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夜里,北京水立方灯光刚暗,阿佳娜姆就把三江源的石头、草、风一起搬上T台,领走“国潮创新奖”。
9月26日夜里,北京水立方灯光刚暗,阿佳娜姆就把三江源的石头、草、风一起搬上T台,领走“国潮创新奖”。
这一秒,全场镜头对准藏族模特脚上的可拆卸绑腿,那块拼氆氇是青海贵德县一位72岁阿妈用三个月捻线、再用一个月手拍压实,针脚密度每寸32行,比机器织的还紧。
品牌敢把这么慢的东西放到快节奏时装周,就是算准了国际买手现在最怕“没故事”,一个可以拆下来挂墙上的绑腿,比一串形容词好卖。
领奖词里,设计师扎西德勒没提“情怀”,只报了三个数字:牦牛绒纤维细度18微米,比羊绒还软;一件外套用毛量相当于一头三岁牦牛全年产绒;染蓝用青海湖边野生蓼蓝,比化学染缸少排90%废水。
数字一出口,台下做ESG评分的意大利买手直接在本子上画星,明年订单先锁三千件。
有人觉得这只是民族风热闹,可品牌背后股权结构显示,2023年底阿佳娜姆把10%股份让给做环保基金的中金资本,换得三百万欧元,条件只有一条:2026年前必须完成供应链碳足迹追溯。
拿奖当晚,这笔钱的第二期到账,品牌立刻宣布“非遗数字化档案”项目启动,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签三年合同,把氆氇织机CAD图纸、牦牛绒拉伸曲线全部录进云端。
扎西德勒想得很透,西方大牌现在抢“可持续”标签,谁手里有数据谁就能提前通关欧盟碳关税。
北京时装周把十周年大奖发给一个藏族品牌,也不是单纯好心。
过去九届,李宁、盖娅传说把“国潮”炒热,可今年消费数据下滑,平台需要新面孔刺激客单价。
阿佳娜姆一件手工氆氇外套定价8999元,比李宁高端线还贵两千,正好帮时装周把调性再抬一档。
组委会内部文件流出,明年招商方案里已经把阿佳娜姆放在头图,写明的KPI是“带动门票溢价30%”。
领奖后第五天,品牌直奔四川木里,在海拔3800米的香格里拉湖畔再办一场秀。
木里县去年旅游人次不到40万,县给出政策:只要品牌把秀场留在湖里,就包下30晚民宿做媒体接待。
阿佳娜姆顺势把当地半肩披法、牛羊毡帽全部收编,让村民现场卖帽子,一顶成本80元,卖299元,两小时清空。
县当天抖音直播涨粉八万,直接完成全年文旅指标。
藏地非遗+可持续+高溢价,这套打法让阿佳娜姆2026春夏系列订货额比去年翻三倍,可风险也同步放大。
牦牛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限制,一头牦牛一年只能梳200克净绒,品牌明年计划做五万件外套,光原料就需要25吨净绒,相当于12.5万头牦牛,青海整个玉树州一年产量才300吨。
原料缺口怎么补?
品牌给出的方案是“牧民入股”,让牧民用牦牛绒换股权,可股权价值取决于上市前景,一旦资本退潮,牧民手里的股票可能换不回一只羊。
更大的雷埋在“非遗数字化”。
把老阿妈的针法做成3D模型,谁拥有版权?
如果品牌把数据库卖给国外纱线巨头,老阿妈能不能分到钱?
目前合同里没写。
扎西德勒在采访里只说一句“先保护再开发”,可保护费谁出,开发利润怎么分,他没展开。
国潮十年,故事从“中国李宁”走到“藏族牦牛绒”,观众看的是热闹,资本算的是回报率。
阿佳娜姆把三江源搬进秀场,也把草原未来的承载力绑在了高定时装的拉链上。
当下一顶毡帽卖299元,十年后草原会不会只剩风?
来源:肖少美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