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边等边刷手机笑出鹅叫,有人干脆搬来小马扎,把队伍当成露天脱口秀现场——主角不是明星,是48岁的李俊永,江湖人称“鸡排哥”。
排队五小时,就为一块六块钱的鸡排,听着像段子,却是景德镇国庆的真实画面。
有人边等边刷手机笑出鹅叫,有人干脆搬来小马扎,把队伍当成露天脱口秀现场——主角不是明星,是48岁的李俊永,江湖人称“鸡排哥”。
鸡排哥摊不大,一口油锅、一把夹子,外加一张嘴。
学生递上五块,他咧嘴:“做你的做你的,今天多给一块脆的,考试别写错别字。
”社畜扫码六块,他拍拍对方肩膀:“做你的做你的,加班别加出脂肪肝,鸡排比老板懂你。
”话糙,却像热油炸开的声响,噼里啪啦全落在心坎上。
赵露思在综艺里学他那句“做你的”,弹幕笑疯,可真正让人上瘾的,是线下那股子“被看见”的熨帖——原来六块钱不仅能买块肉,还能买句人话。
国庆第二天,摊位前挤了八百多号人,文旅局出动保安发号码牌,场面堪比三甲医院专家号。
有人质疑:至于吗?
可转头看看,队伍里小姑娘举着自拍杆直播,大叔把马扎让给抱娃的阿姨,前后左右因为一句“做你的”互相搭话,陌生城市忽然有了村口大槐树的熟络。
景德镇趁机把鸡排哥写进“微旅行”路线,游客白天看瓷器,晚上排队听段子,GDP里掺进笑声,比釉料还亮。
流量像热油,泼下来能炸也能糊。
肯德基、正新鸡排陆续递合同,换别人早签字画押,李俊永却摇头:“先把明早的鸡排腌好再说。
”4号晚上,他第一次开直播,两小时卖出53万景德镇陶瓷和红薯干,网友刷屏“哥别飘”,他端着锅铲出镜:“飘啥?
油锅一开,人自然落地。
”最逗的是弹幕齐刷“做你的”,他赶紧补一句:“流量来了要接住,但鸡排质量要守住。
”一句话,把专家嘴里的“情绪价值可持续模型”翻译成了大白话。
鸡排哥没读过EMBA,却给服务业上了堂公开课。
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标注“提供情绪价值”的商户搜索量涨了三倍,可大部分老板只学到皮毛:装修贴几句土味情话,服务员机械比心,客人尴尬得脚趾抠地。
鸡排哥的秘密说起来土得掉渣——把对面当人,不当钱包。
他记得住常来孩子的班级,能准确戳穿社畜的脆弱,再顺手多给一块脆骨。
人情不是套餐,无法批量复制,却能在油锅里噼啪作响,让排队变成大型治愈现场。
当地陶瓷大学请他当“创新创业导师”,讲座定在15号。
有人笑:一个炸鸡排的能给大学生讲啥?
可转念一想,他确实解答了最难的题:在算法时代,怎么让人心甘情愿为五小时排队付账?
答案不是折扣券,不是联名款,是“做你的”背后那份笃定——我知道你是谁,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lecture hall 的灯再亮,也照不出这比油锅更滚烫的真实。
鸡排哥的妻子很少露面,只在直播镜头边缘递腌料,他总把“我家老板娘”挂嘴边,像给外人递上一颗定心丸:钱再烫手,也烫不到我家。
有人统计,他一天说几百句“做你的”,其实主语都是“我”——我接住你的情绪,也守住自己的锅。
烟火气往上飘,人情味往下沉,中间是六块钱撑住的踏实。
假期结束,队伍散去,油锅还在。
李俊永把炭火压小,开始腌第二天的料,像什么都没发生。
流量会凉,鸡排要趁热,人情得保温。
他不说大道理,只重复那句口头禅,声音混进晚风,飘在景德镇的上空——做你的做你的,先做人,再做生意。
来源:完美晚风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