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最爱”的蓝月亮还是亏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7:10 1

摘要:2008年,它率先押注洗衣液赛道,凭借“开创中国洗衣新时代”的口号与郭晶晶代言的强曝光,迅速将洗衣液从不足4%的市场份额推向主流,巅峰时期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成为“洗衣液一哥”。

在中国家清行业的发展史上,蓝月亮曾是无可争议的“破局者”。

2008年,它率先押注洗衣液赛道,凭借“开创中国洗衣新时代”的口号与郭晶晶代言的强曝光,迅速将洗衣液从不足4%的市场份额推向主流,巅峰时期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成为“洗衣液一哥”。

然而短短数年,这家国民老品牌却陷入“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2024年首次录得年度亏损,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净亏损同比收窄34.4%至4.35亿港元,但总营收同比下滑3%至30.4亿港元,“降亏不增收”的困境凸显;市值更是从千亿高位缩水至215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数据),较峰值蒸发超800亿港元。

从行业标杆到业绩承压,蓝月亮的挣扎折射出快消品行业在渠道变革、同质化竞争、消费需求迭代中的共性挑战,如今,这家拥有32年历史的企业正试图通过调整渠道、加码硬件、拓展品类寻找出路,但在强敌环伺与自身积弊的双重压力下,“洗衣液一哥”的复兴之路依然迷雾重重。

陷入“赔本赚吆喝”怪圈

蓝月亮的业绩颓势并非偶然,而是长期“重营销、轻研发”战略与渠道投入失衡的必然结果。

从财报数据来看,其营收与利润的“背道而驰”已持续数年,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3.09亿港元的峰值后,便开启下滑曲线:2021年10.14亿港元、2022年6.11亿港元、2023年3.25亿港元。

2024年更是首次转为亏损,净亏7.49亿港元,同比暴跌330.3%。与之形成反差的是,2024年营收仍实现16.8%的增长,达到85.56亿港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悖论,核心症结在于失控的营销成本。

2024年,蓝月亮的销售及分销开支飙升至50.49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55.6%,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同年16.8%的营收增速,更相当于2020年净利润峰值的3.8倍。巨额营销费用的核心投向,是抖音等新电商渠道的“高举高打”,为抢占线上流量高地。

蓝月亮在2024年上半年与抖音头部达人广东夫妇”合作专场直播,单场累计送出5000台苹果手机,投流费用高达4000万元,付费流量占比6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尽管这场直播创下7500万至1.2亿元的GMV纪录,成为当时抖音家清单场直播冠军,但最终仍以“倒贴钱”收场。

这种依赖头部达人的流量打法,不仅成本高企,更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增长。

“有米云”数据显示,2025年7月蓝月亮在抖音的成交单价为90.87元,远高于竞争对手立白的63元与活力28的16.55元;而最近90天内,蓝月亮在抖音84.96%的销量来自直播,但其相关直播间却未能进入同期洗衣液品类销量前10。

高价产品与低效流量的组合,直接导致线上渠道收入承压:2025年上半年,蓝月亮线上收入20.7亿港元,同比下滑8.9%,成为三大渠道(线上、线下、大客户)中跌幅最显著的板块。

更值得警惕的是,营销费用的疯狂投入已严重挤压研发空间。

2021-2023年,蓝月亮的研发费用始终未超过1亿港元,2024年更是仅为4400万港元,同比下滑15.38%。对比50.49亿港元的销售开支,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失衡,使得蓝月亮在产品创新上逐渐掉队。

当立白、宝洁等竞争对手纷纷加码洗衣凝珠(2024年市场份额达11.1%,成为仅次于洗衣液的第二大衣物洗护品类)时,蓝月亮至今未推出任何一款洗衣凝珠产品。

其主推的“浓缩+”至尊系列,虽定价高达119元/2.64kg(对应每500g价格22.5元),但因不符合消费者“量大为优”的直觉,销量始终与经典系列存在巨大差距,2025年上半年衣物清洁护理产品收入26.4亿港元,同比仍下滑4.9%,占总营收比重却高达87%。

不可否认,单一品类依赖度进一步加剧经营风险。

蓝月亮“腹背受敌”

在快消行业,产品力与渠道力是企业生存的两大支柱,而蓝月亮恰恰在这两个维度同时遭遇挑战。一方面,其核心产品洗衣液深陷质量争议与品类创新滞后的泥潭;另一方面,渠道战略的反复摇摆导致线上失守、线下增长空间存疑,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一哥”地位。

从产品端来看,蓝月亮的“质量信任危机”已持续发酵。

2024年9月,“1818黄金眼”报道杭州消费者使用蓝月亮洗衣液清洗新裙子后出现褪色问题,节目播出后引发大量消费者对蓝月亮“褪色”“烧衣服”的吐槽;小红书平台上,有用户反映用其清洗亚麻衬衫后出现“色渍”,导致衣物颜色错乱;“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蓝月亮”关键词的投诉超900条。

除伤衣问题外,质疑产品效果、虚假宣称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其中,“荧光剂争议”最为突出,尽管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早已澄清荧光增白剂无害,但消费者恐惧并未消除,有网友表示“蓝月亮‘亮白增艳’款洗坏多件衣服,白色衣服洗成蓝色”。

