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腊月,北方的冷风吹得“盛达建材”公司的玻璃门嗡嗡响。我叫陈默,三十一岁,在这家做门窗和瓷砖销售的公司能看见楼下菜市场冻得缩脖子的小贩,还有公司门口那辆掉漆的面包车——那是我们跑客户的“公车”,我上个月刚帮着换了条轮胎。
年终奖同事6千我只有6百,我没闹,二个月后公司没再开单,领导找上我,我1句话他却急眼了
第一章 腊月的冷风与悬殊的年终奖
2019年腊月,北方的冷风吹得“盛达建材”公司的玻璃门嗡嗡响。我叫陈默,三十一岁,在这家做门窗和瓷砖销售的公司能看见楼下菜市场冻得缩脖子的小贩,还有公司门口那辆掉漆的面包车——那是我们跑客户的“公车”,我上个月刚帮着换了条轮胎。
离过年还有二十天,公司里弥漫着既期待又紧张的气氛。销售部的人都在私下猜年终奖,我也不例外。这一年我不算闲:春天跟着工程队跑了三个回迁房项目,夏天帮老客户王总解决了瓷砖色差的售后问题,秋天签下了一个小区的门窗团购单,虽说单子不算特别大,但都是实打实的长期客户,回款也及时。
“陈默,发年终奖了!去财务领!”部门经理赵伟的声音从办公室传来,他手里捏着一叠 envelopes(信封),脸上挂着惯常的笑,却没怎么看我。
我跟着同事们去财务室,路过张磊工位时,他正跟新来的实习生吹嘘:“今年我那几个工装单子,光提成就够换个新手机,年终奖肯定少不了。”张磊比我晚来两年,嘴甜,会跟赵伟称兄道弟,平时跑客户爱耍小聪明,比如把别人跟进到一半的客户抢过来,再包装成自己的“新资源”。
财务室的刘姐递给我一个薄薄的信封,我捏了捏,心里咯噔一下——太轻了。回到工位,我偷偷打开,里面是六张百元纸币,边缘还沾着点财务室打印机的墨粉。
“默哥,你多少?”旁边工位的李姐凑过来,她是公司的老员工,做行政兼后勤,平时挺照顾我。我把信封往她那边挪了挪,她眼睛瞪了瞪:“才六百?张磊刚才跟人说他拿了六千,还晒了朋友圈,你没看见?”
我掏出手机,点开朋友圈,果然看见张磊发了张红包照片,配文“今年收成不错,明年继续冲”,照片里的红包厚度,确实是我这信封的十倍。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了,闷得慌——我跟张磊同属销售部,虽说他的单子看起来比我“大”,但我的客户都是长期维护的,去年还有两个客户介绍了新业务,怎么年终奖差这么多?
“要不要去找赵经理问问?这也太不公平了!”李姐替我抱不平,“你去年的回款率比张磊高,售后投诉也少,凭啥他拿六千你拿六百?”
我摇摇头,把钱塞回信封,放进抽屉最里面:“算了,问了也没用。赵经理要是觉得我值这个价,问了也不会改;要是觉得我不值,问了反而尴尬。”其实我心里还有个念头——我手里那几个老客户,比如做装修公司的王总、负责小区物业的刘主任,都是我一点点磨出来的,他们认我不认公司,真要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
那天下午,张磊故意在办公室里晃悠,手里拿着刚买的电子烟,凑到我工位旁:“陈默,年终奖打算咋花?我准备给我对象买个金镯子,再换个笔记本电脑。”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客户名单,没抬头:“还没想好,存起来吧,家里要用钱。”我没说的是,上个月我爸住院花了两万,房贷每个月要还四千五,孩子明年上幼儿园还得交赞助费,这六百块,连半个月房贷都不够。
下班时,赵伟叫住我:“陈默,你等会儿。”他坐在办公室的皮椅上,手里转着钢笔,“今年年终奖的事,你别有情绪。张磊的单子都是新开发的大客户,公司要鼓励这种开拓精神;你的客户虽然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明年得加把劲,多跑点新客户。”
我点点头:“知道了赵经理,明年我会努力。”心里却清楚,他这话是场面话——张磊那几个“大客户”,有两个是去年离职的同事留下的资源,他只不过捡了个现成的;还有一个,回款周期要半年,能不能拿到钱还不一定。
走出公司大门,冷风灌进衣领,我掏出手机给老婆打了个电话:“今晚别做饭了,我带点包子回去,再买瓶酱油。”电话那头,老婆的声音很温柔:“不用买包子了,我炖了白菜豆腐,你早点回来,路上注意安全。”
