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塞上江南铺金叠翠,奶香四溢。9月28日,以“汇聚奶业新动能、共创产业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银川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奶业界的专家学者、牧场代表与产业链伙伴齐聚一堂,共谋奶业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为中国奶业领军企业,伊利奶
金秋时节,塞上江南铺金叠翠,奶香四溢。9月28日,以“汇聚奶业新动能、共创产业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银川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奶业界的专家学者、牧场代表与产业链伙伴齐聚一堂,共谋奶业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为中国奶业领军企业,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深度参与大会,更以扎实的技术成果和落地实践,有力推动宁夏奶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2025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在专题报告环节,伊利原奶质量技术负责人韩吉雨博士分享了题为《玉米青贮品质及风味改善研究》报告,从科技创新、品质升级角度为行业难点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韩吉雨指出:“优质青贮是奶牛健康养殖、高效高产的基石,更是牧场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伊利近年来围绕青贮‘种——管——贮——用’全链条开展系统攻坚,旨在从源头提升奶业核心竞争力。”他的报告从品种选育、智慧种植、精准发酵、风味改善等多维度展开,为与会代表提供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现场反响热烈,为正处于青贮收储关键期的牧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宝典”。
伊利原奶质量技术负责人韩吉雨博士分享报告
“粮草”升级,筑牢发展根基
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奶牛日粮中占比超过50%的“主粮”, 并被誉为牧场“性价比之王”本地化优质粗饲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奶牛健康、产奶效率与牧场经济效益。
“好草养好牛,好牛产好奶”。青贮发酵环节是保障青贮品质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奶牛的采食量与健康,其直接影响产奶量、奶质量和牧场效益。为此,伊利从源头入手,对优质青贮玉米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青贮消化率提升等全方位、全流程开展科研攻关与贴身技术服务,使“牛口粮”更精准、更高效、更科学、更有价值。
牧场奶牛正在采食
在这一过程中,宁夏多家牧场已成为科技种草、科学发酵、科学饲喂的受益者。宁夏灵武市春田牧场在引入高消化率青贮品种后,系统优化饲喂配方,使青贮日粮用量从24公斤提升至28公斤,单产突破46公斤,单公斤奶饲养成本降至1.64元。牧场负责人表示:“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提供的不仅是优质青贮的种植技术,更是一套科学的种植、发酵和饲喂方案,帮助我们实现了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宁夏吴忠市太宇鑫丰牧场同样受益于此,随着青贮品质的提升,所实施的高青贮日粮模式,营养配方青贮用量从今年3月的25公斤提升至31公斤,单公斤奶饲喂成本降至1.6元,较同期下降0.14元。牧场管理者感慨:“以前总觉得青贮品质难以把控,现在有了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的全程指导,我们从选种到饲喂都有了科学标准。”
“数、智”加持,驱动发展引擎
“数字农业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韩吉雨在报告中介绍,伊利将“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于青贮玉米的全程管理,实现对长势监控、灌溉指导、病虫害预防、天气预警、收获时间预测等关键环节的数智化服务。另外,在伊利自主研发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的加持下,牧场对奶牛的饲养全面实现了精准饲喂、精准营养、精准管理。让数、智化覆盖了从“种子库”到“奶牛胃”再到“牛奶罐”的全链条智慧管控,推动了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成功升级。
这一创新模式在青铜峡市永青牧场得到了落地生根。 “以前种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伊利的卫星遥感技术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天气和病虫害风险,青贮品质实现了新突破。” 牧场负责人表示,今年使用了新青贮后,奶牛单产较去年同期增长6.72公斤的同时,单公斤奶饲喂成本降至1.68元,同比下降0.58元,实现了养殖效益的重要突破。
伊利技术服务团队为牧场开展田间服务
伊利还建立了青贮全链条51项数智化应用技术标准,从源头上保障“牛口粮”品质。韩吉雨特别提到:“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制定了详实的操作流程与标准,所服务牧场饲草种植实现亩产、质量、消化率全面提升,其中玉米青贮的‘双33%’标准(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超过33%)已成为行业标杆,真正实现了从‘质量管理’到‘品质升级’的跨越。”
系统赋能,协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真正的品质提升,依赖于一套环环相扣的管控体系。”韩吉雨强调,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针对奶牛饲养领域,构建了“四大科技举措、六大降本增效模式”,通过卫星遥感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精准服务平台、精准饲喂服务平台、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普及高青贮日粮模式、混贮发酵模式、低蛋白日粮模式、湿贮玉米模式、高效率转化模式、多元化饲草复播模式,从优质青贮品种的选育推广,到智慧农业的精准服务,从储备流程到发酵技术,再到精准营养与饲喂管理,伊利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牧场赋能体系。
与会多位宁夏牧场代表表示,韩吉雨博士的报告内容扎实、方案可行,尤其是“全链条青贮品质升级”理念,为牧场下一步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一位来自银川的牧场主分享道:“以前我们关注的是某个环节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必须从种到喂进行系统优化。伊利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走上了高质量、低成本的养殖路径。”
作为行业龙头,伊利始终将带动产业链共赢、协同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责任。至今,伊利已在全国累计带动近640万亩优质饲草种植,其中青贮玉米超420万亩,通过深度赋能带动增收超过25亿元。每年,伊利还派出1000余人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合作牧场免费开展10余万次现场服务指导。自2014年以来,通过这些服务,伊利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增幅突破16.1公斤,达到37.1公斤,平均每年为合作牧场降低养殖成本4.1亿元,这“一升一降”帮助合作牧场累计增收达160亿元。
奶业的未来,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百花齐放。韩吉雨在报告结尾强调,“伊利将与合作牧场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奶业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引领’,从‘单点突破’迈向‘质效双提’。”在宁夏这片热土上,奶业升级的画卷正缓缓展开。伊利以科技为笔,以产业链为卷,不仅书写了“奶牛口粮”品质升级的技术篇章,更描绘出产业链携手共进、区域与全局协同发展的共赢图景。从种子到杯子,从田间到餐桌,伊利正在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奶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生态、新未来。
丨来源 :乳业时报采编中心
丨本期编辑:董仙鹤
丨校读:董仙鹤
来源:乳业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