此外,山寨产品的泛滥进一步侵蚀品牌口碑:部分电商平台出现与蓝月亮官方旗舰店高度相似的“山寨店”,产品价格低于正品、包装粗糙、液体稀薄,消费者误购后对品牌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产品创新的滞后则让蓝月亮错失新增长曲线。

在家清行业品类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洗衣凝珠、留香珠、运动型专用洗衣液等新兴品类快速崛起,2024年洗衣凝珠市场份额已达11.1%,立白、威露士、滴露等品牌均已布局,而蓝月亮始终固守洗衣液赛道,未能及时跟进。

即便在现有品类中,其创新也多为“微调”。

如多彩浓缩至尊洗衣液、除菌祛味洗衣液等,缺乏颠覆性技术突破。反观竞争对手,立白构建了覆盖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洗衣凝珠的全品类矩阵,新西兰品牌“绽家”凭借高端植萃定位实现年度GMV突破6亿港元,国货品牌活力28则以9.9元/2kg的低价策略,在2024年上半年斩获至少3亿元销售额,蓝月亮在高、中、低端市场同时面临挤压。

渠道端的战略失误则加剧了增长困境。

2015年,蓝月亮为降低商超渠道费用,选择退出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等KA渠道,转而押注自建的“月亮小屋”(社区O2O+直销模式)。然而,消费者不会为购买洗衣液专门前往社区店。

“月亮小屋”不仅未能带来预期增长,反而因房租、运输成本增加拖累业绩,2017年蓝月亮被迫重返KA渠道时,市场已被立白、奥妙等品牌瓜分,2021-2024年线下分销商收入占比从50.1%降至36.57%,大客户渠道2024年更是暴跌57.7%。

尽管2025年上半年蓝月亮线下渠道实现15%的增长(收入8.4亿港元),成为唯一正增长的渠道,但行业趋势却对线下不利。《2024家清产业带趋势洞察》显示,线上渠道已成为家清消费者的主流购买渠道,占比持续提升,线下增长空间仍需市场考验。

更严峻的是,线上渠道的调整效果尚未显现:2024年蓝月亮将61%的营销预算投向头部主播,而百万粉丝以上达人对抖音电商大盘的贡献仅占9%,资源错配导致线上收入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8.9%,渠道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8.9亿买地能否破局?

面对业绩困局与竞争压力,蓝月亮并非没有做出战略调整。

2024年4月,其宣布通过全资子公司竞得广州黄埔区一幅土地使用权,计划投资不低于8.9亿元建设集智能洗涤服务、研发、总部运营于一体的综合大楼,资金来源包括自有现金流与IPO募资。

同年3月,公司还计划至2028年底调集超26亿港元用于渠道拓展与品牌建设。这些“硬件加码”动作,被解读为蓝月亮谋求长期发展的信号,但与之相伴的,是股东大规模分红套现的争议,二者形成的“短期套现与长期投入”矛盾,让市场对其战略定力产生质疑。

从分红数据来看,蓝月亮创始人潘东、罗秋平夫妇的“套现”行为已持续多年。2020年6月,即在2020年12月港股上市前半年,蓝月亮向唯一股东Aswann(潘东夫妇持股88.92%)分红23亿港元,夫妇二人拿走约20.5亿港元,而2013-2020年5月期间,蓝月亮累计分红不足4亿港元。

上市后,这种高分红趋势并未停止:

2020-2023年,蓝月亮累计分红24.41亿港元,潘东夫妇凭借75.83%的持股比例,三年间获得18.5亿港元分红;2023年,公司净利润仅3.25亿港元,却拟派末期股息3.34亿港元,分红金额超过当年净利润,需动用0.9亿港元存量资产填补缺口。

尽管公司声称8.9亿买地建楼是为“整合职能部门、完善洁净生态”,但在亏损压力下,此举也引发“资源错配”的质疑,若将这笔资金投入研发或产品创新,或许能更快解决产品单一、质量争议等核心问题。

事实上,从行业视角来看,蓝月亮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传统快消品牌在消费变革中的缩影:一方面,家清行业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加剧,平台流量成本攀升压缩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从“基础清洁”转向“功能细分”与“高性价比”。

传统品牌若不能及时调整,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对于蓝月亮而言,要走出困局,需先解决三大核心矛盾:

其一,平衡营销与研发投入。减少对头部达人直播的依赖,将更多资源投向产品研发,尤其是洗衣凝珠、高端护衣等新兴品类,建立技术壁垒;其二,优化渠道结构。线上加强品牌自播与货架场布局(目前抖音已有15个品牌直播间)。

线下深耕下沉市场的同时,避免重蹈“月亮小屋”的覆辙,通过与区域商超、便利店合作提升渗透率;其三,重构股东利益与公司发展的关系。减少“透支式分红”,将利润留存用于研发、渠道建设等长期投入,重建资本市场信心。

作为连续15年洗衣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蓝月亮仍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与渠道沉淀。但在立白、活力28、绽家等品牌的围剿下,“洗衣液一哥”的位置已岌岌可危。未来,若不能在产品创新、渠道效率、战略定力上实现突破,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或将彻底沦为“时代的蓝月亮”。

来源:深观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