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文语义环境下谈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人们说的早已经不是那道数学难题本身,它代表的,往往是一个行业非常关键,但又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的核心问题。
在中文语义环境下谈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人们说的早已经不是那道数学难题本身,它代表的,往往是一个行业非常关键,但又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的核心问题。
中国的汽车行业,近几年也有了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那就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变革下,到底谁能够一直笑到最后呢?
不同的车企大佬,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借助不同的行业活动,给出过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是 5 家,有人说是 10 家,可对于几家里具体有谁,大家无不讳莫如深。
而今天,吉利汽车给出了自己版本的答案。
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2025 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桂生悦主动补充到:很多人都在讨论一家怎样的汽车企业才能保持长期盈利的能力,他认为「一家能够长期盈利的汽车公司,必须符合这两个能力」。
其一是长期主义,也就是一家车企应该具备在不同政策环境下都能良好发展的能力,「比如近些年中国对于新能源政策有很多支持,吉利也做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两三年之后政策可能也会有一些转变,到时候有更全面能力的汽车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另一个是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科技公司,他专门强调吉利已经成为全球比较少的已经具备全域 AI 能力的车企。
吉利对于竞争格局如此清晰的认知,恰恰来自于竞争的激烈。
在今天的财报会议上,吉利高管谈到:「市场已无容错空间」。
而吉利给出的终极答案是:一个吉利。
继去年领克品牌并入极氪之后,从今天开始,吉利也将推动极氪品牌并入吉利汽车。
5 月 7 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 ) 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在交易完成后: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 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 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0175.HK )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 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0175.HK )执行董事。
另外,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 2025 年 3 月 29 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 CEO 汇报工作。
两个品牌的合并,打通了组织上的壁垒,除了沟通管理效率的提升之外,在研发和生产环节,都可以大幅提升采购制造的效能,而减少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重复之后,也可以节省可观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已经有了领克合并的前车之鉴。
对于合并之后「一个吉利」的前景,吉利高层也给出了三个可供量化的指引:在企业的采购成本上,降低 3% 以上,企业的研发效率,可以有 10-20% 的提升,企业的营销和经营成本,降低 10-20%。
在品牌上,除了之前的极氪向高、领克向宽之外,「爆品思维」也成了财报会中被反复提及的词汇,根据计划,极氪品牌负责豪华和科技,领克品牌则更加侧重年轻和运动,最近销量可喜的银河品牌将继续推出高价值车型,中国星品牌则是重要的补充部分。
吉利谈到,针对不同的市场,他们要侧重于不同产品的快速投放,比如对于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化研发,以及对于海外市场的内燃机车型。出海会成为今年吉利的重要举措,中东、泛欧和东欧、亚太、拉美和欧洲市场会成为吉利发力的前五大海外市场,吉利乐观地表示,之前指定的海外销量指引不会发生变化。
在今年第一季度,吉利共交付 70.4 万辆车型,相对于全年 271 万的销量目标,已经完成了 26% 之多,这与很多明星车型的销量领先有很大关系。基于此,在本次财报会议上,吉利也谈到了在今年下半年,极氪和领克都会有重要的车型发布,产品会实现多个细分领域的完善和补强。
安聪慧和淦家阅也在采访中分别谈到,吉利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会更加趋近于统一,用同样的技术路径和体系来支持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也可以实现研发效能的快速提升。
在之前谈到大的吉利品牌,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分」,我还记得 2024 年吉利媒体年会的时候,门口足足摆着十几款不同品牌车型的盛况,而在最近谈到吉利品牌的时候,「合」又成了新的趋势。
我觉得,我们并不该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形容这个现象,也不应该出现站在如今的「合」,就去认为过去的「分」是错误的。
恰恰,我看到最多的,是吉利的组织能力上的前瞻、恰当与果断。
吉利之前的多品牌策略,在吸收品牌资源、增加出海知名度和在各个细分市场尝试竞争都做了非常好的探索,而在市场趋势已经基本明朗之后,如今的调整合并,又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中,迅速得像个异类。
吉利控股去年 9 月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这还不到一年,我们就见识了堪称中国汽车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调整。
这当中的魄力和执行力,也可以映照出吉利在更多深层能力上的执行水平。
吉利的合并工作,如今也到了一个阶段,他们也谈到,对于吉利并未完全控股的极星、莲花、smart 等品牌,并没有合并计划,但也谈到,希望他们看到合并带来的效能提升时,也能有「更强的进一步深度协同的积极性」。
一个吉利,「一个」,确实更吉利。
来源:超级充电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