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姐真的全闭麦?2025巡回演唱会深圳站repo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01:18 3

摘要:从花蝴蝶,到牛姐,到Mimi,Mariah Carey本人的传奇性无需多言。虽然我们不主张打情怀牌,但,这确实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亲眼见到牛姐,我人生中最早知道的“外文歌歌手”。

后天和大后天,牛姐将移师上海,继续她的《Celebration of Mimi》巡演。

作为看过5月10日深圳站的内场前排观众(没错,就是全场被雨淋的那种),来说说。

从花蝴蝶,到牛姐,到Mimi,Mariah Carey本人的传奇性无需多言。虽然我们不主张打情怀牌,但,这确实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亲眼见到牛姐,我人生中最早知道的“外文歌歌手”。

作为80后的小镇青年,我们接触音乐的条件实在太有限了。靠着比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我们还能收到TVB,这是打开世界的窗口。小时候很爱看的一部剧集叫做《刑事侦缉档案》,演到一半,情绪浓处,就会响起“I can't live If living is without you”的旋律,然后满世界去找这首歌,通过同学的卡带转录,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Mixtape版本的《Without you》。我当然知道牛姐现在的声音状态不在巅峰,她在演唱会上唱这首名作,也需要降两个全音,导致她一开口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低……”可是,可是,当再一次听到“I can't live”的时候,你身边的所有人都开始跟着她一起用力歌唱,而你也不自觉地汇入这股洪流时,你知道这场雨是值得的。

然后牛姐也还是非常尽职尽责地给了该给的海豚音。

包括《Hero》。对于很多80后来说,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早学会唱的“英文歌”——我必须要用“英文歌”来形容,这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感的词汇。当VCR结束,伴随着Mimi的回忆口白,她的《Hero》唱得出乎我意料的好。你们总是说牛姐全闭麦之类的,玩梗可以,现场听听便知。钢琴、鼓手、贝斯/合成器的三重奏乐队架构,加三位和声团的加持,牛姐的舞台虽然简单,但我们要的就是这样,来自1990s的梦回。今年也是《The Emancipation of Mimi》发行的20周年,这里头的神曲《We Belong Together》之律动处理,牛姐也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再听《We Belong Together》时,我专注的不再是牛姐在这首歌里能唱到的音域,而是她的写作,她的重音流动,她在年岁不饶人、硬件损耗下,她如何让这首不朽经典激起我们旧日回忆和新的感动。

如果你是牛姐的铁粉,绝对会满意这次《Celebration of Mimi》的歌单(都是大金曲 XD)。我个人最爱的歌曲《Touch my body》也在其中,我原本以为这首歌没办法在这儿唱呢……大满足。

来源:白叔其实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