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老婆坐在客厅等我,桌上摆着一碗热汤。“年终奖发了吗?”她轻声问。我把六百块掏出来,放在桌上:“发了,六百。张磊拿了六千。”
她愣了一下,没指责,只是把汤推到我面前:“没事,六百也是钱,先存起来。你别往心里去,明年不行咱换个工作,总不能一直这么委屈。”我喝着热汤,眼眶有点热——结婚五年,她从来没跟我吵过架,就算日子紧巴,也总说“慢慢来,会好的”。
第二章 沉默的坚持与客户的温度
接下来的日子,公司里的气氛有点微妙。张磊天天迟到早退,还总在办公室里抱怨“客户难搞”“单子不好签”,赵伟却没说他一句——大概是觉得他拿了高额年终奖,得给点“特权”。我还是按部就班地跑客户,早上八点半到公司,整理客户资料,九点出门,要么去工地跟项目经理对接,要么去老客户店里坐坐,晚上六点半准时回家,偶尔加个班,也是帮客户核对合同细节。
一月中旬,王总给我打电话:“陈默,我这边有个新小区的装修单子,大概需要五十套门窗,你明天过来聊聊?”王总是做“诚信装修”的,去年我帮他解决了瓷砖色差问题后,他就只跟我合作,还介绍了三个同行给我。
第二天,我提前半小时到了王总的店里,带了两箱他爱喝的茉莉花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他总说“陈默懂我,知道我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王总正在跟设计师聊方案,看见我来了,笑着招呼:“坐,先喝杯茶,等我十分钟。”
聊天的时候,王总说:“这小区的业主都是刚需,预算不高,但对质量要求严,你给的报价得实在点,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我点点头:“王总您放心,我给您的肯定是最优惠的价,质量也有保障,售后我亲自跟进。”
签合同的时候,王总突然问:“你们公司今年没给你涨工资?我听我那同行说,他找你们公司另一个销售报价,那人报的比你高两百一套,还说‘我拿的提成高,就得报这个价’。”
我愣了一下,赶紧说:“公司的定价是统一的,可能他那边有别的附加服务。我给您的价,肯定是最低的,您别多想。”其实我心里清楚,张磊为了冲业绩,总给客户报高价,还偷偷加“服务费”,只不过王总没遇到他而已。
从王总的店里出来,我给赵伟打了个电话,说签下了五十套门窗的单子。他在电话里挺高兴:“不错啊陈默,明年就该这么干!等这个单子回款了,给你申请点奖金。”我没接话,挂了电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单子明明是我靠老客户关系拿的,跟“开拓新客户”没半毛钱关系,他却只字不提我之前的付出。
春节前一周,公司办年会,在附近的小饭馆订了两桌。赵伟在饭桌上举杯:“今年大家辛苦了,尤其是张磊,拿下了好几个大客户,明年咱们公司要扩大规模,争取再招几个人!”张磊站起来,端着酒杯:“谢谢赵经理,明年我肯定更努力,争取让公司业绩翻番!”
同事们都跟着鼓掌,我也拍了拍手,低头吃着盘子里的青菜。李姐坐在我旁边,偷偷跟我说:“别理他们,你那几个老客户,才是公司的定心丸。”
春节放假,我带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我妈知道年终奖的事后,有点生气:“咋差这么多?你是不是不会跟领导处关系?你看你表哥,在事业单位,跟领导搞好关系,年年评优。”我笑着说:“妈,我跟他不一样,我靠客户吃饭,不是靠领导。”
其实我心里有自己的打算:我手里有七个长期客户,每个月至少能带来两万以上的销售额,而且回款稳定;张磊的客户虽然看起来多,但都是“一锤子买卖”,今年能签,明年不一定;公司要是想稳定发展,肯定离不开我的老客户。我没闹,不是懦弱,是在等——等公司意识到我的价值,也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春节后开工,公司里的气氛变了。张磊的那几个“大客户”,有一个说“价格太高,换别家了”,还有一个迟迟不回款,赵伟天天催他,他却总说“客户那边还没拨款,我也没办法”。销售部的业绩直线下滑,整个二月,除了我跟王总签的那单门窗,公司没再开一个新单。
二月底的一天,赵伟把销售部的人叫到办公室开会,脸色很难看:“这个月怎么回事?除了陈默,你们谁都没开单?张磊,你那几个客户到底咋了?能不能催催?”
