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转折!从小渔村走到联合国,这位福州人的故事太励志了!

B站影视 2024-12-07 17:16 1

摘要:2021年,何昌垂在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班作《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换》讲座并与学员合影。

从贫穷的小渔村出发

一步步走上国际舞台

他成为第一位担任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的中国人

他曾数度跨界

从遥感专家到高级科技外交官

驰骋五大洲,推动国际合作

2021年,何昌垂在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班作《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换》讲座并与学员合影。

退休后

他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

马不停蹄地著书立说、出差参会

投身全球治理研究

并关注青年成长

当听说家乡的媒体要来采访

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

身着正装出现

与何昌垂面对面交谈

你会发现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者

意外谦逊温和

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

他全程挺直腰板,知无不言

一段在一次次困境中奋起的飞翔人生

在他的描述中铺展开来

三次转折 跨界飞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何昌垂在福州福清镜洋镇前华村的

一个贫穷家庭出生

小小年纪

他就帮家人捡废品补贴学费

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放学路上

他走在打打闹闹的孩子身边

挑着两桶饭渣剩菜回家喂猪的小小身影

还有以全校第一

升入福清一中的出色成绩

这本是一个农家子女凭优异成绩顺利跨出农门的故事。未料,“文革”的到来打碎了他的大学梦。高中还没毕业的他,不得不返乡务农。农闲时,他也做过木匠,在文艺宣传队当过编剧、跑过龙套,甚至还做了两年牙医。

尽管对前途倍感迷茫,何昌垂心中依然跳动着希望的火苗。他从图书馆借来高中教材,在一天忙碌过后,自学物理和化学,还一遍遍地背英文单词,只要有书都读。1972年,当大学试招的机会降临,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专业。

何昌垂总结自己的人生

有三次大的转折

进入福州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那个年代,学英文无用武之地,甚至会被当作另类。何昌垂却很喜欢英文,每天早上和同学徐成岳结伴到福大东门小湖边背英文单词,被同学调侃为“何博士”和“徐教授”。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参加刚启动的卫星遥感研究项目。1978年,中国科学院争取到唯一一个联合国大学奖学金名额,有扎实英文基础的何昌垂被选中,赴荷兰留学并取得硕士学位。

学成马上归来,他开启了跟随遥感科学家陈述彭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科研生涯。此时,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国家急需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何昌垂被调入当时的国家科委,参加高新技术管理,从科研学者向学术官员转型。

1987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面向国际招聘一名职员,集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国际背景于一身的何昌垂顺理成章地获得国家科委与外交部的推荐,在72名竞选人中脱颖而出。那年,他38岁。

何昌垂曾在书中回顾这段命运的转折,“国家的需要改变了我的学术志向,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将我推向国际舞台,阴差阳错开始了漫漫25年的联合国之路”。

2010年,泰国政府授予何昌垂泰国“皇家特级皇冠勋章”,表彰其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走向罗马 高光时刻

凭着谦逊好学、勤恳敬业

何昌垂一路披荆斩棘

从成功应聘亚太经社会职员

到调任联合国粮农组织

从曼谷走到罗马

一步步收获自己的高光时刻

2009年,何昌垂被任命为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的消息传回国内,当天的央视新闻联播在国际要闻播报,颇让国人振奋: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有中国人在高管决策层担任要职了!

何昌垂认为,是背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给了他难得的机会。在做好联合国官员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充分利用联合国的平台与机制,积极为中国的空间技术应用、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争取项目和合作机会,为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的成就,日夜奔走。

1999年,由中国科技界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何昌垂代表粮农组织参会。中方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通过《北京宣言》,推动国际数字地球合作,但大部分参会代表都很纠结,因为出发前未获得本国授权。

在和与会代表磋商中,何昌垂果断避开争议焦点,抛开“各国代表”的身份,号召大家以科学家、工程师的身份,对宣言草案进行实质内容探讨。在对实质内容达成共识后,他又提将草案中“各国代表”字眼删除,替换为以与会的科学家、工程与管理人员身份发表《宣言》,获得大家应允。这次,他不仅成功打破了会议僵局,促成了《北京宣言》的签署,更助推了各国的数字地球事业和后来的国际合作。

在刚出任粮农组织副总干事时

何昌垂曾接到一个“烫手山芋”——

总干事迪乌夫于2010年初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发起“对抗饥饿”的百万人签名,但响应寥寥,距目标时间只剩三个月,才征集了10多万人的签名。

此前负责外宣工作的助理总干事主张“注重城市、明星效应”的“精英路线”,寄望LadyGaGa等世界明星担任联合国形象大使增强影响力,事实证明效果不佳。

粮农组织在全球各地有成千上万个直接让农民与贫困人口受益的援助项目,为什么不直接动员千千万万的农民?何昌垂想到了中国历史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智慧,他主张“打一场人民战争”的提议迅速得到各地区负责人的推广执行,活动最终获得全球330万人签名。这次活动在亚洲、非洲及中南美洲等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对粮食安全与农业的政策反思,引领了更多抗击饥饿的志愿组织和行动。

