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不仅靠监管,也需投资者清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09:46 1

摘要:K线起伏之间,资本市场每天都上演着财富再分配的剧情。不少“交过学费”的股民用“韭菜”来自嘲,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

文|谢玮

K线起伏之间,资本市场每天都上演着财富再分配的剧情。不少“交过学费”的股民用“韭菜”来自嘲,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

近期,看罢《城中之城》《K线成长记》两部热播的金融剧,不禁感慨:艺术果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两部作品呈现的操纵手法之精准、细节之真实,让资本市场中那些隐秘的操纵手段、赤裸的利益输送桥段,以通俗剧情呈现在大众眼前。

今日不妨以此为镜,剖析庄家“割韭菜”的经典套路。

联合坐庄、拉高出货

在热播剧《城中之城》中,上市公司楠青建材的操纵案例,揭开了银行、信托与私募基金之间复杂的资金操纵链条。

胜园基金的实际控制人沈婧,利用银行行长赵辉的贪腐证据,迫使该银行代销其私募产品,短时间内募资15亿元。随后,她联手游资、大户,共同操纵“楠青建材”股价。

操作路径非常清晰,胜园基金先联系好所谓“盟主”、游资和大户,统一行动,然后在市场发布看好研报、散布利好消息。大资金默契配合,拉升股价。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随着楠青建材股价一路上涨,基金净值大涨,刚毕业不久的田晓慧甚至一跃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加身。

然而,这一切的目的其实是“请君入瓮”。

胜园基金原本计划拉高股票后吸引散户接盘,然后高位出货,却因故被迫提前抛售。第一天抛售没有结束,股价已跌5%。为继续诱多,庄家甚至挂小单制造反弹假象,实则大单出逃。结果一目了然——庄家赚钱退场,散户血本无归。

剧中一个残酷的细节是,基金经理田晓慧的母亲听信所谓“大户”消息,忍不住在高点买入,结果没多久股票就开始阴跌。她还自我安慰是正常调整,后来越套越深,抵押房子加杠杆买入这只股票,最终因股价崩盘走上绝路。

艺术映射现实。这种操纵手法在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中并不罕见:联合坐庄、拉高出货、发布虚假信息、“老鼠仓”、内外勾结——这些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却总有人铤而走险。

正如剧中的地产老板小吴总在一天赚8000万元后说:“早知道这钱这么好赚,谁还去盖那房子呀。”这可能也反映了不少投资者的“赌博心态”:看着股价天天涨,觉得上班赚钱太慢,恨不得全仓杀入。

但最终,涉事一干人等全部锒铛入狱。

IPO阶段就开始系统性造假

如果说《城中之城》展现的是资金合谋操纵,那么《K线成长记》则深入揭示了一家公司从上市之初就开始的系统性财务造假和股价操纵。

该剧由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出品,改编自真实案例。剧中“海工高科” 更是触目惊心,在IPO阶段就开始系统性造假,通过多家新成立的壳公司虚构业务、走账虚增业绩。

上市后业绩难以维持,便筹划二次融资。为拉高股价,海工高科董事长高穹光关联方高息筹资,通过数百个账户操纵自家股票。

关键角色——星摩投资总经理王齐路曾是交易所监管人员,下海后充当起“腐败中介”,利用其人脉和经验帮助公司规避监管、实施操纵。

剧中展示的通过空壳公司走账、跨境IP操纵、量化算法掩护等手法,都极具技术含量。

违法者不再仅仅是凭资金优势蛮干,而是用上科技手段。

庄家的核心诉求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将海工高科的股价推高到目标价位。

传统集中资金挂大单或扫货的方式痕迹明显,很容易被监管大数据识别。而“量化算法掩护”则通过算法将一笔大单拆解为成千上万笔小额委托,以毫秒级间隔,通过不同通道、伪装成多种策略分散下单,并借助大量关联账户执行交易,使操纵意图隐藏于复杂的市场行为中,难以追踪。

但监管科技的进步,也让违法者无所遁形。依托大数据分析,监管能够识破看似分散、中性的交易背后,是否在事实上完成了影响证券价格的非法目的。

谁是“夏姐”?

其实两部剧的细节中,也可以看到不少人、事的影子。

两部剧尽管情节各异,但都指向同一现实:在信息不对称的资本市场,散户处于弱势一方。

“庄家”们不仅资金雄厚,还掌握信息发布渠道、影响舆论节奏,甚至能够“定制”利好谣言、炮制研报、勾结中介。而当他们收网离去时,留给普通投资者的只有残局。

在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的A股市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已成为监管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近年来,证监会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力量查办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严重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用好用足现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处罚手段,“追首恶”“惩帮凶”,加大对涉案责任人的追责力度。

2024年,监管机构从严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市场禁入118人;累计调解成功案件8000余件,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过6.5亿元。

市场的成熟不仅依赖监管的利剑,也需要每一位投资者的清醒。尤其重要的,投资者要破除“一夜暴富”的幻想,远离可疑 “妖股”,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不能看着股价一路上涨,“路边社”小作文横行,就盲目跟风炒作。那些微信群里推荐牛股的“老师”,很可能就是剧中田晓慧母亲听信的、帮着大户“抬轿子”的“夏姐”。

要知道,一旦消息散播至街头巷尾,往往已是行情尾声。借用一句老话:“别说我不知道,知道我也不告诉你。”当你看到所谓“机会”时,可能已经是“收割”的开始。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