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楔子(一)中雪地、文体桥东西两侧松针层层叠在一起的松树、湖边、一辆黑色越野车从文体桥上驶过、军绿色六轮行李箱穿滑雪服的男人……感觉如同看电影一样的,被这画面感深深吸引了。
书名:《无声的回响》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在楔子(一)中雪地、文体桥东西两侧松针层层叠在一起的松树、湖边、一辆黑色越野车从文体桥上驶过、军绿色六轮行李箱穿滑雪服的男人……感觉如同看电影一样的,被这画面感深深吸引了。
陈嘉文出场了,与越野车上下来的男人走着同样的路也来到了湖边,是他们相约而来吗?
楔子(二)中九菇湖边:带着孩子们放风筝的中年男子、冬泳的老人、雪地融化的地放一只僵硬的手孤零零扎在雪里……这样的画面感能不让人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吗,这也太吸引人了吧!
大雪覆盖的西平市九菇湖边,三具无名女尸的发现,拉开了《无声的回响》这场人性迷局的序幕。
刑警队长马雪松的侦查之路也开启了。聋哑女孩骆雪、语言障碍者程小雨、问题少女林柯三位受害者的故事一一被揭开。她们挣扎过,在世俗的偏见里被漠视过,又被沦为罪恶的猎物……
《无声的回响》是一部刑侦悬疑小说,却没有用传统线性叙事的方法。作者叶蘅巧妙运用了在回忆中插叙的方法。开头的画面感用了蒙太奇式的写法将读者置身于悬念当中。真是太吊胃口了!
马雪松的刑侦线与三位受害者的人生轨迹让读者如同拼图般,从碎片化的线索中逐渐拼凑出真相:骆雪养父的沉默守护、程小雨男友的懦弱背叛、林柯情人的伪善面具……每一段回忆都是人性的悲催。
小说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并非偶然:聋哑人无法用手语传递恐惧,语言障碍者困于表达的牢笼,问题少女在原生家庭的裂痕中走向毁灭。有生理缺陷的她们就如同生活中周围人一样,在教育、就业、情感中遇到的重重困境。
因为聋哑无法申辩、因为不能发声求救得不到回应、因为家庭没有温暖情感空洞。正如叶蘅所说:“悬疑不是猎奇,而是照亮黑暗的探照灯。”
所幸的是小说中有警察的执着追凶,正义的伸张里,我读到了对残疾人群的温柔声援。
非常喜欢作者叶蘅的创作手法。读小说场景如电影镜头般充满画面感:薄冰覆盖的湖面、雪堆中苍白的尸体、审讯室里闪烁的台灯……每一帧都渲染出冷清又诗意的悬疑氛围。
还有人物的对话也是简洁锋利,刑侦逻辑严谨缜密,细节伏笔环环相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作者的文风。
与传统悬疑小说不同,《无声的回响》始终流淌着温暖的小溪。叶蘅将受害者也赋予了她们抗争的微光:骆雪用绘画倾诉心事,程小雨以日记记录爱恨,林柯在叛逆中寻求存在感。养父的默默守护、警察的坚定信念、陌生人的偶然善意,都是黑暗的星火。让人看到光,看到了温情。
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读者读到的的不仅是案件的残酷,更是那些被日常被忽视人群的无声呐喊。这部作品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多么精彩,总有一些人群需要被倾听,被重视。作者叶蘅正是告诉我们:“故事不是情绪的容器,而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来源:风趣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