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一点,我在外滩枫径排队买烤年糕,前面那姑娘的秋衫居然从米白变成暖粉,像被路灯亲了一口。
凌晨一点,我在外滩枫径排队买烤年糕,前面那姑娘的秋衫居然从米白变成暖粉,像被路灯亲了一口。
我盯着看了三秒,她回头笑:新买的温感面料,体温一升就换色。
那一刻,我手里的三十块年糕突然不香了。
上海今年把国庆夜拉长到24点,文旅局把老洋房灯全打开,武康大楼像一块刚出炉的提拉米苏。
豫园更离谱,AR一扫,明朝的砖雕在你手机里蹦迪。
年轻人不吃夜宵了,全跑去跟虚拟石狮子合影。
我跟着人流走,发现十件秋衫里八件带着小立领或者斜门襟,老板说是解构主义,其实就是扣子钉歪了,但歪得挺好看。
最狠的是那件两穿秋衫,拉链一拉,V领秒变高领,299块,等于买两件。
我试完不想脱,导购补刀:玉米纤维做的,埋土里半年能当肥料。
我当场脑补自己死后穿它入土,环保分直接拉满。
旁边大妈听见,默默把原来挑的29块清仓衫放回去,嘴里念叨:别贪便宜,上周她女婿荧光剂过敏,脸肿成面包。
三层叠穿已经写进街头潜规则。
最里面一件超薄打底,中间秋衫负责变色,外套越大越垮,腰线靠错位扣,扣子挪一格,腿长加五厘米。
我亲测,把智能珠宝戴在秋衫外面,紫外线一超标,吊坠就震,比老妈的语音轰炸温柔多了。
回家路上刷手机,二手平台“衫循环”弹出提示:我去年买的羊毛秋衫估值还剩120。点进去一看,同城的ZARA妹子出模块化毛衣,袖口拆下来能当护腕,我立刻下单。
顺丰明天到,我打算把旧的那件寄给品牌换新,能抵80块券,再租一件高端线拍拍照,租金39,穿七天,朋友圈九宫格稳了。
本质一句话:今年秋衫玩的不是布料,是情绪。
会变色、会拆、会埋、还能租,一件衣服把年轻人的安全感、环保瘾、社交货币全包圆。
谁还只问价格,谁就真的只配穿荧光脸。
来源:聪明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