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7年2月,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经邀请,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美国。一行八人,纽约、华盛顿、西雅图、旧金山转了一大圈,为时半个月。
青龙刀 青龙刀笔记 2025年10月02日 北京
上面图片中有蔬菜沙拉、烤牛肉,再加上面包、白水,是我38年前在美国同行家吃的一顿饭。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去美国,第一次在外国人家吃饭,至今记忆犹新,有点意思。
说说当年我在美国同行家吃的那顿饭。
1987年2月,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经邀请,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美国。一行八人,纽约、华盛顿、西雅图、旧金山转了一大圈,为时半个月。
在纽约,美方安排了一项活动,请代表团去美国一家大媒体记者家做客,吃顿饭,聊聊天,记不清是《纽约时报》还是《华尔街日报》的。那位记者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其妻美丽大方,热情好客。
三层小楼,院子周边几十棵大树,草坪绿,客厅大。在美国,这样的家庭应该算中产吧!
落座后,先上茶,这是尊重中国习惯。随后开饭,两个菜,一大盘蔬菜沙拉,一大盘烤牛肉,主食是一筐面包,每人一大杯白水,有冰水,有常温。
同行说,这些都是他太太亲手做的,以示重视和亲切。
我们一人端个小点的盘子,自行取菜,边吃边聊,女主人说得最多。
本来我想,他家会热菜、冷菜、荤菜、素菜、白酒、红酒,摆一大桌子,推杯换盏大吃一顿,热闹一番。
美国比中国富,美国人比中国人有钱,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记得当年我月薪大概百把几十块钱。看他家那别墅和庭院,不会请不起一桌子饭,而且,公务接待,公款报销,也是该的。
事后想想,如今更想明白了。请客吃饭,重点不在吃,不在几大盘子几大碗,而在交流、沟通和友谊,吃,是个载体。
再说吃,人家有荤有素,有干有稀,健康简单,做饭不累,洗碗不累,挺好的。
想想我家,当年怕来客吃饭,一是囊中羞涩,二是做饭洗碗太累。
比较在美国同行家吃的那顿饭,我想,今后我家来客人,下一锅面条或买几个馍,就这个能力,就这种规格。下不起馆子,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受不起累,做不动不几大盘子几大碗。
再说,凡来寒舍的,为的是见个面,忆忆旧,是不见外,是给我面子,谁也不为几大盘子几大碗。
不怕读读者笑话,吃了美国同行那顿饭,我受启发,学着干。
来源:詹国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