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短5天之内,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下达4道关税令,覆盖进口专利药品、橱柜与软体家具、境外生产重型卡车、境外制作电影四大领域,其中进口专利药品与境外制作电影的税率最高达100%。
综合多家美媒报道,短短5天之内,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下达4道关税令,覆盖进口专利药品、橱柜与软体家具、境外生产重型卡车、境外制作电影四大领域,其中进口专利药品与境外制作电影的税率最高达100%。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一系列密集出台的高税率政策,真能如特朗普所言 “推动产业回流、拯救美国经济”?又会给美国民众生活与全球贸易秩序带来哪些具体影响?
从政策细节来看,这4道关税令各有针对性,且呈现 “精准打击 + 力度升级” 的特点。
9月25日当天,特朗普政府先对进口专利药品开出100%税率,要求企业若想豁免需在美国设厂,直接指向 “推动制药业回流” 的目标;
同日出台的橱柜与软体家具关税,分别设定50%与30%的税率,无附加豁免条件,意在保护本土家具制造业;
美国家具制造业
针对境外生产重型卡车的25%关税,则通过 “豁免美墨加协定内产品” 的条款,兼顾区域贸易合作与本土产业保护。
而9月29日针对境外制作电影,宣布将加征100%关税,虽暂未明确 “美国制作” 的界定标准,但其阻止好莱坞外流的意图十分明显。
此前好莱坞因本土罢工与海外税收优惠,大量拍摄项目转移至英国、加拿大等地,本土拍摄量同比下降40%。
而特朗普政府密集推出高税率政策,背后是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三重考量。
好莱坞大量拍摄项目转移到国外
经济层面,美国贸易逆差较大,产业外流现象加剧,尤其是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流失,成为特朗普政府的 “心头之患”;
政治层面,政策覆盖的领域,精准对应摇摆州需求 —— 密歇根州的汽车制造业、北卡罗来纳州的家具产业均是蓝领选民集中地,“保护本土就业” 的口号,能有效争取这部分群体支持;
意识形态层面,将境外制作电影定性为 “国家安全威胁”,实则担忧美国文化传播力被削弱,毕竟好莱坞长期是美国价值观输出的重要载体,海外拍摄的增加让特朗普政府担心 “文化话语权旁落”。
然而,政策的 “美好目标” 与实际影响已出现明显脱节,美国国内民众与企业率先承受压力。
港口贸易
与此同时,美国的关税大棒也激活了全球反制链条,让 “单边政策” 陷入孤立。
欧盟考虑动用 “贸易反胁迫工具”,应对美国的新一轮关税威胁;
中国早已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将部分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并通过WTO常态化起诉维护合法权益,保障国内产业与消费者利益;
加拿大作为美墨加协定成员国,对美国重卡关税的 “歧视性豁免” 表示不满,拒绝在贸易问题上向美国让步。
这些措施说明,特朗普想用关税扭转贸易逆差,不仅会让美国企业面临海外市场萎缩的风险,还会让全球产业链陷入动荡。
特朗普和加拿大总理卡尼
回看特朗普政府 “将油门踩到底” 的关税政策,其本质是试图通过 “以邻为壑” 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却忽视了全球贸易的关联性与民生的实际需求。
想要推动产业回流,却导致民众用药、消费成本飙升;想要巩固政治支持,却引发盟友反制、全球贸易秩序动荡。
这场“政策实验”若继续推进,或许不会让美国经济更强大,反而会让普通民众为 “关税” 付出更多代价,也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信任度持续下滑。
夕阳下的自由女神像
当民生压力与国际反制逐渐显现,特朗普还会坚持将“关税油门”踩到底吗?答案或许将在后续美国的政策调整与民众反馈中逐渐清晰。
来源:莱茵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