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各省国有农业产业集团样本,河北应做大做强国富农业产业集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5:51 1

摘要: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上游聚焦种业创新与标准化种养,中游强化仓储加工能力,下游打通品牌营销与供应链通道。同时,能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推广绿色技术与智慧农业模式,并通过订单农业、托管服务带动农民增收。

河北资本与产业促进会产业研究课题组

各省组建大型农业产业集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这类集团可作为“链主”企业,通过整合省内涉农资源,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

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上游聚焦种业创新与标准化种养,中游强化仓储加工能力,下游打通品牌营销与供应链通道。同时,能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推广绿色技术与智慧农业模式,并通过订单农业、托管服务带动农民增收。

作为省级农业投资与发展平台,它可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形成区域农业品牌优势,是引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一、全国各省市农业产业集团发展样本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省培育的大型农业产业集团已成为关键力量。它们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承担储备、生产等政策性任务,又是产业链整合的“发动机”,覆盖种养、加工、物流等领域,更以科技与金融赋能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1. 河南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农投集团”):河南省属重要农业投资运营主体,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2023年1月改组更名。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718亿元,净资产235亿元,年营收260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16%)。作为省属功能类企业,聚焦乡村振兴与农业强省建设,业务覆盖高标准农田、种业、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是推动“中原粮仓”升级的核心平台。

2. 山东省农业集团:2025年7月1日由山东种业集团与鲁粮集团整合组建,注册资本10亿元,山东省国资委持股70%。作为省级主体企业,承担省级储备粮油统一管理任务,致力于打造集现代种业、特色种养、粮油收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服务商。

3. 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2024年由江西大成国资集团整合涉农涉粮资产组建。前身2022年底资产总额351亿元,营收82.64亿元(同比增长31.67%)。定位省级农业产业化与投资平台,主业为粮食收储加工、农业投资,2024年完成储备粮轮换任务,销售种子40余万斤,利润总额较重组前增长57%。

4. 上海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2022年成立,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注册资本50亿元。以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点,打造绿色生态与科技创新高地,主营园区开发、农业产业投资,服务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5.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1952年成立,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医药健康、房地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681.56亿元(不含土地),主体信用AAA级。2022年营收436.84亿元,利润总额73.12亿元,净利润连续五年居全国农垦首位。

6. 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7月由两集团合并组建,注册资本100亿元,资产超650亿元,职工1万余人。主营粮油肉收储加工、生猪养殖,承担省级储备任务,旗下有“金健”等品牌,控股2家A股上市公司,1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位列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50位。

7. 湖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60亿元,与湖北农垦集团一体化管理。为湖北唯一省属农业主业国企,构建全产业链,拥有1家上市公司、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及“云鹤”等品牌。2023年末资产514.61亿元,营收339.23亿元、利润总额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59.8%。

8. 北大荒集团:中央企业,前身为黑龙江农垦总局,拥有超4500万亩耕地,年营收约1800亿元。旗下有“北大荒”“完达山”等知名商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龙头企业。

9. 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1952年的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2020年上市。2024年位列《财富》中国500强第370位,农资领域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省级首位。打造“五云一码”智慧平台,提供农资供应、飞防服务、土地治理等全链条服务,承接多地高标准农田项目。

10. 四川省供销农资集团:四川省供销社下属龙头企业,运营“天府粮仓集团”,推进区域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聚焦农资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探索尿素期货、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创新模式,服务“天府粮仓”建设。

二、河北省现有省级农业产业企业的设置与布局

河北省省级农业产业企业的设置与布局形成了省供销社系统、冀粮集团、国富农业集团等产业主体。

省供销社系统

以新合作集团为核心龙头,聚焦农资、盐业、棉花、农副产品流通、日用消费品5大领域。其农资年经营规模超50亿元,食盐业务市场占有率全省领先。旗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超300万吨,还构建了“城市—县域—乡镇”三级零售网络,连锁门店超2000家。系统内还有河北省供销经贸集团、河北省种业集团、河北省城乡发展集团、河北省供销数字信息集团等专业化企业,分别在商贸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城乡建设、数字信息等领域发挥作用。

