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的肥城桃,困在“分散种、贱价卖”的死循环里——桃农单打独斗,既缺标准化种植的底气,又没打开市场的门路,再好的果子也卖不上好价。而“村社共建”模式恰恰破了这个局:供销社搭台、村集体牵线,把零散的土地和桃树聚成“标准化基地”,用“六统一”管理守住了品质底线;再
肥城“村社共建”助力蜜桃产业升级了。乡村发展的核心,在于把“好东西”与“好渠道”精准对接,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增值中受益。
过去的肥城桃,困在“分散种、贱价卖”的死循环里——桃农单打独斗,既缺标准化种植的底气,又没打开市场的门路,再好的果子也卖不上好价。而“村社共建”模式恰恰破了这个局:供销社搭台、村集体牵线,把零散的土地和桃树聚成“标准化基地”,用“六统一”管理守住了品质底线;再借“互联网+”的东风,让蜜桃从田间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彻底告别了“提篮叫卖”的被动。
李宝“一个桃卖10多块、收入翻番”,辛国庆“土地流转+基地打工、一年多赚2万”,这些真实的变化最有说服力。它不仅让“肥城桃”成了富民的“金果子”,更证明了乡村振兴不是空谈——只要找对“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路子,把基层组织的力量、电商的活力和农民的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就能让传统农业跑出“加速度”,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好图景。
行香子·肥城桃赋
金缀枝头,香溢田畴。望刘台、硕果盈眸。昔年愁卖,价贱难酬。叹路难寻,客难觅,利难收。
村社相谋,网助农筹。统标准、品质新优。直播销远,单满千邮。看果成金,民成富,业成丘。
来源:鱼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