张磊低着头,小声说:“我催了,客户说最近资金紧张,再等等。”
“等?等多久?公司要交房租,要发工资,能等吗?”赵伟拍了桌子,“陈默,你这边还有没有客户资源?再想想办法,能不能再签几个单子?”
我看着他,没说话——我手里还有两个老客户,本来打算三月再跟进,现在他这么问,明显是急了。
第三章 开春的冷意与领导的焦虑
三月初,北方的天气还没暖和起来,公司里却透着一股寒意。财务室的刘姐私下跟我说:“这个月工资可能要晚发几天,公司账户上没多少钱了。”我点点头,没惊讶——张磊那几个单子的回款没到,我的门窗单子要等安装完才回款,公司的现金流肯定紧张。
有天下午,我正在跟刘主任(小区物业的负责人)打电话,聊接下来的瓷砖补货问题,赵伟突然走进来,坐在我旁边,还冲我使了个眼色。我挂了电话,他赶紧问:“刘主任那边有没有新需求?比如其他小区的合作?”
我摇摇头:“刘主任那边就这一个小区,补货完了就得等下一批业主入住。他倒是提了一嘴,说有个朋友在郊区做楼盘,可能需要门窗,但人家还没开始招标,得等四月份。”
赵伟眼睛亮了:“那你赶紧跟紧点!四月份招标的时候,你一定要去,不管怎么样,都得把这个单子拿下来!”
我没接话,心里有点好笑——之前他总说“要开拓新客户”,现在却盯着我老客户介绍的资源,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赵伟天天找我,要么问“王总那边有没有新单子”,要么说“刘主任的朋友那边你再催催”,甚至还让我把手里的客户名单给他,说“我帮你分析分析,看看能不能挖掘点新需求”。我都委婉地拒绝了:“客户那边得慢慢来,急了反而会反感。”其实我心里清楚,他是想把我的客户资源分给张磊,让张磊去跟进——之前他就干过这种事,把老员工的客户分给新人,美其名曰“资源共享”。
三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正在整理客户的售后记录,赵伟突然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还关了门。他给我递了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有点不自然:“陈默,跟你说个事。公司最近资金有点紧张,你那几个老客户,能不能催催回款?比如王总的门窗单子,能不能让他先付一部分?”
我皱了皱眉:“王总那边的合同写得很清楚,安装完验收合格再付尾款,现在才刚安装了一半,催他付款不合适,会影响后续合作。”
“有啥不合适的?”赵伟提高了声音,“公司现在需要钱,你跟他关系好,他肯定会给你面子!你要是不去催,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你也不想一家人等着钱用吧?”
我看着他,心里有点凉——他明明知道我跟客户的合作靠的是“诚信”,却为了钱,让我去破坏规矩。我没说话,站起来想走,他却拉住我:“陈默,别着急走。我知道去年年终奖对你不公平,我跟老板申请了,今年给你涨工资,每个月加五百,怎么样?你再想想办法,帮公司渡过这个难关。”
我笑了笑:“赵经理,涨工资的事不用了。我跟客户的合作,靠的是互相尊重,不是靠催款。要是公司真的资金紧张,可以跟银行贷款,或者找老板想想办法,别打客户的主意。”
说完,我拉开门走了出去,留下赵伟一个人在办公室里。
那天晚上,我跟老婆说了这事,她有点担心:“你这么跟领导对着干,会不会被穿小鞋?要不咱还是换个工作吧,我看招聘网站上有个建材公司在招人,待遇比这边好。”
我摇摇头:“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手里的客户还没回款,等回款了,要是他还这么逼我,我再走也不迟。”其实我还有个顾虑——王总的门窗单子还在安装,要是我现在走了,售后没人跟进,会影响王总的信任,我不能这么做。
三月底,王总的门窗单子终于安装完了,验收合格后,他当天就把尾款打了过来。我把回款单交给财务时,刘姐松了口气:“这下好了,工资能按时发了。”
张磊的那几个客户,还是没回款,其中一个甚至跟公司发了函,说“产品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赵伟天天跟在张磊后面,催他去跟客户协商,张磊却总找借口:“客户那边态度强硬,我也没办法,要不咱们给点优惠,让他们别退货?”
