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宜宾,雨刚停,老刘头穿着那件87式的旧军装,站在自家小院门口,手里攥着一枚没来得及戴上的纪念章,眼睛盯着手机里那条刚弹出来的直播预告——央视的《老兵你好》要播他了。
9月的宜宾,雨刚停,老刘头穿着那件87式的旧军装,站在自家小院门口,手里攥着一枚没来得及戴上的纪念章,眼睛盯着手机里那条刚弹出来的直播预告——央视的《老兵你好》要播他了。
他不是明星,也没当过官,就是个1968年进藏、1979年带着一群兵在帐篷里搞文化集训、1983年偷偷办了个师里最火的文教班的老兵。
可这回,整个宜宾的街坊都开始议论他:那个总在菜市场帮人搬菜、下雨天给流浪猫送饭的刘师傅,居然要上央视?
没人知道,他床头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里,还夹着1985年写给战友刘兴洪的一封信,字迹歪歪扭扭,写的是:“别忘了,咱当兵的,就算脱了军装,骨头还是直的。”
9月24号,王健萍老师躺在病床上,颤巍巍伸出手,刘志斌把那枚迟了四十年的“西藏优秀教师纪念章”轻轻放进去。
她没说话,眼泪掉在章上,像露水砸在老照片上。
直播间里127万人看着,弹幕没刷“感动”,全在问:“这章……能再戴一次吗?”
9月19号那场雨,五个老兵骑着共享单车,淋得像落汤鸡,硬是踩着泥水冲进宜宾老城区,就为看看这个78岁还天天练站军姿的老领导。
他们没带花,没带礼,只带了三张发黄的合影——1979年文化集训的,1983年文教班毕业的,还有1985年刘志斌在食堂门口拍的,一群人围着他,笑得像刚分到糖的孩子。
央视的镜头没拍他们哭,只拍了刘志斌用宜宾话念那句“别忘了”,声音哑得像老风箱,可弹幕炸了:“我爷爷也这么念过。”
10月1日早上八点,长江公园,国旗升起前,六个升旗手并排站着。
五个是穿得整整齐齐的90后大学生兵,最后一个,是穿着旧军装、脚上还沾着泥的老刘。
他没喊口号,也没笑,就那么盯着旗杆,像在等一个等了五十年的口令。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冲到58万,没人说话,只有风卷着国旗,哗啦啦响。
那天早上,宜宾的晨光,照在旧军装的肩章上,也照在新兵的臂章上,一模一样。
来源:顶级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