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首在网络上激起百亿级播放的国民金曲,竟然会凭空消失?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我的楼兰》最广为人知的那个版本,确实就在近期从各大音乐平台悄然下架了。
[心]一首在网络上激起百亿级播放的国民金曲,竟然会凭空消失?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我的楼兰》最广为人知的那个版本,确实就在近期从各大音乐平台悄然下架了。
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又是一出师徒反目、恩怨情仇的老套戏码,但如果细看这首歌本身,你会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作词人突然间发声让整个事件又重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刀郎和云朵到底有什么纠纷?师徒两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一切的起因是刀郎版权公司在去年10月17日发布的一纸声明,声明内容很明确,授权给云朵演唱的包括《我的楼兰》在内的四首歌曲,将于去年年底到期,这纸声明清晰地宣告了刀郎作为作曲家对作品的处置权。
毕竟刀郎是这首歌的曲作者,也是云朵的恩师,更是她曾经签约的老板,2010年,云朵正式签约刀郎创办的“啊呀啦嗦”公司,这首歌正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四年后的7月1日,双方和平解约,但歌曲的演唱授权得以延续,现在授权到期收回版权,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操作。
9月21日,在一次公开讲座上,《我的楼兰》的作词人苏柳站了出来,她说的话信息量巨大,她声称自己独立完成了所有歌词的创作,并且最关键的是她从未转让过歌词的版权,如果苏柳所言属实,那么这首歌的在法律上的界限就瞬间被割裂了。
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词曲本是一体,刀郎的公司拥有曲的版权,而苏柳握着词的版权,那么刀郎一方是否还能单方面决定这首歌的授权与下架?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苏柳的几句话和刀郎公司声明的内容很不相符,让这场看似简单的版权纠纷变成了一场罗生门。
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扒出苏柳的个人履历,指出她曾自称“鲁迅文学院学员”,但在历届学员名单中却查无此人,这“学历造假”的疑云,无疑让她此次发声的可信度在部分人心中打了折扣,但是苏柳本人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
法律上的界限可以争辩,但在广阔的市场和亿万听众的心里,这首歌的“所有权”似乎早已有了答案,当人们谈论《我的楼兰》,脑海中浮现的几乎都是云朵那高亢、空灵又充满故事感的声音。
这并非偶然,从创作之初,这首歌就是为云朵量身打造的,她的音色、她的技巧就是这首歌最初想要展现的效果,云朵是这首歌名正言顺的首唱者,更重要的是,她用整整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这首歌融为一体。
作词人苏柳自己也承认,歌曲能获得百亿级的播放量,云朵这十年不遗余力的演唱和传播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演唱,也这是这首歌能够一直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每一次现场,每一次传唱,都是在加深云朵与《我的楼兰》之间的联系。
经年累月的演绎,已经让云朵版《我的楼兰》超越了一首普通歌曲的范畴,它成了一个特定的习惯,在听众心里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当平台下架这个版本时,听众感受到的失落,远非失去一首歌那么简单。
他们失去的,是那个与云朵声音紧密相连的、关于苍凉、等待与信念的完整世界,市场用播放量投票,听众用情感记忆投票,这种投票结果给了云朵一种法律无法界定、但市场高度认可的演绎所有权。
歌曲下架后网友们普遍都觉得很惋惜,以及云朵在演唱会上提及此事时哽咽的场面所引发的强烈共情,在公众感知中,这份所有权甚至比一纸版权声明来得更为真切和有力。
如果说演唱所有权和市场的人设还可以理性分析,那么这首歌承载的情感,彻底让所有当事人都陷入了无法挣脱的漩涡,这首歌的诞生本就是师徒恩情的产物,这也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件商品。
2004年,那时的刀郎已经凭借独特的嗓音红遍大江南北,而云朵,原名谢春芳,还只是一个在餐厅打工的19岁服务员,经词曲作家秦望东的引荐两人相识,刀郎发现了这块璞玉,将她接到自己家中,像对待家人一样亲自教她声乐与创作。
这份知遇之恩,很快就结出了硕果,2005年一首师徒合唱的《爱是你我》登上了春晚舞台,云朵一夜成名,而《我的楼兰》可以看作是这份恩情的延续和顶峰,它不仅是一首为徒弟打造的作品,更能看的出来师徒两人关系非常友好。
正因为如此,当商业的归商业,人情的归人情变得不再可能时,麻烦就来了,去年刀郎凭借一首《罗刹海市》再度爆火,引发全网热议,在这样的高光时刻,公众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他的徒弟们,尤其是云朵。
人们期待的,不是商业上的互动吹捧,而是云朵能够作为徒弟公开祝贺,但是云朵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在汹涌的网络中被迅速解读为对师门情谊的违约,指责她忘恩负义的声音出现了不少,甚至有传言称她在自己的直播间里拉黑了所有提及恩师刀郎的观众。
这让云朵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中,即便师徒合约早在2014年就已解除,但在歌曲下架风波之后,她依然不得不在演唱会的舞台上,含泪重申那句刀郎永远是自己的师傅,这种表态在一些网友看来,又成了博取同情的卖惨。
她无论怎么做,似乎都无法偿清这笔情感债,而刀郎收回授权的商业行为,在公众眼中也算是师父对徒弟的一种“惩罚”,就连刀郎的另一位徒弟王瀚仪,近期也需要公开否认背叛师门的传闻,从云朵自己的舆论风波开始,其他徒弟也受到了背叛师门的舆论影响。
《我的楼兰》的旋律还在耳边,但它最深入人心的那个版本却已在九分钟被迫下架,刀郎一方,手握法律的武器,同时站在师道尊严的情感高地,云朵则拥有市场的绝对认可和大众的广泛共情。
而作词人苏柳的突然入局,让本就复杂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这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个人恩怨,当一件伟大作品的成功,是词、曲、唱、推广等多方协作、历经时间沉淀的结果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平衡法律条文的刚性、市场回报的公平,以及人与人之间那份无法量化的情感?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