冀粮集团

是省内唯一省属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构建了“种植—仓储—贸易—加工—期货—物流—销售”一体化格局。拥有全省产业链最长、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国有专业化油脂储备库,食用油年精炼产能10万吨、年灌装能力320万箱。截至2022年11月,总资产、净资产、年营业收入均超30亿元、5亿元、30亿元,粮油年购销量超200万吨。2025年4月,牵头出资3.8亿元成立河北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4.7368%。

国富农业集团

河北省国富农业集团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河北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2001年重组设立,2024年划转至河北建投集团管理,注册资本3.34亿元,总资产约30—40亿元。

集团作为省级专业农业投资平台,业务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打造农业投融资平台,累计扶持多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全链条上市服务平台,统筹河北企业赴港上市工作;运营地方政府涉农基金管理平台,托管多支属地基金。

省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数量多、层级多,以流通服务业为主,农业产业特征不鲜明,难以有效带动农业产业整体发展。

冀粮集团发展态势不错,但与外省同类企业比规模还是偏小,且是经营粮食为主的专业集团。

国富农业从核心实力来看,整体体量偏小;业务虽聚焦农业投融资、农业企业上市服务及涉农基金管理三大方向,但未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核心产业链环节形成规模化布局,未能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在农业产值、耕地面积、农产品产量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而现有国有及供销系统企业的规模与产业影响力,与河北的农业大省地位及经济大省定位明显不符,亟需通过战略调整与资源整合实现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对全省农业产业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相比较而言,河北应以国富农业集团为基础,整合资源打造省级大型农业产业集团。国富农业作为省属专业农业投资平台,具备农业投融资、企业上市服务、农产品期货交易平台,涉农基金管理核心能力,依托其现有平台优势,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核心产业链延伸,补齐规模化布局短板,兼具投资属性与全产业链特征,彰显综合性,匹配河北农业大省地位,引领全省农业产业升级。

三、河北农业产业优势为做大做强农业集团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产业优势

1. 粮食生产根基稳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基地,2024年夏粮总产302.6亿斤,面积、单产、总产同比均增;小麦常年种面超3300万亩,产量占全国1/10。农垦系统为“国家队”,2024年大曹庄农场等实现“吨半粮”,多家企业在全国粮油单产竞赛中获奖。

2. 蔬果产业规模可观:作为供京津蔬菜第一大省,2024年蔬菜播种面积126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50多万亩,总产量5717.3万吨,居全国前列。特色水果品类丰富,2024年园林水果总产量1217.6万吨,增长4.4%;仅赵县就有梨果种植面积25万亩,其中雪花梨13.7万亩,年产量超40万吨,形成“一县一特”的蔬果产业集群。

3. 畜牧奶业实力雄厚:奶业优势突出,2024年奶牛存栏145万头,生鲜乳产量560万吨,乳制品产量349.3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畜禽养殖规模庞大,2025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801.2万头,牛存栏411.8万头,家禽存栏39364.1万只;一季度猪肉产量71.4万吨,禽肉产量32.9万吨,禽蛋产量99.5万吨,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4. 设施农业规模领先:重点布局种植、畜牧、渔业、冷链物流及粮食烘干领域,2023年设施蔬菜面积360万亩、总产超5300万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

5. 产业融合深度推进:聚焦粮油、蔬菜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奶业、中央厨房等五大千亿级工程;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宁晋玉锋实业年加工玉米近千万吨。同时“农业+休闲/旅游”新业态蓬勃,御道口农垦集团年旅游收入7.4亿元。

6. 经营主体活力充沛: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家庭农场10.8万家、农民合作社11.23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约7万家;截至2024年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5家。经营模式持续创新,张家口农垦集团组建的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2024年服务面积达170万亩次。

