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太强了!86-50:大胜卫冕 共赢了304分 中国女篮无缘复仇(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21:23 1

摘要:“86比50,新西兰被按在地上摩擦”——决赛哨响那一刻,朋友圈刷屏的却是另一句话:澳洲小孩打球,怎么像开了2倍速?

“86比50,新西兰被按在地上摩擦”——决赛哨响那一刻,朋友圈刷屏的却是另一句话:澳洲小孩打球,怎么像开了2倍速?

别急着感叹人种天赋。

把镜头拉近,你会发现更扎心的细节:新西兰后卫刚过半场,澳洲两个侧翼已经提前一步堵在传球路线上;新西兰投完三分,回头一看,澳洲5个人全在跑快攻,篮下只剩自家中锋被2米05的Isla Juffermans单手隔扣。

数据单上写着“32次失误”,其实是被抢蒙了——球刚离手就被掏,像打2K把难度调到菜鸟。

更离谱的是场均净胜60.8分,五场球加起来赢了304分,直接把亚洲杯打成教学赛。

别以为她们只会瞎跑,澳洲三分命中率32%看着一般,但出手点高、节奏快,对面还没来得及落位,球已经穿网。

篮板49比35,前场板就抢了18个,二次进攻得分24分,等于白送一节球权。

中国球迷最心梗的还不是决赛,是三四名战。

第四节还剩6分钟,国少女篮集体腿软,命中率掉到28%,被日本一波15:2带走。

现场解说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体能储备不足”,翻译成人话:平时跑3000米都偷懒,最后关头只能目送对面三分雨。

篮协连夜发通知,11月拉去欧拉练,网友神回复:早干嘛去了?

附加赛门票现在悬在半空,得看别人脸色。

有人把澳洲崛起归功于“体育精英学院”体系,听着像高大上黑话,说穿了就是:12岁骨龄测试,能长190的就发配去练球,每天下午文化课结束,直接拉去球馆跑战术,一跑就是五年。

Isla Juffermans就是这条流水线产品,16岁臂展211,站摸269,罚球线起步就能扣,女篮比赛打出文班亚马既视感。

别羡慕基因,她们把长人当后卫练,中锋一样要会持球推进,MVP颁奖词里特意提了一句“guard skills”,翻译过来:大个子会炒菜,谁顶得住?

新西兰也不完全是背景板。

小组赛1胜2负差点回家,资格赛爆冷赢台北,半决赛手刃日本,决赛前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主力后卫Tia Fisher才15岁,决赛被防到7中1,回更衣室路上一边哭一边问教练“我能加练吗”。

现场记者说,那画面像极了当年林书豪在勇士看饮水机。

输球当晚,新西兰篮协推特发了一张全队加练三分的照片,配文:2025再来。

下面最高赞评论:先学会破紧逼吧兄弟。

最惨的是台北和韩国,一个被赢80,一个被赢79,赛后两队教练互加微信,组了个“反澳洲联盟”群,每天分享破全场紧逼教案,结果半个月过去,群聊记录只剩“早安”“晚安”。

菲律宾更直接,决赛当天官方账号发推:我们已经订好机票,明年再见。

配图是全队机场大合影,背景板写着“Thank you, Bangkok!”——打不过就跑,情绪管理满分。

回到国内,某青训教练在直播间被家长围攻:“为啥人家16岁能跑40分钟不喘?

”教练憋红脸:“人家每天两练,一周三赛,咱们小孩写完作业都十点了。

”弹幕飘过一句“原来输在数学作业”,瞬间点赞破万。

所以别再把“天赋”挂嘴边。

澳洲小孩把女篮打成百米冲刺,本质是训练节奏碾压:你练投篮,她练投篮+冲刺;你练战术,她练战术+折返。

等咱们还在纠结“先练力量还是先练技术”,人家已经把力量、技术、心肺打包成套餐,每天往死里怼。

附加赛倒计时40天,国少能不能抢到世界杯门票,就看这顿“欧拉练”是真刀真枪,还是换个地方打卡拍照。

来源:奋发有为奶酪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