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3岁的叶童把白发剪成少年头,64岁的惠英红穿牛仔套装走红毯,抖音里35岁的姐姐们把“挂耳短发”搜到服务器发烫——这不是返老还童,是把年龄开关一把拧到“关”。
83岁的叶童把白发剪成少年头,64岁的惠英红穿牛仔套装走红毯,抖音里35岁的姐姐们把“挂耳短发”搜到服务器发烫——这不是返老还童,是把年龄开关一把拧到“关”。
日本美容协会拿尺子量过:脖子一露,视觉年龄立减3到5岁,比打一针玻尿酸便宜,还不用消肿。
叶童敢在镜头前把银发剪成贴耳短寸,是因为她知道观众早看腻了“染黑装嫩”的老剧本。
挂耳短发搜索量一年飙67%,不是发型师吹的,是大数据把中年女人的钱包掏出来摊在太阳底下:她们要的是“一眼少年”,不是“一眼没少花钱”。
阔腿裤加正肩西装的搜索量一年翻一倍,说明大家把收腹裙扔进回收箱。
收腹裙勒得喘不过气,坐下来三层肚皮叠成汉堡,谁还愿意花钱买罪受?
西装直筒一遮,裤腰一松,地铁过安检都不带吸气。
电商把水墨外套卖给00后,43%的下单率告诉工厂:国风不是怀旧,是“我穿故我在”的现钞。
金属方框眼镜月销十万副,镜片后面是多少张不想被认出的脸。
不规则珍珠耳钉被杂志喊成“减龄神器”,其实减的不是岁数,是“妈味”。
耳钉一荡,别人注意力在闪光,谁还数你眼角几条褶。
陈丽君演越剧女小生,抖音播放量8.2亿,一条视频点赞等于一个小县城人口。
她穿长衫、束发冠,屏幕前的人疯狂刷礼物,是因为她替女人把“英气”两个字从男人身上摘回来。
惠英红穿牛仔套装领金像奖,台下年轻女星穿拖地纱裙冻得打哆嗦,她两手插兜,像去楼下买菜。
媒体齐喊“少年感”,潜台词是:谁规定老了就得盘头发披丝巾?
《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报告》写明白:35岁以上女人,78%接受“无龄感穿搭”。
上海冒出“少年感工作坊”,一节课380块,教室挤得比早高峰地铁还满。
老师不发粉底,发的是剪刀和旧衣改造清单,学员拎着袋子回家,把十年前的衬衫一刀剪成短外套,第二天穿去公司,前台小姑娘追着问链接。
杭州社区搞“年龄自由穿搭日”,居委会拉横幅:今天不许叫阿姨。
60岁的大姐穿卫衣球鞋跳广场舞,老伴在旁边嘟囔“花里胡哨”,她直接甩一句“你懂个灯”。
活动结束,垃圾桶里躺着十条黑纱裙,像集体退役的旗帜。
厂家跟着改生产线。
以前女装尺码从S到XL,现在直接标“自在码”,不提年龄只提腰围。
价格抬了20%,销量反升30%,数据部开会得出结论:女人肯为“不被定义”多掏两成钱,这比打广告便宜多了。
智库报告说七成女性认为“少年感”本质是拒绝被定义,翻译成人话:谁再对我说“女人三十豆腐渣”,我就用少年感大耳刮子扇回去。
消费市场把“自在”两个字标成价签,从染发剂到运动鞋,统统贴上“无龄”标签,价格立刻涨一段,大家还是抢,因为抢的是对时间的解释权。
头发剪短、裙子剪长、钱包剪开,一整套动作下来,女人发现怕老说到底怕的是失去主动权。
现在主动权被她们自己缝在阔腿裤的裤脚里,谁也夺不走。
你明天敢不敢把身份证照片翻出来,跟镜子里的自己打一架,然后决定要不要把头发剪成少年模样?
来源:正能量西柚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