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以来,深圳市福田区与惠州市博罗县积极探索对口协作新模式,创新“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五同机制,在产业协同、治理服务、文旅融合三大领域打造对口帮扶升级版。
“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以来,深圳市福田区与惠州市博罗县积极探索对口协作新模式,创新“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五同机制,在产业协同、治理服务、文旅融合三大领域打造对口帮扶升级版。
在此背景下,福保街道率先破题——创新构建“3+2”对口协作模式(“商圈+农产”“科创+制造”“度假+康养”三大融合板块,“街镇结对”“村村共建”双机制),围绕产业、学科、课堂、社区四大方向开展特色共建,走出一条“持续性深耕、递进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新路,让区域协调发展的画卷在深惠大地上徐徐铺展。
产业协同:飞地经济链动“研发—制造”双城记
“从福田的研发实验室到博罗的生产车间,产业链衔接的顺畅度远超预期。”站在博罗生产基地的智能化生产线旁,深圳德仁光电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两地产业协作的实效。这个总投资2.1亿元的项目,正是“飞地经济+科创联动”模式的生动实践——依托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的研发资源优势,将生产环节布局在博罗,不仅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激活3.6亿元年产值,为博罗带来230个技术岗位的增量,实现了“研发在深圳、制造在博罗”的双赢。
这样的协同效应,在福田-博罗共建现代产业园中更为显著。2023年11月,两地携手启动共建现代产业园项目,首期规划5100亩土地,以“差异化布局”破解产业同质化难题,明确“福田总部+博罗生产基地”的核心定位。福田充分发挥总部经济资源富集的优势,为博罗精准筛选、推荐优质企业,仅半年时间,就有数十家企业赴博罗实地考察,2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如今,曾经的闲置地块正加速蜕变为现代化“制造高地”,这条产业协同之路,已成为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治理服务:智慧经验嵌入博罗“基层末梢”
走进博罗园洲镇政府的指挥大厅,一块高2.4米、长14米的智慧大屏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园洲镇借鉴福田福保街道“四智融合”治理经验打造的“智慧园洲”管理平台——接入全镇AI智慧小视频和6套鹰眼高空摄像头后,网格巡查、环保监测、智慧消防等12项工作实现“一屏观全镇、闭环管到底”。
回溯这一成果的由来,正是去年博罗县委常委、副县长吴德海带队赴福保街道“取经”,将“福田智慧”本土化落地,才让基层治理效率实现质的提升。
博罗郭前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基层治理协同的赛道上,福保街道益田社区与博罗郭前村的结对帮扶,更是书写了超大城市社区与乡村治理的“对话范本”。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完整社区试点,益田社区带着“AI社区”建设的经验,为郭前村量身定制升级方案:推动郭前村党群服务中心“蝶变”,聚焦“十大场景”打造集成政务驿站、乡创展示橱窗、便民服务点的邻里中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深圳社区同质的便捷服务;通过“智慧+”手段优化村务管理,让信息多跑路、村民少跑腿,让乡村治理更高效、更贴心。
民生领域的协作,更让两地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暖意。福田区的医疗专家定期驻点横河镇卫生院,带着先进技术开展义诊和培训,让村民不用奔波就能享受到深圳优质医疗服务;石厦学校与横河中学结成“姊妹校”,通过直播课堂、教师互派,让博罗的孩子们同步接触福田名校的优质课程。从政务服务到医疗教育,一张覆盖民生的“协同网”正越织越密,将两地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文旅融合:节庆引流激活文旅消费链
“没想到我们的土鸡蛋能在福田的推介会上卖爆,凌晨三点还在补货,30万的订单让合作社的农户们都乐开了花!”博罗县年丰农业合作社的许经理,至今记得去年在福田-博罗农文旅推介活动上的火爆场景。这颗土鸡蛋的“逆袭”,背后是两地精心打造的“节庆引流+渠道深耕+文旅赋能”模式,让“小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城市。
福田-博罗农文旅推介活动
为了让博罗的优质资源被更多人看见,福田区深化消费与文旅协作,完善“一街道+一部门”联合推介机制,先后举办超10场对口协作推介会。通过在福田热门商圈布设智能展销柜、社区设立农特产品直销点,再结合博罗等对口协作地区文旅资源吸引深圳游客实地体验,让“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让“田园风光”变成“增收资本”。福保街道与横河镇结对后,双方助农、产业协作上加强合作,促进畲族舞蹈表演成为农民增收新赛道。开设的两个农产品的代售点,带动农户集体收入,从6万元增长到20万元,累计销售突破100万元。
福田-博罗农文旅推介活动
近年来,博罗的文旅产业更是迎来“升级蝶变”:除了罗浮山这样的传统知名景点,东江粮仓文化创意园、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等新IP接连“出圈”,成为大湾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横河镇郭前村,“农房变客房”的转型让村民尝到了文旅发展的甜头——上良民宿生态旅游区通过整体改造村民房屋,打造百亩荷花池和湿地公园,每年吸引30万人次游客前来,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的年收入达23562元,曾经的普通村落,如今成了大湾区乡村旅游的“网红地”。
今年端午期间,福田福保街道举办的农文旅嘉年华,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吸引超7.74万人次参与,单日营业额峰值突破200万元,带动博罗农户增收28%,民宿的深圳客流同比增长38%。从东坡文化到乡村民宿,从文创园区到节庆活动,两地正以文旅融合为笔,绘就一幅“文化兴、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博罗、福田两地对口协作优势互补、大有可为。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从“资源流动”到“动能激活”,福田与博罗的协作早已超越地域界限,成为一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实践。未来,两地还将在产业链协同、数字治理升级、生态旅游开发等领域深化合作,让更多创新举措落地生根,为“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深惠经验”,也为区域协调发展写下更多共同富裕的生动篇章。
文|记者 党学为 通讯员 郑涵 叶键 黄凤茹 魏小琴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