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10 号那天,罗永浩一条吐槽微博直接把西贝炸上了热搜顶峰,原话糙但扎心:“今儿跟同事吃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又贵又难吃,这钱花得太冤!” 末尾还补了句狠的,呼吁国家赶紧立法,强制饭馆把用没用预制菜标明白。
近日,一小伙自称因为拍摄西贝后厨的视频,结果就被西贝直接现场“炒鱿鱼”,而且他干了5天还只有45元的工资!
然而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却是,现如今西贝又开始了“自杀式公关”。
9 月 10 号那天,罗永浩一条吐槽微博直接把西贝炸上了热搜顶峰,原话糙但扎心:“今儿跟同事吃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又贵又难吃,这钱花得太冤!” 末尾还补了句狠的,呼吁国家赶紧立法,强制饭馆把用没用预制菜标明白。
这话一出来,短短一天,相关话题阅读量飙到 3 亿,短视频平台全是晒西贝小票骂不值的网友,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美食博主都出来吐槽 “味道像速食包”。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第二天就硬刚上了,直播里拍着桌子说 “我们没有一道预制菜,全是现做现卖”,还把罗永浩点的 15 道菜清单扒出来逐道 “科普”,放狠话 “必须起诉罗永浩造谣”。更夸张的是 9 月 12 号,西贝居然开了个 “1.8 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 的全员大会,那阵仗搞得像要打场硬仗,结果转头就开始 “自杀式自曝”。
先是公开菜品制作流程时,手滑贴了张预制料理包的照片,被网友截了图到处传;接着后厨直播翻车,厨师顺口说 “牛肉土豆条能冷藏 4 餐”,这不就是隔夜菜?跟 “现做” 的说法直接打脸。媒体顺着线索一挖,更离谱的事儿藏不住了:西贝用的冷冻鱼保质期 18 个月,西兰花冻了两年还在给顾客吃,连号称 “每日现熬” 的鸡汤,其实是浓缩汤包兑水搅匀的。
有网友假装抽查 “肉末茄子”,厨师直接掏出速冻油炸茄子,支支吾吾说 “就外卖用,堂食暂时不卖”,结果转头就发现这速冻菜居然进了儿童餐,网友调侃 “一岁宝宝吃的是两岁的西兰花”。
更吓人的是食品安全隐患。杭州有家西贝门店,厨师长自己都没厨师证,后厨 20 多个人里,有证的才四五个人。
记者暗访还拍到,员工用炒菜的手勺通完下水道,冲了两下就放回炒锅旁边,油污都没擦干净,看得人头皮发麻。
直到 9 月 15 号,西贝才终于服软,发了篇长长的道歉信,承认 “菜品跟顾客想的差太远”,列了九条整改措施,比如把大豆油换成非转基因的,儿童餐的牛肉酱改成门店现做。可这时候网友早不买账了,有人评论 “现在说改?早干嘛去了”,还有人翻出贾国龙之前在行业群的发言截图,前半句说 “要向胖东来学习打明牌”,后半句居然骂罗永浩 “网络黑嘴、黑社会”,这下彻底把罗永浩惹毛了,直播间里放话 “这是要我给他‘西门子待遇’啊,这事没完!”
预制菜的热度还没降,9 月 29 号又爆新雷:一个后厨小伙爆料,自己拍了段后厨视频,没等发多久就被当场辞退,更离谱的是干了 5 天只拿到 45 块工资。45 块钱是什么概念?西贝一个馒头就卖 21 块,这点钱连两个馒头都买不起,时薪比最低工资标准还低一半。
网友一看直接炸锅:“就算拍视频不对,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这是把员工当免费劳动力?” 有人调侃 “西贝的菜不是现炒的,但辞退员工倒是挺利索”。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说这小伙入职时间刚好跟罗永浩说要 “测试预制菜” 撞一块儿,之前的社交账号全是拍修车、工地的,突然冒出来曝西贝的料,有点像故意蹭热度。目前这事儿还没实锤,但西贝又被架到了火上烤。
这边员工的事儿没说清,西贝的营销又踩了大雷。9 月 28 号,贾国龙突然把小红书、视频号的内容全清空了,就剩一条去年的专访,网友都猜他是想躲舆论。结果没过两天,西贝官方账号开始发煽情短文,被网友嘲讽为 “西贝文学”,尬得人抠出三室一厅。
其中一篇《7 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说 7 岁的毛毛从 2 岁就吃西贝,妈妈看了新闻不让去,孩子当场哭闹,妈妈最后想通了 “孩子吃了五年都没事,不能信舆论”。网友看完直皱眉:“拿小孩煽情也太刻意了,7 岁孩子懂啥叫信任?这故事编得比电视剧还假”。
另一篇更离谱,前店长说 2002 年给顾客送了碗汤,对方感动得要送北京一套房,她还拒绝了。结果有细心的网友一算,按她说的 “2004 年 17 岁”,2002 年入职时才 15 岁,这不是雇佣童工吗?记者追问这事,西贝客服就只会说 “是真人真事”,对年龄问题躲躲闪闪。
这波操作直接把一位九年老顾客惹急了,这位姓郭的律师直接把西贝三家公司告上法院,要求三倍赔偿,说就是想逼西贝规规矩矩做生意。没多久,西贝就悄悄删了这些 “文学作品”,连 “西贝品味早读” 的视频号都改成私密账号了,算是彻底翻车。
舆论闹得这么凶,西贝的生意肉眼可见地凉了。9 月 25 号傍晚,记者去郑州东区的西贝门店,17 点半正是饭点,店里居然只有三桌顾客,店员嘴硬说 “刚开餐没多久,客流稳定”,可直到 18 点多,客人还是没增加。广州琶洲店更惨,周末客流量直接跌了三分之一,工作日饭点高峰才四桌客人,服务员都闲得站门口发呆。
为了拉客流,西贝搞了 “送 100 元券” 的活动,济南有家店一天发出去一百多张,可工作日午餐高峰上座率才三分之二,店员说比之前少了一百多单。有顾客进门就问 “这菜是现做的吗”,店员只敢含糊应着 “是现做”,多一句都不敢解释。
对比之下,隔壁的老乡鸡简直是冰火两重天。饭点的时候座无虚席,翻台快得很。原来老乡鸡直接在墙上挂了 “菜品加工等级公示牌”,用绿、橙、红三色圆点标得清清楚楚:绿色是 “餐厅现做”,橙色是 “半预制”,红色是 “复热预制”,一目了然。萨莉亚更厉害,70% 菜品定价低于 20 元,意式肉酱面才 15 块,明说用中央厨房预制,反而靠 “低价不低质” 圈了一波粉。
有意思的是,就在西贝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刚好通过审查,很快就要公开征求意见了。这意味着以后预制菜到底算啥、能不能加防腐剂、门店用没用都得说清楚,说不定真能像罗永浩呼吁的那样,强制饭馆标注。广东其实早就试行了,要求预制菜必须在包装上写清楚 “预制菜” 三个字,连原料含量都得标明白。
现在西贝一边送券一边说要 “改邪归正”,但网友买账的不多。有人说 “就算送券,想到那些冻了两年的西兰花也吃不下”,还有人调侃 “西贝别开饭馆了,改拍短剧吧,剧情比电视剧还曲折”。
说到底餐饮企业立足之本是产品与服务,西贝到底能否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心,终究要看他们端上桌的到底是什么,各种花招最终只会成为捅向品牌的一把刀。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