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人才之争,已无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中国推出K签证向全球青年科技人才伸出橄榄枝,一场关于人才、就业与国家安全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K签证:中国加入全球“抢人”大战的双刃剑
原创 观物悟真 闲居录 2025年09月30日 10:42
晨雾 / 转帖
科技人才之争,已无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中国推出K签证向全球青年科技人才伸出橄榄枝,一场关于人才、就业与国家安全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美国特朗普政府签署公告,将H-1B签证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这一举措让许多怀揣“美国梦”的年轻工程师和科学家感到失望。
就在同一时间,中国国务院修改《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决定在普通签证类别下增设青年科技人才签证即“K字签证”,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从德国、加拿大到日本,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调整移民政策,争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中国此次加入全球“抢人大战”,背后是怎样的战略考量?又会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
01 全球棋局:人才争夺战的新局势
美国天价签证费政策正在把全球科技人才推向其他国家。印度媒体已批评特朗普新规为“自杀式政策”,将全球STEM人才推入中国的怀抱。
德国大使馆迅速作出反应,释放视频消息强调德国稳定的移民体系,邀请印度技能工人前往德国。德国不仅取消了最低工资要求和语言门槛,还将对印度的技能签证数量从2万大幅增加至9万。
英国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明确表示:“美国正让引进国际人才变得困难,而英国将使这一过程更加容易。”
加拿大则宣布针对受H-1B签证影响的科技人才推出新计划。此前,加拿大为H-1B持有人提供工作许可的项目在几天内就达到配额上限。
日本推出“育成就劳”制度,取代过去的技能实习计划,允许外国工作者在一至两年后自由转职,并最终获得长期居留资格。
02 中国对策:K签证的战略设计
K签证的推出,是中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一步。相关部门强调,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
根据官方规定,K签证将发给18-45岁,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STEM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与许多国家的签证政策不同,K签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要求外国科技人才必须提前获得国内聘用或邀请,而是主要依据年龄与教育或科研背景来认定资格。这种设计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更便捷地进入中国,亲自考察科研环境、产业氛围与创业机会。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具身智能中心主任刘少山认为,K签证的最大意义在于降低了制度门槛。
03 潜在风险:就业压力与社会忧虑
K签证政策宣布后,引发了不小的社会忧虑。当前国内青年就业压力已达到历史高位,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达1222万人。每年超千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优质岗位却增长缓慢。
一位网友的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自己的孩子熬夜学习卷了十几年才获得一个本科学位,找工作还那么困难,为什么海外本科生能轻松来华抢机会?”这种质疑并非排外情绪,而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深切呼唤。
更深入的担忧在于,K签证可能重蹈美国H-1B签证的覆辙。数据显示,近十年H-1B签发对象中超过70%来自印度。
该措施初衷是引进高技能人才,但实际执行中被印度大型外包公司垄断,这些公司通过将普通程序员包装成“高级工程师”,成批送往美国。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大学学历造假现象严重。在印度学历造假是完整的产业链!若不建立严格的国际学历认证机制,K签证可能沦为“花钱买文凭+轻松拿签证”的套利工具。
04 前车之鉴:加拿大与日本的经历
加拿大在吸引印度科技人才方面已有深刻教训。只要有一个印度人在当地稳定工作,用不了多久,他的家人、亲戚甚至同乡都会陆续迁移过去,形成家族式社区化的定居模式。
现在加拿大的多个城市,印度裔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中国网友还调侃加拿大现在已经成了“印拿大”。
日本同样在积极吸引印度人才。上月,日本首相石破茂与印度总理莫迪在东京会谈,敲定未来5年引进5万名印度理工人才的计划。
日本如此主动,是因为被老龄化逼到了墙角。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达3619万人,占总人口的29.4%,创下历史新高。
更严峻的是,由于劳动力不足,日本经济产业省预测,到2030年,全国劳动力缺口将突破600万,仅软件工程师就缺79万。
但日本政府的引才计划,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政策公布后,日本社交平台上满是反对声音,不少网友直接质疑政府双标。
05 国家安全:不可忽视的隐忧
除了社会融合问题,K签证还可能带来国家安全层面的隐患。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有一个规律:只要制度上存在会导致问题发生的漏洞,那这个问题就一定会发生。
K签证允许单次停留长达180天,且不强制要求入境前进行传染病筛查,埋下公共卫生隐患。
更直接的是,大量外来人口集中涌入可能带来的治安压力。此前,中国派往国外的留学生中都有不少人被策反,回国后成了间谍。如果我们直接引进外国人,谁能保证其中没有情报人员?
国家安全是引进人才时的底线思维,如何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是政策实施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06 人才本质:我们真的需要什么?
在K签证的争论中,一个根本问题值得思考: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外来人才?
我国的科技成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此前已获验证的案例所示,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英语不好,也没留过学,依然专注大模型研发,取得卓越成就。还有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马伟明院士,他没有出过国,国内大学照样培养出了这样的顶尖人才。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的批评一针见血:“有些人可能要系统性克服一下“月亮总是外国圆”的想法,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并不比外面的差。”
这些事例强有力地证明,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完全能够胜任高科技发展的重任。
真正的战略眼光应着眼于:中国最需要的不是普通本科生,而是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顶尖专家。政策应提高门槛,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而非大规模接收一般技术人员。
开放不等于无底线接纳。在科技自强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信任和培养本土人才,而不是盲目引进外来力量。中国的发展成就,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自己奋斗的结果。
随着K签证的实施,中国需要在开放与保护、引进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一种智慧的综合考量。
毕竟,真正的强国之道,不仅在于吸引他人的人才,更在于培养和留住自己的人才。
信息来源:2025-09-30 微信公号 闲居录
延伸阅读
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修改 四部门负责人解读“K字签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20:18:55
2025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14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移民局负责人就《决定》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决定》出台的背景。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作出部署。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便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合作交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司法部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家移民局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
问:《决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我国普通签证的类别和签发办法。《决定》对条例作两处修改:
一是在条例规定的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明确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二是规定申请K字签证,应当符合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条件和要求,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问:申请K字签证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和要求?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K字签证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
问:与现有签证类型相比,K字签证有何特点?
答:相较于现有的12类普通签证,K字签证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便利。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K字签证仅对年龄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有特定要求,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申办流程也将更为便利。
问:为确保《决定》顺利实施,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外交部将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配套办法,明确申请K字签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升级完善签证申请系统,优化申办流程,确保《决定》增设K字签证有关政策落地落实。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决定》的宣传解读,通过多种渠道发布K字签证办理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等,便于申请人提出申请。
三是外交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及驻外使领馆将协同配合,做好K字签证签发和境内延期、换发、补发,以及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入境后停居留管理等工作,依法为申请人及持证人提供相应便利。
来源: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