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年时,江苏盐城的农村生活让她早早掌握了农活技巧:插秧、收稻、摇拖拉机,甚至能在葵花田里单手敲瓜子。后来为了生计,她辗转服装厂缝纫、餐厅端盘子,这些经历磨掉了娇气,留下了务实。
她抡起农具的动作干脆利落,稻谷在阳光下飞扬,汗水浸湿衣领也顾不上擦——这不是哪位农妇在劳作,而是女明星杨超越在综艺《非来不可》中的真实表现。
当其他艺人还在为“体验生活”摆拍时,这位从农村走出的姑娘早已用行动证明:有些技能刻在骨子里,装不出来。
镜头扫过稻田,杨超越弯腰捡起遗漏的谷穗,补打的动作熟练得让观众惊呼:“这绝对是老手!”事实上,她的确是个“行家”。
童年时,江苏盐城的农村生活让她早早掌握了农活技巧:插秧、收稻、摇拖拉机,甚至能在葵花田里单手敲瓜子。后来为了生计,她辗转服装厂缝纫、餐厅端盘子,这些经历磨掉了娇气,留下了务实。
节目中,她拒绝节目组安排的“美化造型”,素颜扎发、穿着几十元的旧T恤下地。导演透露,原本设计好的“明星体验环节”被她直接跳过,反倒现场教起了队友如何发力省劲。一段幕后花絮里,她指着稻秆对摄像师说:“你看这儿没打干净,再补两下就行。”这种近乎执拗的认真,让网友调侃:“超越这架势,像是来抢农业专家的饭碗。”
近年来,明星下乡类综艺层出不穷,但翻车频发:有人戴手套拔萝卜嫌脏,有人割麦子摆拍三分钟就叫停。相比之下,杨超越的“全自动干活模式”成了一股清流。社交平台上,#杨超越打谷子肌肉记忆#、#娱乐圈最后的老实人#等话题阅读量破亿,一条“她弯腰时裤子沾了泥巴都没发现”的细节讨论获赞超50万。
这种反差背后,是观众对“真实感”的渴望。有业内人士分析:“多数艺人把农村当‘真人秀布景’,但杨超越把这里当主场。”
她的“接地气”并非人设:早年直播时,她随口聊起“水稻亩产成本”;粉丝送的高级护肤品,被她用来抹手:“干农活皲裂了,这玩意儿比凡士林好用。”
节目播出后,一群自称“干活粉”的观众意外走红。他们不追舞台直拍,专剪杨超越干农活的“硬核瞬间”:单手扛麻袋、给猪圈垫草、甚至用方言和村民唠收成。一位农业博主评价:“她的动作符合人体工学,显然是真干过活的。”
这种追捧背后,暗含对娱乐圈“塑料感”的反叛。当明星们忙着营销“破碎感”“贵族气质”时,杨超越的“能吃苦”成了另一种稀缺价值。正如网友所说:“看她打谷子,莫名想起我奶奶——那种对粮食的珍惜是演不出来的。”或许,观众爱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瑕的偶像,而是鲜活有温度的灵魂。
夕阳西下,杨超越把最后一捆稻子码齐,拍了拍身上的草屑。镜头外,有工作人员递来矿泉水,她却先弯腰捡起地上散落的谷粒。“粒粒皆辛苦嘛,”她笑着说。这一刻,弹幕刷满屏幕:“她明明可以假装优雅,却选择了尊重土地。”
来源:言殇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