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的演变历程,既是国家仪式活动的调整过程,也是国家战略转折、军事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集中反映。
国庆76周年
1949-2025
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的演变历程,既是国家仪式活动的调整过程,也是国家战略转折、军事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集中反映。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国庆庆典在形式、内容和意义上都经历了显著变化,深刻体现了国家从巩固政权到改革开放,再到迈向伟大复兴的战略转型。
壹
国庆日的确立与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历史,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共1.64万余人,受阅武器装备大多是缴获的“万国造”。54门礼炮鸣放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光辉历程。群众游行有北京各界30万人参加,游行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年度阅兵
1950年,参加国庆阅兵的坦克部队。
1950年至1959年间,中国每年都举行国庆阅兵,这十年间的阅兵式反映了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和军事建设成就。
1950年,受阅部队达24209人,是新中国国庆阅兵受阅人数最多的一次,体现了抗美援朝背景下的战备状态。
1954年,受阅武器装备基本换为苏式装备,标志着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展示了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成果。
1956年,国产武器装备已占很大比例,体现了我国国防工业的初步发展。
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1958年,女民兵方队首次在国庆大阅兵中出现。
这一时期的阅兵主题从震慑敌人、巩固政权,逐步转向展示军队正规化建设与国家工业化成就。群众游行也呈现出热烈庆祝国家建设成就的特点。
叁
国庆庆典改革 庆祝形式更加多样
1961年国庆游行现场。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1971年至1983年,北京的国庆庆祝活动改为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进行,未再进行群众游行。
这一调整反映了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战略重点的变化,以及对社会资源的统筹考虑。
1971年国庆期间,工厂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表演节目。
肆
庆典的恢复及创新
1984年,国庆阅兵中的战略导弹方队。
1984年,在国庆35周年之际,中国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国庆阅兵。这次阅兵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展示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新成就。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其中19种是新装备,国产战略导弹首次亮相,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新水平。
1999年10月1日,空军地空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我国空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在当时堪称我军历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庆阅兵。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伍
新时代的强国强军庆典
2009年10月1日,长剑10巡航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进入新时代,国庆庆典更加注重展示强国强军的成果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200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60周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行的第十四次国庆阅兵。在这次国庆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类型多,科技含量高。所展示的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都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其中大多是新型主战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先进,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活动中,坐在车上的老兵们向全场敬礼的一幕令人动容。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无论是“阅兵首次借助仿真模拟系统”“气象全方位全天候加密观测系统”等诸多运用尖端科技的庆典保障服务,还是高铁、大飞机等国之重器的展示……这场庆典处处彰显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留下跨越70年的时代剪影。
这一时期的庆典,主题和形式既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持,也向世人展现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图源:新华社、共产党员网、人民画报
《中国震撼三部曲:
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
全书以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从对西方国家的追赶到超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切实对比今昔,证实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迅速和平崛起的事实,以及将会继续崛起并自我超越的展望。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本书分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四个部分。全书突出一个中心,就是在当今西方走衰、中国崛起的时代趋势下,中国人判断政体质量的标准、中国的理念已经显现出了优越性,可以成为一种能够走向世界的政治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方案。
《中国栋梁》
本书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条战线上做出卓越成绩,感动了中国的100位英雄的事迹。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中国人民,激励着中国人民。
《非凡之路:影像里的中国故事》
本书站在大众的视角,选取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作为切入点,通过交通出行、科技强国、万物互联、美丽乡村、自然生态、文化自信等多层次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对比鲜明的图表、科学严谨的文字、通俗易懂的叙述,全面展示2012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这就是中国:中国心胜》
本书紧扣大众最关心、关切的最新时事政治问题,以亲身经历和身边真实的事例作为切入点,凭借自己走访100多个国家的国际视野和经验,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明特色,通过广泛、客观的国际比较,生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
七十六年风雨路,五千年家国情!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家国永安!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