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机器人大战要来了?清华博士携小顽童杀出重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03 1

摘要:有的机器人跑步时撞倒了人,有的拳击机器人在台上找不着对手,足球场上的机器人动作慢得像蜗牛。

去年 8 月北京开了场世界首届机器人运动会,现场老有意思了。

有的机器人跑步时撞倒了人,有的拳击机器人在台上找不着对手,足球场上的机器人动作慢得像蜗牛。

但大伙儿没怎么批评,反而挺宽容的。

说实话,能办起这种赛事,本身就说明人形机器人离咱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在这场运动会里,有个叫松延动力的公司挺显眼。

他们家 1 米 2 高的机器人「小顽童」拿了体操、跳远的金牌,舞蹈还拿了银牌,可偏偏寄予厚望的跑步项目没拿到名次。

你猜问题出在哪儿?不是机器人跑不动,是现场电磁环境太复杂,遥控器跟机器人断联了,根本没法持续控制。

后来他们想了俩办法,换了大功率遥控器,还试了机器人的自主奔跑功能,才算解决了这个麻烦。

本来想靠跑步再拿块牌,结果因为这种小意外栽了跟头,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

松延动力的创始人叫姜哲源,1998 年出生,还是从清华园走出来的。

他本来在读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博士,结果 2023 年 9 月辍学创办了这家公司。

算下来公司才成立两年,却已经拿了不少奖,除了这次运动会的牌,之前还拿过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亚军。

这家公司起步时挺草根的,估值只有5000万,跟同期那些一上来就估值好几亿的公司比,差了不少。

本来没什么名气,直到今年 4月亦庄那场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才算真正出圈。

当时小顽童跑了第二,第一名2小时40分钟就跑完了,等大家起床看直播的时候,央视两个画面左边是他们家第二,右边是第三,直接刷屏了。

姜哲源当时戴着必胜发带在终点喊加油,赛前三天全通宵准备,本来就想让机器人完赛就行,没指望拿奖,结果拿了第二,他自己都特别激动。

他们家其实有两款机器人,除了小顽童还有个旋风小子。

「旋风小子」个子更高,设计上就是追求极限的,比如跳远能跳 1.4米,比.25 米还远。

可偏偏太激进了,一比赛就摔,马拉松的时候还把脑袋摔掉了,到现在都没拿过名次。

姜哲源还开玩笑说这名字有毒,其实这事儿也能看出来,做机器人有时候求稳比求快更重要,技术再厉害,不稳定也白搭。

有网友说看小顽童在跑道上孤独地跑,都感动得流泪。

姜哲源说他能共情,因为机器人学跑步跟人一样,得摔成千上万次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步伐。

老实讲,这点我还挺认同的,不管是做机器人还是干别的事,想做好都得经得住反复试错,没有谁能一步到位就成功。

2026年要打机器人大战?行业里藏着这些事儿

现在业内都把2025年叫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整个行业都在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爆发期里。

中国连续12年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最大的生产国。

今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就超过83次,钱超140亿,比去年一整年的 67次、110亿还多。

热钱、技术、资源都往这个赛道挤,想进来分一杯羹的人越来越多。

北京现在有近 30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是全国最多的。

今年新冒出来的公司特别多,姜哲源说这些公司既然现在成立,明年大概率就能出产品。

这么算下来,明年市面上就会一下子多好多机器人产品,竞争肯定会特别激烈,他甚至说明年会是打得最凶的一年,说不定会有公司融不到钱,直接下牌桌。

松延动力今年7交付了105台机器人,在行业里算第一梯队了。

能做到这个量,核心是把测试做好了,他们让机器人绕圈跑,测了上千公里,确认稳定了才敢交付。

而且他们的机器人基本实现了全国产化,连主控芯片用的都是瑞芯微的 RK3588S,没靠进口。

定价3.99万,姜哲源说这个价格能挣钱,团队里也没异议。

不过早期松延动力走了个弯路,从 2023年 9月成立到今年年初,他们连视频号、抖音号都没发过,完全不搞营销,觉得只要产品好,订单自然会来。

后来有个投资人跟他说,创始人第一件事就该做营销,哪怕没产品,也得让别人相信你能做成。

姜哲源说这是他最后悔的事之一,后来才慢慢改过来,开始重视营销。

说实话,这也给很多创业公司提了个醒,光有好技术不行,还得让别人知道你的技术好,不然再好的东西也可能被埋没。

现在机器人行业招人也挺疯狂的,经常有人跳槽就工资翻倍。

松延动力没跟着这么干,他们更愿意找高潜力的人,哪怕是跨行业的,比如做医疗器械、挖掘机、手机甚至智能猫砂盆的。

姜哲源说他们不买单经验溢价,招来之后自己培训。

他招人最看重热爱,因为小时候听爸爸的朋友说,虽然挣得多,但每天上班都很痛苦,所以他觉得员工得真心喜欢这行,才有

自驱力,靠制度约束是走不远的。

明年的机器人大战到底会打成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

但松延动力从估值5000万的草根公司,到现在交付105台、拿奖出圈,已经说明这个行业有机会。

姜哲源说他想在行业里占一席之地,哪怕赢得惨烈也骄傲。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种敢闯敢试的劲儿,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

毕竟只有更多人愿意投入,人形机器人才会真正走进商场、学校、家里,从运动会上的「新奇玩意儿」,变成能帮咱们干活的实用工具。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