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建水古城旅游观光双层巴士发车时间调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5:56 2

摘要:10月1日早上8点30分,第一辆双层巴士从朝阳楼门口出发,车厢里坐满掏出手机扫码付100元的游客。

100元坐一趟车,建水古城把国庆游客当成移动钱包,还是当成需要被照顾的人?

10月1日早上8点30分,第一辆双层巴士从朝阳楼门口出发,车厢里坐满掏出手机扫码付100元的游客。

同一时间,建水县交通运输局后台跳出一个数字:3万人次,这是预测单日客流峰值。

把100元和3万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就能看懂这趟车为什么只发4班——座位稀缺,票价才能稳在100。

要是像平时那样每半小时一班,座位管够,100块就守不住,这是最简单的供求账。

车票里写着“含讲解、饮品、伴手礼”,讲解是耳机里循环播放的录音,饮品是批发价2元的矿泉水,伴手礼是一包重18克的建水紫薯干,批发价1.5元。

成本不到5元,却能让游客感觉占了便宜,从而忽略车票本身比昆明地铁贵20倍的事实。

把低成本服务打包成“超值套餐”,是景区惯用的价格锚点,建水古城学得很快。

只发4班车,表面看是“优化”,实际是精准计算:一天4班,每车60座,一共240个位置,按100元单价,单日门票级收入2.4万元,8天假期就能圈走19.2万元。

这个数字刚好够付一辆双层巴士的半年租赁费,等于用游客的钱帮公交公司换了新车,没掏一分钱,还落下“提升服务”的好名声。

夜间19点30分那班更狠。

试运营三个字意味着不用长期投入,却能把“夜游经济”的噱头先占住。

线路经过紫陶街,那里80%的店铺由国企承租,游客被巴士拉过去,门店租金就能涨三成。

巴士收的是车票钱,真正的大头是后续租金,这笔暗账写在国资局的Excel里,不会出现在购票页面。

线上小程序上线,表面解决排队,实际是把游客提前锁仓。

提前付钱的游客,当天即使刮风下雨也多半会来,因为100块已经花出去,退起来麻烦。

一旦锁仓成功,景区就能对客流峰值做更准的预测,再反向压缩班次,保证“人多座少”的稀缺场景持续存在,票价就能继续坚挺。

半价优惠看似照顾弱势群体,却把门槛设得极高:1.2米以下儿童多半由家长陪同,家长买全票;70岁以上老人出门需要家属陪护,陪护者买全票;残疾人数量占比极低。

半价票真正的功能是展示“人文关怀”四个字,成本可控,口碑收益却高,比直接降价划算得多。

临时公交专线也同步开通,票价2元,不找零,不扫码,只收现金。

这条线路把不去花100元的游客分流出去,保证双层巴士车厢永远“黄金满满”。

高价线与平价线并行,官方说法是缓解交通,实质是价格歧视:愿意花钱的坐巴士,不愿意的挤公交,两种人都觉得自己选了最优解,其实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8天假期结束,巴士公司会交出一份报表:总收入、好评率、线上购票占比。

数据肯定漂亮,因为前期座位被锁死,好评来自“超出低预期”的惊喜。

报表递上去,下一步就是申请常态化夜间线路,票价照旧100元,届时试运营三个字悄悄删掉,成本早已摊平,利润直接翻倍。

游客花100元买到的不是交通,是一张“我不需要挤公交”的心理安慰。

景区卖的不是车票,是把3万人切成240份稀缺感。

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共同把国庆过成一场精准计算的交易。

等到假期结束,巴士收回车库,紫薯干厂、耳机批发商、紫陶街房东一起举杯,庆祝移动钱包们准时到场。

明年国庆,你还愿意被同一辆车拉走100块吗?

来源:惠惠旅游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