赵伟没辙,只能同意,结果客户还是不满意,最后不仅退了货,还跟同行说“盛达建材的产品不行,服务也差”,公司的名声一下子坏了不少。
第四章 领导的登门与关键的一句话
四月初的一个周末,我正在家里陪孩子玩积木,手机突然响了,是赵伟打来的。“陈默,你在家吗?我有点事想跟你聊聊,方便我过去吗?”他的声音很客气,跟平时的强势完全不一样。
我愣了一下,还是说:“方便,我在家。”挂了电话,老婆有点担心:“他来干啥?不会是又要催你催款吧?”我摇摇头:“不知道,看看再说。”
半小时后,赵伟来了,手里提着两箱牛奶和一袋水果,还特意换了件新衬衫,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他进门就笑着说:“陈默,打扰了,这是给孩子买的,一点心意。”
我让他坐在沙发上,给了他一杯水:“赵经理,有啥事你直说吧。”
他喝了口水,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陈默,我这次来,是想跟你商量个事。公司最近情况不好,你也知道,张磊的单子黄了,还影响了公司的名声,现在没人敢跟我们合作了。你手里那几个老客户,能不能再帮公司想想办法?比如让他们介绍点新客户,或者再签几个单子?”
我没说话,看着他——之前他对我忽视、打压,现在公司遇到困难了,才想起我的老客户,这也太现实了。
他见我没说话,又接着说:“陈默,我知道去年年终奖对你不公平,是我不对,我跟老板认错了。老板说,要是你能帮公司渡过这个难关,今年给你涨两千工资,年终奖也按最高档算,怎么样?”
我还是没说话,拿起桌上的客户资料,翻到王总的那一页:“赵经理,你知道王总为什么只跟我合作吗?去年他的瓷砖出现色差,我跑了三趟工地,跟厂家协商换货,还自己垫了五百块运费;他女儿结婚,我特意去花店订了花篮,没让公司报销。这些事,你不知道,张磊也不会做——他只会跟客户说‘这个价最低了,爱买不买’,只会跟你吹嘘‘我能拿下大客户’。”
赵伟的脸有点红,没反驳:“是,是我之前没注意到你的付出,是我不对。你就当帮我个忙,也帮公司个忙,好不好?”
我看着他,突然说了一句话:“我手里那几个老客户,最近都在跟竞品公司接触,要是他们转单,公司这季度就真没指望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赵伟的脸一下子白了,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的水杯都差点掉在地上:“你说啥?他们跟竞品接触了?为啥我不知道?你怎么不早说?”
我笑了笑:“我也是刚知道的。王总昨天跟我说,有家建材公司给他报的价比我们低十个点,还承诺免费售后;刘主任也提了一嘴,说竞品公司愿意帮他们小区做免费的门窗维护。我还没跟他们聊,想先看看公司的态度。”
赵伟急了,在客厅里来回走:“那你赶紧跟他们聊啊!跟他们说,我们也能降价,也能免费售后!只要他们不转单,啥条件都好说!”
“现在说这些,有点晚了。”我靠在沙发上,“之前你总觉得我的客户‘增长空间有限’,觉得张磊的‘大客户’才是重点,现在才想起他们,是不是有点太被动了?”
赵伟停下来,看着我,眼神里满是焦虑和后悔:“陈默,我知道错了,真的知道错了。你要是能留住这些客户,我跟老板申请,让你当销售部主管,以后销售部的事,你说了算,怎么样?”
