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吃辣居然治胃溃疡?为什么有人怕辣,有人却无辣不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5:36 1

摘要:想象一下:你咬下一口火红的小辣椒,瞬间舌头像着了火一样发麻,眼泪、鼻涕齐刷刷地往下流。

想象一下:你咬下一口火红的小辣椒,瞬间舌头像着了火一样发麻,眼泪、鼻涕齐刷刷地往下流。

大多数动物遇到这种“灼烧感”,立刻掉头就走。

而人类中,却有不少人反而上瘾,天天喊着“没辣椒,饭不香”。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辣椒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神奇植物。6000多年前,当地人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它。直到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辣椒才走向世界,而后在我国生根发芽,变成很多地区的“餐桌C位”。

01辣椒的“生存智慧”

辣椒生下来就不想被哺乳动物吃掉,因为哺乳动物不仅吃果实,还会把种子咬碎,没法繁殖后代。

于是,辣椒进化出一种“秘密武器”——辣椒素。

这种物质会刺激哺乳动物的神经,让我们感觉像被火烧一样疼。

大多数动物乖乖远离。

可有趣的是,鸟类却完全不怕辣!

原来,哺乳动物的神经元上有一种“辣椒素受体”(科学名字叫TRPV1),辣椒素一结合,就会把“疼痛信号”传给大脑。

鸟类虽然也有类似的受体,却对辣椒素不敏感,所以吃辣椒对它们来说就像吃甜椒一样轻松。

结果,鸟类成了辣椒的好朋友:吃下辣椒果实,再把完整的种子拉到远方,帮辣椒开疆拓土。

用辣味赶走哺乳动物,用颜色和果实吸引鸟类。

02为什么人类“爱上”辣椒?

既然辣椒让动物怕得要命,而人类却能“痛并快乐着”?

科学家发现:辣椒素受体被辣椒素反复刺激后,会逐渐“麻木”。

与此同时,大脑还会分泌内啡肽(一种“天然止痛药”)和多巴胺(让人兴奋的物质),这就像吃辣后得到了一次小型“快乐奖励”。

很多人就爱上了吃辣的快感。

更厉害的是,科学家们还通过研究辣椒素受体,发现它不仅能感受辣,还能感受热度和压力。

这项研究让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另一位科学家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在2021年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想想看,一颗小小的辣椒,竟能推动科学前沿,真是不可思议。

有趣的是,由于辣椒强烈的刺激作用,不少人认为辣椒是导致胃溃疡的元凶。

但是大量研究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适量食用辣椒反而会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因为辣椒素通过作用于胃黏膜上的辣椒素受体,可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排空和碱性黏液分泌,从而发挥其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减少胃溃疡的发生。

因此,辣椒素也被开发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

03中国,地地道道的辣椒大国

辣椒大约在16世纪80年代由对面日本传到我国浙江。

以浙江为起点,向北、西、南3个方向传播,传到湖南后辣椒大受欢迎,随后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陕西等地传播,形成影响最大的长江传播路线。

而新疆的辣椒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由湖南军人传过去的!

最初人们把它当观赏植物,还说它“色红甚可观”。到康熙年间,辣椒才成为其他辛辣调味品的替代品,逐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辣味来源。

清朝末年,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形成独特的辣味饮食文化。

于是有了那句名言:“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辣椒大国: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在所有蔬菜里排名第一。

既然中国人爱吃辣,就要培育“辣椒优等生”。

我国辣椒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

湖南农业大学的邹学校院士,就是著名的“辣椒院士”。

他带领团队收集了4000多份辣椒种质资源,利用这些骨干核心亲本培育辣椒新品种达160个以上,约占全国同期审定辣椒新品种的四分之一,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00万公顷,种植面积占全国同期新品种推广面积的40%以上。

邹院士的方法就像“给辣椒做媒婆”——把不同品种杂交,挑选出又高产、又好吃、又抗病的新一代“辣椒优等生”。

其中有一个明星品种叫“博辣红牛”,不仅早熟、好晒干,还能用机器收割,大大节省人力。

2013年进入新疆市场后,“博辣红牛”迅速成为新疆早熟干椒的主栽品种。

邹学校团队相继主导育成辣椒新品种五十多个,其中多个品种在东南亚、中非等种植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为我国辣椒品种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我国辣椒产业能成为世界第一,既靠人们“爱吃辣”,也靠科学家的不断创新。

从南美洲小小的野生辣椒,到如今中国人餐桌上的“C位”,辣椒走过了奇妙的旅程。

它用辣味保护自己,用鲜红吸引鸟类,最终却被人类爱上,还推动了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

辣椒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最让人“痛”的东西,恰恰可能带来最大的惊喜。

来源:农林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