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4月19日剑桥湾薄云-27° |-19°再赴派利山下午三点,再次来到瑞恩家的门前。在雪地摩托发动机散发的气雾里,肩背猎枪的瑞恩若隐若现——出猎前的气氛有点莫名的紧张。
2011年4月19日剑桥湾 薄云-27° |-19°再赴派利山下午三点,再次来到瑞恩家的门前。在雪地摩托发动机散发的气雾里,肩背猎枪的瑞恩若隐若现——出猎前的气氛有点莫名的紧张。
瑞恩的狩猎团队有了变化。前天的组合:瑞恩的媳妇和14岁的男孩迪尔森都没有来,今天是两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们和瑞恩分骑两部雪地摩托,阵容比前天强大了。不过,只有瑞恩佩枪,那两个小伙子和我们一样,都是“空手道”。
照例是漫无边际的枯燥搜索。
行进一个半小时后,前方出现了八、九个蠕动的小黑点——数量是前天的三倍!
这么多麝香牛的出现,却未能激发出我前天在此地的那种热血沸腾——彼时是与麝香牛“游戏”,此时却是来取它们的性命。5
围追狩猎瑞恩招手示意两个助手从另一个方向包抄。他则驾车正面逼近牛群。以组织防御阵容著称的牛群,今天不知为什么放弃了防御,直接选择了逃亡。雪原上一片混乱。
狂奔了七、八分钟后,有两只牛开始放慢脚步陆续脱离队伍,直至停下了脚步。
跑在前面的牛群见状,不得不缓缓地停下,并形成松散的防御阵形和我们对峙,试图声援两只掉队的麝香牛。
瑞恩停下车,却没有举枪。侧翼包抄的雪地摩托轰鸣着逼近牛群。刚刚站稳的牛群再度奔跑,两只掉队的麝香牛也重新起跑试图赶上队伍。
又是大约5分钟的狂奔,后面的那只牛越落越远。突然,它再度停下。只有一头难兄难弟在远处停下来,回头,等它。
出人意料的是,这只麝香牛竟然回过头旁若无人地漫步到距离我们不足60米的地方。
雪地摩托还在轰鸣,在“大部队”和“落伍者”之间艰难抉择的难兄难弟已经渐行渐远,在做最后的瞭望。
终于,它意识到了自身难保,决心不再理会这只掉队的牛,跟上牛群继续狂奔,直至消失在山坡的另一侧。
这边,守株待兔的瑞恩支起枪,瞄向眼前这头麝香牛。
孤立无援的麝香牛直视着瑞恩的枪口,依旧挪着它那几乎原地不动的四方步,向瑞恩方向缓缓移动。
是误以为人类在和它做游戏呢,还是已经“真魂出窍”?抑或是,“视死如归”!!??
这揪心的情景,让人崩溃。但莫名的使命感坚定我必须把所有过程拍下来——继续按快门吧,我别无选择。“砰!”瑞恩的枪响了……可怜的麝香牛毫无反应地站在那里,几秒钟后,缓缓地侧身倒下,四蹄抽搐了几下……
7
庖丁解牛一切发生得似乎都是那么平淡,只发一弹,就使拥有厚厚盔甲的麝香牛倒地身亡。瑞恩面无表情地退出弹壳。站起来,拎着抢朝麝香牛走去。在确认猎物已经彻底丧失了生命迹象后,瑞恩把麝香牛扶起来,摄影留念。
接下来看到的是因纽特版的《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这段对庖丁的描述用到瑞恩的身上,一点都不过分。那头400多公斤的麝香牛,在瑞恩游刃有余的小猎刀剥离下,只用了40多分钟就被大卸八块,分解完毕。

起初,老婆大人还在用DV记录这个难得一见的场景。但拍了几分钟后,还是躲到了大木箱的后面,不忍直视。
8
狩猎与共生解牛结束。两个马仔开始收拾现场,瑞恩抽空和我交谈。他告诉我,因纽特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共生的,眼前的猎物是上天的恩赐。他们只是在“取”上天恩赐的食物,而不是猎杀。当然,“取”也要尊重共生的原则。他的捕猎团队反复围追而不急于开枪,目的是要“取”那些“老弱病残”麝香牛——因为它们迟早要被狼群弱肉强食。他说,这是因纽特人传统的捕猎原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有利于麝香牛的群体进化,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繁衍。没想到,古老的因纽特狩猎规则竟基于如此前卫的共生文化。瑞恩把分解后的麝香牛用一张巨大的纤维布包裹起来,捆到雪橇前端。

我们钻进大木箱,瑞恩骑上雪地摩托。
雪地摩托拉着雪橇,雪橇载着木箱里的我们+木箱外的猎物……,返程。
雪原上,留下一滩充满烂草的麝香牛内脏。
一切都结束了。 来源:HB镜界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