我没立刻答应,而是说:“赵经理,不是我不想帮公司,是我得对我的客户负责。他们跟我合作,是信我这个人,不是信‘盛达建材’这个名字。要是公司还像以前那样,只看短期利益,不重视客户维护,就算这次留住了他们,下次还是会流失。”
他赶紧说:“不会的!我跟老板保证,以后肯定重视客户维护,再也不搞那些‘重开拓轻维护’的事了!你要是当主管,咱们就改改销售政策,把客户维护的提成提高,让大家都重视老客户!”
那天下午,赵伟在我家待了两个多小时,从一开始的客气,到后来的焦虑,再到最后的承诺,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临走时,他还特意跟我老婆说:“嫂子,你放心,以后肯定不会委屈陈默,我们一定好好重用他。”
老婆送他出门后,回来跟我说:“没想到你一句话就能让他急眼,之前我还担心你会被欺负。”我笑着说:“不是我厉害,是我的客户厉害。他们才是我的底气,也是公司的底气——没了客户,再大的公司也活不下去。”
第五章 破局与调整:从危机到转机
周一上班,赵伟就把我叫到老板办公室。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平时很少来公司,这次却特意从外地回来,还亲自给我递了杯茶:“陈默,赵经理都跟我说了,之前是公司对不住你,是我们没看到你的付出。现在公司遇到困难,希望你能帮一把,只要能渡过这个难关,公司肯定不会亏待你。”
我看着老板,说了我的想法:“老板,要留住老客户,首先得改销售政策——把客户维护的提成从5%提高到10%,售后问题由专属销售负责,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售后推给行政;其次,张磊的那些‘问题客户’,得赶紧处理,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别再影响公司名声;最后,我想组建一个客户维护小组,专门负责老客户的跟进和新需求挖掘,我来牵头,再选两个认真负责的同事。”
老板点点头:“你的想法很好,我都同意。销售政策这就改,张磊那边我让赵伟去处理,客户维护小组你说了算,需要什么支持,随时跟我说。”
当天下午,赵伟就在公司大会上宣布了新的销售政策,还任命我为销售部主管,负责客户维护小组的组建。张磊站在台下,脸色很难看,却没敢说一句话——他知道,要是再惹事,老板肯定会开除他。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组建客户维护小组,选了两个跟我一样踏实的同事:一个是刚毕业一年的小林,做事认真,对客户有耐心;另一个是做了三年销售的老吴,熟悉产品,售后经验丰富。我们三个人分工明确:我负责对接王总、刘主任等核心客户;小林负责跟进新开发的老客户介绍资源;老吴负责处理所有老客户的售后问题。
为了留住王总,我特意带着小林去了他的店里,跟他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新政策:“王总,以后您的售后问题,老吴会全程跟进,有任何问题,您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保证24小时内响应。另外,您介绍的郊区楼盘资源,小林会专门跟进,报价肯定比竞品低五个点,质量也有保障。”
王总笑着说:“陈默,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其实我跟竞品接触,也是想看看你们公司的态度——要是你们还像以前那样,不重视老客户,我肯定会转单;现在你们改了政策,还让你当主管,我就放心了。”
没过多久,王总就跟我们签了郊区楼盘的门窗单子,金额比之前的小区单子还大。刘主任那边,老吴帮他们小区做了免费的门窗维护,还解决了几个业主的售后问题,他也跟我们续签了下一年的瓷砖供货合同。
张磊那边,在赵伟的督促下,终于处理完了“问题客户”的退货和赔偿,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至少没再影响公司的名声。他也收敛了很多,不再迟到早退,还主动跟我请教客户维护的经验——他知道,要是再不学点真本事,迟早会被公司淘汰。
五月底,公司的业绩终于有了起色:老客户的复购率提高了30%,新开发的老客户介绍资源签了三个单子,销售额比二月翻了三倍。老板在月度大会上特意表扬了我们客户维护小组:“陈默,你们做得很好!这证明,重视老客户才是公司的长久发展之道。以后咱们就按这个方向走,争取年底把销售额再翻一番!”
