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一出,朋友圈刷屏的不是法律解读,而是那句老话:豪门离婚,比电视剧还长。
“3.2亿,说没就没。
”——去年8月,北京高院把这句话钉在了陈红身上。
判决书白纸黑字:她得把股权吐回去,理由是“恶意转移”。
消息一出,朋友圈刷屏的不是法律解读,而是那句老话:豪门离婚,比电视剧还长。
可故事到这儿并没大结局。
法院定了价,钱却还没回到李军账上。
执行局的人私下吐槽:公司账本像被猫抓过,股权层层代持,连股东会签名都缺半页。
想把钱原路退回去,先得在迷宫里找回头路。
于是,3.2亿成了悬在空中的数字,看得见,摸不着。
陈红最近被拍到在三亚晒太阳,墨镜遮了半张脸,仍遮不住嘴角那一点僵。
医美圈传,她早年做的线雕埋得太深,面部神经被牵住,笑也像哭。
助理扶她下台阶,她摆摆手,示意别拍——镜头里那只手,青筋凸起,指甲剪得极短,像是一夜之间决定不再做美甲,省下一笔是一笔。
有人猜,她是在为后面的执行罚金腾现金;也有人说,她只是终于累了,不想再演。
另一头,李军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
中航鑫港的破产重整公告挂在信用中国网上,负债15亿,像一张巨大的欠条盖在他脸上。
他成了“老赖”,飞机高铁坐不了,听说最近在香港某共享办公室租了张桌子,给来往的内地老板讲“机场保理”故事,换点生活费。
当年砸钱捧女星、上头条的豪气,如今换成一杯30块的冻柠茶,也得看店员脸色——扫码失败,只能换现金。
看客最爱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可婚姻里的账,从来不是计算器能按清的。2001年办婚礼时,北京房价四千一平,他们一口气买了三套;2013年离婚,房价翻了十倍,感情却跌到负值。
李军被拍到夜会女主播,陈红连夜转移股权,双方把“白头偕老”拆成“白头索债”。
十二亿资产,十年官司,律师费烧掉近一亿,烧得双方父母都在病房里掉泪:一个脑梗,一个心脏支架,医保卡刷得比银行卡还勤。
案子被写进法学院教材,标题叫《离婚纠纷中的公司股权处分》。
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代持协议到底有效没?
婚姻过错的赔偿能不能穿透公司面纱?
可没人提到,陈红母亲名下那套老破小,去年冬天暖气漏水,把楼下邻居家齐白石真迹泡了边,赔掉她最后一点养老钱。
也没人写,李军被限高那天,给前妻发微信只有三个字:值得吗?
消息发出,红色感叹号弹回来,像一记闷棍。
热闹散场,留下一地碎银。3.2亿如果到账,李军得先给银行还掉罚息,剩下的钱够不够重启项目,没人敢打包票;陈红若真掏空腰包,往后医药费、养老钱从哪儿来,同样没人给她托底。
判决书再厚,也写不尽后半生的柴米油盐。
倒是一位执行法官在酒桌上说了句人话:我们能把股权划回来,却划不回他们原本可以平凡过完的一生。
十年前,他们若肯少买一套房,多签一份婚前协议,也许今天正牵着孙子在朝阳公园晒太阳。
可那时候,谁好意思把“离婚”两个字先写在纸上?
都觉得晦气。
于是,故事继续滑向更乏味的章节:律师函、资产调查、香港仲裁、可能的再审。
娱乐圈更新了三代流量,吃瓜群众换了两茬,他们还在原地打转。
偶尔有人翻出陈红当年春晚的《常回家看看》,弹幕飘过一句“歌里唱的是家,不是公司”,瞬间被点赞到置顶。
点赞的人下一秒去直播间抢九块九的面膜,把感慨忘得一干二净。
说到底,3.2亿只是冰山上那块反光,真正的巨大部分沉在水下:信任塌了,日子就只剩算盘。
算盘珠子噼啪响,算得清股权比例,算不清谁在哪一夜先动了不再信任的念头。
外人听个响,以为热闹;当事人听来,每一声都是骨头磨骨头。
官司还会再拖几年,也许最后双方各拿一半,也许公司被拍卖,债权人排队分粥。
结局无论偏向谁,都改不了他们共同写下的注脚:把爱情当生意,就要接受市场无情。
等最后一笔执行款到账,公告栏贴出结案文书,两人名字并排,中间隔着冷冰冰的案号——那就是他们最后的合照。
来源:幕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