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减重中心“爆满”!记者见证胖友们的 “最后狂欢午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3:15 1

摘要:“叮铃铃——”9月29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陪诊员尹涵润(昵称金花)的手机铃声、微信消息此起彼伏。她穿梭在人群中,一上午就带着10多位胖友完成了肺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等术前检查,诊室、检查室、走廊里满是她忙碌的身影。这个本该因国庆长假临近而稍显冷清

“叮铃铃——”9月29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陪诊员尹涵润(昵称金花)的手机铃声、微信消息此起彼伏。她穿梭在人群中,一上午就带着10多位胖友完成了肺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等术前检查,诊室、检查室、走廊里满是她忙碌的身影。这个本该因国庆长假临近而稍显冷清的医疗场所,此刻却热闹得像“菜市场”,而这背后,是一群渴望通过手术与肥胖彻底告别的人们。

金花带着胖友们去做心电图检查

260斤小林为考公圆梦决定手术

在等待胃镜检查的人群中,25岁的小林格外显眼——一米八五的大高个搭配260斤的体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但他走起路来却略带沉重。“从小就胖,小学六年级就已经260多斤了,一路胖到现在。” 小林语气里带着无奈,“我爸妈也胖,妈妈1.61米、160多斤,爸爸180多斤,全家都是胖子。”

对小林来说,肥胖不仅是外形的困扰,更是人生选择的 “绊脚石”。“我现在在银行上班,但一直想考公务员,想当警察,但体能这关根本过不了。” 他坦言,1000米跑要求4分25秒,自己却要跑5分钟多,“那一分多钟,就是我和梦想的距离。” 除此之外,找对象的压力也让他愈发焦虑,“减不下来,感觉连恋爱都没底气。”

事实上,小林并非没尝试过减重。中医针灸、埋线、注射减肥针…… 能想到的方法他都试了个遍,“打针的时候确实能瘦,可一停药,食量就恢复了,体重也跟着反弹。” 直到三个月前,他萌生了做减重手术的想法,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就怕手术不安全,一直劝我再想想。”

直到全家人看了一场直播里。“那天‘鳄鱼姐姐’(减重中心赵宛鄂)开直播讲减重手术。”小林说,直播里详细的手术流程、术后恢复案例,终于打消了家人的顾虑,“全家一致决定,国庆前就做手术。”

而提到自己肥胖的 “罪魁祸首”,小林笑着调侃:“我喜欢吃快餐,也是麦当劳的‘忠实粉丝’,每一季的新品都像集邮一样打卡,连周边都不放过。方便是方便,可热量是真的高。”

胖友们“最后狂欢”,披萨奶茶摆满桌

上午的检查结束后,减重中心的休息区突然变得 “香气四溢”——五六个即将手术的胖友凑在一起,开启了一场 “最后的美食聚餐”:刚买的披萨还冒着热气,麦当劳的汉堡散发着香味,可乐、奶茶堆满了桌子,甚至还有人特意点了烤鱼、麻辣牛蛙。

“听说术后三个月都不能放纵吃,今天必须好好吃一顿!” 几位胖友从来没见过,但是却因为美食却成了朋友,美食是他们唯一的话题。他们对记者说,这场充满 “仪式感” 的聚餐,既是对过去 “胡吃海喝” 生活的告别,也藏着对术后新生活的忐忑。

但这样的 “狂欢”,却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有些担忧。“他们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是却不提倡术前这样大量进食,反而建议手术前一周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董志勇主任解释,若术前摄入过多食物,未消化的食物储留在胃肠道内,会增加手术风险,“而且,突然的暴饮暴食也可能影响身体状态,不利于术后恢复。”

“很多胖友觉得术后就‘不能吃’了,其实是误解。”董志勇主任说,术后只是胃容量缩小了,需要少吃多餐,大人能吃的食物基本都能吃,只是每次要控制量。人体的胃像弹簧,胖到一定程度,胃被拉伸后就很难自行收缩,手术只是帮助缩小胃容量,关键还是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董志勇主任在手术中 图/受访者提供

全国减重手术逐年递增,最胖的七八百斤

“我们中心开展减重手术至今已有26年多,累计手术量约6000例。” 董志勇介绍,目前全国一年的减重手术量约 3.2万例,而未来这一数字可能上升至5万-10万例,“主要是因为肥胖人群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董志勇主任看来,国家十分重视肥胖问题,因为其背后是肥胖带来的多重负担。“肥胖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身心疾病,不仅增加个人痛苦,还会加重医疗、医保负担。” 他强调,体重管理应遵循 “阶梯式” 原则:“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自我控制(调整饮食、运动)减重,剩下的可尝试药物,只有极少数人需要手术。但当肥胖到一定程度,比如出现‘食物成瘾性’,就很难通过自我控制减重了。”

他解释,这类人群的肥胖与肠道轴、肠道菌群、饥饿激素等密切相关,“正常一碗饭就饱,他们却要吃三碗才觉得满足,摄入的能量远超身体所需,脂肪自然会在体内堆积。还有些人通过吃东西释放多巴胺,获得快乐,形成恶性循环。”

据了解,该减重中心每年开展 600-700例减重手术,且数量逐年递增,“我们接诊过最胖的患者有七八百斤,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

在减重门诊,董志勇主任向胖友介绍减重手术

下决心减重,“重生”必定要坚持住

明天就要手术的小林,此刻还有一个担忧——戒烟。“我知道手术前后不能抽,可就是觉得难戒掉。”董志勇主任给他解释:“很多患者术后就不想抽烟了,戒烟不仅对减重有好处,还能减少出血风险,让皮肤状态更好。”

之所以要戒烟,这是因为抽烟会增加麻醉风险、降低手术耐受性,还可能导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痰容易引发肺部感染,甚至影响代谢指标,不利于体重降低和身体康复。作为医生,肯定建议手术前后都需要戒烟。”

除了戒烟,术后饮食也是胖友们需要面对的考验。“术后头三个月,要从流食开始吃,像婴儿辅食一样循序渐进。” 董志勇主任说,小林已经提前开始了营养治疗,尝试代餐,“虽然这三四个月吃得清淡、量少,但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坚持下来。”

一旦想要改变,就要行动。小林也不断给自己打气:“为了考公、为了找对象,减肥已经是迫在眉睫。”

国庆长假将至,当大多数人计划着出游、聚餐时,减重中心的这些胖友们,却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开启 “新生”。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肥胖带来的困扰,更传递出对健康生活的渴望。或许,这场手术不是终点,而是他们与过去告别、拥抱更好自己的起点。

文、图| 记者 张华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