那天晚上,公司组织聚餐,庆祝业绩好转。赵伟端着酒杯走到我面前,笑着说:“陈默,以前是我不对,谢谢你不计前嫌,帮公司渡过难关。以后销售部的事,你多费心,我会全力支持你。”
我跟他碰了碰杯:“赵经理,都是为了公司,以前的事就别提了。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公司做得更好。”
聚餐结束后,李姐跟我说:“陈默,你现在终于熬出头了,真是太好了。当初你没闹,是对的——要是那时候闹了,老板肯定会觉得你脾气大,不会重用你。”
我点点头:“其实我也没想到会这样。我只是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得沉住气,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再慢慢争取——有时候,沉默的坚持,比吵闹更有用。”
第六章 长远的考量与生活的温度
六月初,公司给我涨了工资,从之前的六千涨到了八千,还发了一笔奖金,说是“奖励客户维护小组的突出贡献”。我把钱交给老婆时,她笑着说:“这下好了,房贷不用再愁了,孩子的幼儿园赞助费也有着落了。”
那天晚上,我带着老婆孩子去了趟商场,给孩子买了他心心念念的玩具车,给老婆买了条她看中很久的连衣裙。孩子抱着玩具车,笑得合不拢嘴;老婆穿上连衣裙,在镜子前转了转,眼里满是幸福。
七月,北方的天气热了起来,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忙。客户维护小组又招了两个新同事,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顺:老客户的复购稳定,新客户的开发也有了进展,甚至有竞品公司的客户主动联系我们,说“听说你们公司重视客户维护,想跟你们合作”。
有天下午,我正在跟一个新客户聊合作细节,张磊突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客户资料:“陈默,这个客户我跟进了半个月,他说想跟你聊聊,你有空吗?”
我愣了一下,接过资料——是个做装修连锁的客户,规模不小,要是能签下来,能给公司带来不少销售额。我跟张磊说:“行,我现在就跟他聊,你也一起听着,学习学习。”
跟客户聊天的时候,张磊一直在旁边记笔记,还主动帮我递资料、做记录。客户走后,他跟我说:“陈默,谢谢你。以前我总觉得,只要能拿下大客户,就能出业绩,现在才知道,客户维护才是最重要的——要是客户不信任你,就算签了单子,也不会复购,还可能给你找麻烦。”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就好。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咱们一起把业绩做上去。”
八月底,公司召开了半年总结会,老板宣布:“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这离不开陈默和客户维护小组的努力。为了奖励大家,公司决定,今年的暑假旅游,全员免费,还每人发两千块旅游补贴!”
同事们都欢呼起来,张磊也笑着跟我说:“这下好了,能带着我对象去海边玩了。以前我总羡慕别人,现在终于也能享受公司的福利了。”
旅游的时候,我带着老婆孩子去了青岛,看了大海,吃了海鲜。孩子第一次看见大海,兴奋得在沙滩上跑个不停;老婆站在海边,吹着海风,笑着说:“要是早几年,咱们哪能这么轻松地出来旅游啊。”
我握着她的手:“会越来越好的。以后咱们每年都出来旅游,带孩子去更多的地方。”
九月初,我收到了王总的微信,他说:“陈默,我介绍了个朋友给你,是做房地产开发的,最近有个新楼盘,需要大量的门窗和瓷砖,你跟他聊聊。”我赶紧跟那个朋友联系,聊了几次后,终于签了合同,金额比之前所有的单子都大——这单签下来,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就能完成目标了。
签合同那天,老板特意请我吃饭,笑着说:“陈默,你真是公司的功臣!要是没有你,公司今年说不定就倒闭了。以后你就是公司的核心,有什么想法,尽管提,我都支持你。”
我笑着说:“老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客户维护小组的努力,也是公司重视老客户的结果。以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把公司做得更大更强。”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看着老婆和孩子的睡颜,心里满是感慨。想起去年腊月那六百块的年终奖,想起赵伟当初的忽视,想起公司遇到的危机,再看看现在的生活——工资涨了,职位升了,客户信任了,家庭幸福了,这一切,都源于当初的“没闹”和后来的坚持。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遇到不公平,不需要立刻吵闹,也不需要轻易放弃。沉住气,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默默积累,静静等待,总有一天,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属于自己的尊重和机会。
就像我手里的那些老客户,他们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公司的信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时间总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可能是一个大单子,可能是一次升职加薪,也可能是一份安稳幸福的生活。
而那些曾经的委屈和不公,都会变成你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来源:三杯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