7. 科技支撑作用凸显:培育“马兰1号”“众信麦998”等优质品种,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43%;物联网、智能灌溉广泛应用,冀饶农业数字化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推动农业向智能化转型。

(二)产品优势

1. 品种优质丰富:拥有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等特色农产品及“马兰1号”优质粮种,品质与市场认可度高;其中赵县雪花梨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栽培历史超2000年,拥有4万余株百年以上古梨树。农垦系统“曹妃甸大米”“海兴碱地梨”等3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识。

2. 品牌影响力强劲:构建完善农业品牌体系,张北马铃薯等5个品牌入选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拥有君乐宝、五得利等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农垦冀忆”区域品牌深入人心。

3. 核心产品产能突出:张北县2024年马铃薯大棚繁种6200亩、产微型薯15亿粒,占全国50%;察北、沽源牧场集团为全国最大马铃薯种薯育种基地,产量占全国1/4;大名小磨香油产量占全国1/4;环渤海垦区水产品占全省20%,曹妃甸农发集团水稻种面占全省40%。

四、国富农业投资集团发展定位与升级路径

(一)发展定位

1. 省级农业产业投资核心平台:作为隶属省国资委、建投集团二级的省级农业产业投资平台,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工具作用,弥补农业领域市场机制缺陷,搭建农业资源配置桥梁,助力河北农业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

2. 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依托现有农业投融资、企业上市服务及涉农基金管理业务,向全产业链延伸,覆盖农资供应、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及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等环节,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3. 河北农业品牌与产业升级引领者:借助河北丰富农业资源与特色农产品,打造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提升河北农业竞争力与附加值,匹配其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地位。

(二)升级路径

1. 资产与资源整合升级

1. 优质资产注入:积极对接政府,争取注入农垦土地、高标准农田(如农垦系统78.9万亩高标准农田及粮油高产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等核心资产,快速壮大资产规模,夯实业务拓展基础。

2. 战略重组整合:以省内优质农业企业为目标开展兼并重组,深度整合张家口农垦集团、保定农垦实业集团等农垦资源及地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混改实现国有与优质民营资本优势互补,激发活力,提升产业话语权与控制力。

3. 明确资产增长目标:制定阶段性计划,综合运用资源注入、重组整合、市场化运营等手段,力争尽快将总资产提升至200亿元以上,打造区域影响力农业投资主体,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2. 产业布局与优化升级

1. 聚焦深加工产业链:依托河北粮食、蔬菜、特色果品等资源,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果蔬保鲜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联合科研机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培育“原料基地-终端产品”完整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完善供应链体系:整合冷链物流、仓储配送资源,借鉴冀饶农业“云仓运营中心+线下门店”模式,搭建覆盖京津雄及全国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联合物流企业优化配送路线,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新鲜度与品质。

3. 打造产业园区载体:对接农垦系统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河北农业产业分布规划专业化园区,完善基础设施、集聚生产加工研发物流要素,形成产业集群,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促进协同发展。

3.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升级

1.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引入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销售环节,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

2. 培育与推广农业品牌:构建品牌体系,整合提升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邢台富岗苹果、京东板栗及“马兰1号”小麦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河北特色品牌集群;通过展销会、品牌推介、新媒体等方式加大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3. 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生产标准,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种子选育到销售流通全程把控质量,为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4. 企业上市与资本运作升级

1. 培育上市龙头企业:发挥农业企业上市服务职能,筛选产业链核心企业重点培育,提供资金注入、资源整合、规范运作支持,助力完善法人治理、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优质主体上市,打造河北国有控股农业上市标杆。

2. 加强资本运作:灵活运用发债、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为产业发展与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良好银企关系,争取更多金融支持与优惠政策。

5. 人才队伍与管理体系升级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计划引进农业产业、金融投资、科技研发、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建立培养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岗位轮换提升员工素质;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提供人才保障。

2.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内部监督与风险控制;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效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协作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

来源:强论资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