2001年,何昌垂在非洲肯尼亚郊区考察粮农组织援助的项目执行情况。

遇到原则问题,敢于碰硬

面对僵局

总有另辟蹊径的智慧火花

何昌垂让世界认识了

这位谦和、务实、敬业

且充满智慧的中国人

也在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进程中

留下了自己的声音:

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带领创立的亚太地区空间技术和应用政府间三级合作机制至今仍在良性运行;在多方掣肘下,组织农业部长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亚太地区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战略框架,为亚太地区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擘画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蓝图……在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总代表的九年里,他成功领导应对了印度洋海啸、缅甸纳吉斯飓风等严重自然灾害给亚洲地区带来的灾难,为沉寂数十年的粮农组织地区办带来了新气象。

在联合国总部,冗长的会议上

何昌垂的发言

总能吸引同事们倾听

他喜欢分享来自古老中国的文化、智慧,总是切中要害又新鲜生动。他在高管会议讨论改革时提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推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农业最佳实践时强调“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能力建设时引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联合国的伙伴们领略了中国古老哲理的智慧。

但何昌垂并不总是游刃有余

他并不讳言

自己在国际职场上的“小白”经历

所以在他的自传中,我们能读到他主持国际会议时误把“breakup”说成“breakdown”而引起全场哄笑的时刻;在CNN记者全球实况采访直播时大脑空白的数秒钟尴尬;在制定地区粮食安全战略时,得不到总部支持的苦恼和顶着“冒犯”的误解对总干事的直谏……闯过了一个个“至暗时刻”,最终成就了他的职业高光。

思乡情切 奋斗不止

在何昌垂出生的福清前华村

村民靠打鱼为生

出生在有十个儿女的大家庭

因为父亲多病

一家人总也摆脱不了拮据

但艰辛的生活没有黯淡少年的眼眸

何昌垂母亲(前排中)和何昌垂(后排右一)部分兄妹。图源:中国日报网

在母亲和兄长的庇护下,何昌垂带着生命最初的乐观底色,在家乡的蓝天绿水中成长着,“好像人间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而闲暇时远眺大海,他总是想着,海的另一边到底是什么?离开家乡北上首都,又远赴海外工作,何昌垂走过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到了海的另一边。家乡越来越远,但每次回头,背后总有乡亲们沉甸甸的希冀。这个步履匆匆的游子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不敢回头,亦不愿停顿。何昌垂调侃地说:“我属牛,有的是一身的牛劲儿。”

难忘生命中最初的呵护和亲情。初中时,成绩优秀的何昌垂获得了家里唯一的读书机会,作为“舍一保一”,五哥被迫辍学——这份牺牲,很重,重到何昌垂年过七旬依然饱含愧疚。

一碗热腾腾的、带着骨头汤的福清扁肉,是他记忆中感念至深的家乡味。何昌垂和同学们经常花一毛钱买一份扁肉,吃上半个钟头,就为了能三番五次地免费加汤。老板没有戳破他们的心思,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曼谷工作期间,在同事每天中午钻入街头小巷搜寻秘藏泰餐美食时,他身为粮农地区办的一把手,却有近十年每天的午餐就是小食堂里的一碗炒米粉。尽管用料有别,但和记忆中的福清炒米粉味道非常接近,海外游子用这种方式聊慰思乡之情。

1999年,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患上食道癌,何昌垂在回国短暂地陪伴探望后,假期结束,只得重返罗马。没想到,他离开老家两个小时后母亲就走了。每次想起,他总是遗憾为何不多留两小时,而母亲临终前“再也不能给他煮一碗米丸汤”的呢喃,一直柔柔地牵痛他的心。

2013年,从联合国完全退下来后,何昌垂选择定居北京,时常在北京和家乡之间奔走。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促使着他继续前行。他协助建立了数字中国研究院并担任了3年的执行院长,积极支持数字峰会在福州举办;他在北大当了十年特聘教授,还应邀在全国多所高校担任校外导师、开设培养全球胜任力课程,呼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帮助选送推荐更多年轻人到联合国实习或工作。

联合国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聘用中国大陆职员。何昌垂说:“我初到亚太经社会时,秘书处只有4名中国人,其中一位还是来自台湾的。这几年中国籍职员人数在增加,但低编低职的现状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他希望有更多人,特别是优秀青年沿着他开辟的路,走入联合国,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整体影响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出版了一部自传《我的联合国之路》,很多年轻读者为他在苦难里的奋斗人生所折服。读者的评价真挚而热情:“关于人生的一些经验总结充满了温情和力量”“字里行间时刻透露那个时代钻石般珍贵的品质:勤奋、踏实,朴实善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火热而真诚”……

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

在命运的罅隙处顽强生长

再平凡的生命也会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在和风雨的搏斗中成就伟大的心灵

来源:福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