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听人说“人口红利是发展的底气”,这话放在过去几十年确实有道理,大量劳动力撑起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单纯靠人口数量带来的红利正在慢慢减弱,要是还只想着吃这口“老本”,显然不够长久。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5-
常听人说“人口红利是发展的底气”,这话放在过去几十年确实有道理,大量劳动力撑起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单纯靠人口数量带来的红利正在慢慢减弱,要是还只想着吃这口“老本”,显然不够长久。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约3000万,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这意味着依赖“人海战术”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走通。而真正能让发展稳得住、走得远的,从来都是扎扎实实地搞科技、做实业,今天就从身边的变化说起,聊聊这两者为啥是“长久之计”。
先得说清,不是人口红利没用了,而是它的“形态”在变,单纯靠数量的红利难以为继。过去我们提到人口红利,更多是指“劳动力多、成本低”,靠着这个优势,很多企业做代工、搞组装,把“中国制造”卖到了全世界,但这种模式有个明显的短板——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举个例子,几年前某沿海城市的玩具代工厂,靠几百个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每件玩具利润只有3块钱,后来劳动力成本涨了,订单被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工厂只能被迫转型。而现在的人口红利,更多转向了“人才红利”,也就是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但要把“人才红利”用起来,还是得靠科技和实业做支撑,没有产业和技术的承接,再优质的劳动力也难发挥最大价值,这就像有了好种子,还得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科技和实业就是这片“土壤”。
科技是给发展“提速度”的关键,能让我们摆脱对“人海战术”的依赖。过去生产一件衣服,可能需要十几个工人流水作业,现在有了智能裁剪机、自动缝纫机,一条生产线的工人减少了三分之二,效率却提高了一倍多,这就是科技的力量。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像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通过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技术和智能生产线,2024年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搭载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就是靠人工智能、传感器等科技成果实现的,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劳动力的依赖,还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再看农业,过去种一亩地需要两个人忙活一整天,现在有了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一个人能管几十亩地,产量还提高了15%左右,这些变化都说明,科技能把“人少”的劣势变成“效率高”的优势,这种靠技术驱动的发展,比单纯靠人口数量更稳定、更长久。
实业是给发展“打根基”的根本,能让经济稳得住、立得牢。实业不是单指工厂,而是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等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产业,它就像经济的“压舱石”,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只要实业扎实,发展就不会“飘”。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7%以上,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像三一重工的智能工厂,通过打造“灯塔工厂”,实现了从零部件加工到整机装配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30%的同时,还带动了上下游20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再看我们身边的实业,小区楼下的便利店、街角的面包房、生产日用品的本地工厂,这些看似普通的实业,不仅满足了大家的生活需求,还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实业的发展能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的集聚,比如长三角的纺织业,从过去的“织布卖布”,到现在研发功能性面料、打造自主品牌,靠的就是实业不断升级,这种升级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和科技研发紧密结合,形成了“实业打底、科技赋能”的良性循环。
可能有人会问,搞科技和实业投入大、周期长,不如吃人口红利来得快,为啥还要坚持?其实从长远来看,科技和实业带来的回报更持久、更稳固。过去靠人口红利,我们做的多是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利润大部分被上游技术方和下游品牌方拿走,而现在通过科技研发,我们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比如华为的5G技术,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靠着技术优势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利润空间更大,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实业也是如此,过去很多企业靠代工生存,订单一断就面临困境,而现在像格力、美的这样的实业企业,靠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在全球市场拥有了话语权,即便遇到外部环境变化,也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渠道稳定发展,这种“靠自己”的发展,比“靠人口”更有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科技和实业的发展能反过来培育新的“红利”,比如“人才红利”“技术红利”,这些红利不像人口数量红利那样会随时间减弱,反而会越积累越多。2024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00万人,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些研发人员大多集中在科技企业和实业领域,他们研发出的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又能带动更多人就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形成“研发—生产—就业—再研发”的良性循环。比如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靠着一批批科技人才的投入,从过去的“电子加工”发展到现在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吸引了全国的人才,还带动了周边城市的产业升级,这种由科技和实业培育出的“红利”,是可持续的、能不断升级的,这正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底气所在。
个人观点:别贪“短期快利”,要守“长久根基”
1. 人口红利是“机遇”,科技实业是“能力”:人口红利是特定阶段的发展机遇,而科技和实业是我们自己能掌控的能力,机遇可能会消失,但能力越强,发展的主动权就越大,这是“靠天吃饭”和“靠自己吃饭”的本质区别。
2. 科技要“落地”,实业要“升级”:搞科技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要和实业结合,让技术变成能生产、能赚钱的产品;做实业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通过科技赋能不断升级,从“做产品”到“做品牌”“做技术”,这样才能越做越强。
3. 发展要“稳”,不能“急”:科技研发和实业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就放弃,就像种一棵树,只有扎根土壤、慢慢生长,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科技和实业就是我们发展的“根”。
我是经济观察员老周,每天都会分享经济趋势、产业发展这类和大家生活、工作相关的实用知识,把复杂的经济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帮大家看清发展的方向。
人口红利曾帮我们走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未来的路,还得靠科技和实业一步步扎实走下去,它们才是能长久依靠的底气。你身边有没有感受到科技和实业带来的变化?对于科技和实业的发展,你还有哪些观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社保大白话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