染暴露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四五十岁就能中招。

但话说回来,它并不是毫无办法的死局。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患者因为“早发现、早管理”,活得比同龄人还精神。关键,就在这5件事。

第一件事,别等喘不过气才去医院

很多人咳了三年、痰多五年、喘了一整冬,家里人都习惯了,直到有一天突然胸闷得整晚睡不着,才匆匆跑来急诊。那时候,肺功能大概率已经掉到了“不可逆”的阶段。

慢阻肺早期,最典型的信号是:晨起咳嗽、咳白痰、走快一点就气喘、反复感冒拖很久。这些症状虽然轻,但已经说明肺部气道在慢慢发炎、变窄、塌陷。肺功能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花十几分钟吹一口气,就能知道你现在的“肺年龄”。

很多四五十岁的男性,吹出来的肺功能只有六七十岁的水平,却一直以为自己是身体“底子不行”。其实不是底子,是病在悄悄耗你。

第二件事,戒烟,不是建议,是必须

这个必须,不是医生说了算,是肺自己受不了。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不论是一手烟还是二手烟,都会让气道黏膜持续发炎、纤毛功能下降,痰排不出去,细菌就窝在肺里反复作乱。

很多患者跟我说:“我抽了一辈子了,现在戒还有用吗?”研究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戒烟任何时候开始,都有益无害,哪怕你已经被诊断为慢阻肺,只要戒烟,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就会显著放缓,急性加重次数也会减少。

而继续抽?不仅让药物效果打折,还会让呼吸道“堵上加堵”。支气管像下水道一样,一旦长期堵塞,哪怕你清理也很难恢复通畅。

第三件事,别怕吸入药,那是你肺的“护身符”

一提到“吸入药”,有些人立马警惕:“是不是激素?会上瘾吗?用了就停不下来?”这类误解,几乎每个慢阻肺门诊医生都要解释无数遍。

吸入药物,是目前慢阻肺最核心的治疗手段。它不是“治愈药”,但它能稳定病情、防止恶化、减少住院、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因为是局部作用,对全身副作用极小。

就像你家楼道有灰尘,拿喷雾清洁剂清理,不比把整桶水倒进去好得多?吸入药物就是那瓶“精准喷雾”,它能直达气道深处,舒张支气管、减少炎症、改善通气。你越早开始规范使用,越能延缓肺功能的滑坡。别等到住院才抱着吸入器不撒手,那时候肺已经“塌”了一大半了。

第四件事,别小看“肺康复”,它远比你想象的有效

很多患者以为肺康复就是“锻炼锻炼身体”。其实它是一个系统疗法,包括呼吸训练、耐力训练、营养干预、心理疏导,每一环都有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规律进行肺康复的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上升,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情绪也更稳定

最简单可行的动作,是“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每天花10分钟练习,能有效减少呼吸困难,提升肺通气效率。你可以这样理解:气喘时,肺像个憋气的气球,而这些训练就是帮你“顺口气”的技巧。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点:肌肉力量下降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适量的下肢力量训练也很关键。别怕动,怕不动。

第五件事,防住感染,是保命关键

慢阻肺急性加重,70%以上由呼吸道感染引发,而每一次加重,都会让肺功能掉一个台阶,甚至直接导致住院、插管、死亡。预防感染,光靠戴口罩还不够。疫苗,是慢阻肺患者的“防火墙”

全球指南明确推荐,慢阻肺患者应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这不是“可选”,而是“必选”项。每年按时打疫苗,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几率,降低住院风险。

还有一点:家里人也要打疫苗。家庭共防,是保护慢阻肺患者最实用的策略。别等发烧咳嗽才慌张求医,那时候病毒和细菌早已“攻城略地”,药只是亡羊补牢。

很多人问:“这些事做了就能治好吗?”我总说,不是治好,是活得慢一点、喘得轻一点、过得稳一点。这病不怕它来,怕你不理。怕你以为它只是“年纪大了的毛病”,怕你不听劝、不做肺功能、不用吸入器、不打疫苗,最后因一次感冒住进ICU。

我们见过太多患者,早年“自我放养”,后期花几十万医疗费都换不来一个顺畅的呼吸;也见过很多人,早期重视、细水长流地管理,几十年下来照样能遛弯、旅游、跳广场舞。

慢阻肺不是绝症,但它是“管理型慢病”。你对它上心,它就对你客气。别等气短成了生活的常态,才想起医生的叮嘱。

别等肺功能掉到只剩三成,才问“还有办法吗”。你现在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在未来换来一次不住院的冬天,一个能爬楼的早晨,一次不用吸氧的呼吸。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钟南山,王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5):405-423.
[2]李强,刘建国.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9):785-789.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计划(2019—2022年)[J].中国卫生,2020(1):11-14.

来源:张医生健康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