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说,小说家就是骗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2:33 1

摘要:小说就像现在的自媒体短视频,会根据人们的喜好分类,或者说作家写出小说之后,会适应一部分读者需要。读者想要看到什么,就会在小说中看到什么,当然读者会选择小说来看,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而这些小说恰恰给读者提供了他们想要的故事和情感。就好像一个人到集市上去闲逛,想要

小说家通过小说来骗人,诱导人们一步一步看完。当人们感觉小说故事诱骗人的属性的时候,早已经看完了小说。

小说就像现在的自媒体短视频,会根据人们的喜好分类,或者说作家写出小说之后,会适应一部分读者需要。读者想要看到什么,就会在小说中看到什么,当然读者会选择小说来看,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而这些小说恰恰给读者提供了他们想要的故事和情感。就好像一个人到集市上去闲逛,想要吃冰糖葫芦,就专门找卖冰糖葫芦的人,而卖冰糖葫芦的人会把冰糖葫芦弄得非常好看,引诱人们去购买。卖其他食物的也是如此,卖衣服的就更是这样了,把漂亮的衣服挂在显眼的位置,招徕顾客。小说家写小说也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写的非常漂亮,有优美的语句,有吸引人的故事,甚至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精彩的情节放在最前面,吸引很多读者观看。当读者被吸引之后,作家就会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来写,引导读者一步一步深入,其中不乏一些刺激人的情节。就像现在的商业大片一样,有科幻大片,警匪片,有盗墓片,有仙侠片等等,每隔五分钟左右就会设置一个吸引人的情节,或者逗乐,或者惊悚,牵着人一步一步看完,给人一种错觉,以至于观看的人都认为这样的电影很好,起码新鲜刺激,事实上被误导了。小说家写小说也会设置一些可笑或惊悚的情节,吸引人们一步一步深入。纯粹利用叙事技巧来吸引人的小说家也有,只不过故事本身要吸引人,不然平铺直叙,没几个人愿意看。

小说家创作的时候,会采用虚构的手法,并不会实打实地写。即便有了自然主义的描写手法,小说家运用这种说法,认为真实地还原了现实生活,也不一定真的还原了,而是经过了作家主观意识的加工,最终以变形的形态出现。往往作家想的多,而写出来的少,或者说囿于文字本身的限制,只能表达小说家的一些思想片段,却不能表达小说家所有的思想。小说家采用虚构手法的时候,总是让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发生在那个人身上,或者把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把发生在此地的事让它发生在彼地,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这种虚构手法仍然来源于现实生活,并没有脱离生活太遥远。也就是说,小说家描写的生活来源于现实生活,只不过变换了人物和场景,变换了时空而已。即便是科幻小说,情节和人物也仍然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不会超出生活太遥远,不然读者接受不了。《红楼梦》开篇就提到了甄士隐这个人物,就是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就是假语村言。曹雪芹在真假之间跳跃,在虚实之间选材,尽量耍他的笔杆子,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似乎在描写一个大的梦境。

小说有其本身的朦胧性和多义性。小说家在小说的真实和生活表象的真实中寻求素材,做出取舍。生活的表象是散漫的,而小说家要在这种散漫的表象中寻找可资利用的素材,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创造出独立于生活本身的文本,还要创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写的是人,写人的处境,写人的命运,写人的感悟,其实人物形象身上负载了小说家个人的思想。小说家对时光比较敏感,因为过去的时光抓不住,但只有回忆能够打捞过去时光中的碎片。这样的回忆是靠不住的,只能说经过主观意识的加工,让生活富有一些滋味,而小说家就要把这些滋味写出来,哪怕虚构的情节能够体现这种滋味,虚构的人物能够体现这种滋味,也照样写出来。虚构只是一种艺术手法,而小说的真实是指情节逻辑的真实,人物形象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时间并不一定真实。小说家写的故事是假的,但逻辑和情感是真实的,虽然有一些闭门造车的意味,但他们在生活中搜集了很多素材,甚至有的体验真实的生活,和很多人交谈,获得一些生活经验,也产生了个人化的联想和想象,构思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便他们道听途说,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虚构,别人也管不着。只要他们拥有一定的读者,就可以通过作品赚钱,能够获得生存必须的钱财。

小说家用一定的结构方法来骗人。明明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却偏偏把最精彩的情节放在最前面,吸引很多读者观看,还要隔一段时间设置一些刺激人的情节,让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当然骗的功夫也就炉火纯青了。小说家用尽心机设计结构,有的按照叙事的逻辑来写,有的写得天马行空,有的根据历朝历代传播的故事来写,还有的根据史料来写,有的甚至直接根据传言来写,笔法多样,结构多样,语言多样,最终形成了一种骗局,诱骗读者去阅读。倘若小说家骗的功夫不成熟,就会失去很多读者,或者说写出来的小说被认为不成熟,不具备吸引力。有结构主义手法,有解构主义手法,有叙事学的研究,最终都指向了小说,而小说似乎有其存在的独立性,即便批评家给出了很多意见,也并不一定能左右作家的创作。因为小说写作和批评小说是两回事,就像文艺理论家不能搞文艺一样,搞文艺的要沉浸到文艺创作的氛围中,而不能总是跳出来看文艺本身,不然就会失去创造力。小说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魔力,虽然语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歧义,小说语言多种多样,产生的歧义就更多了,但最终会吸引读者观看。有的小说语言像诗歌,像散文,产生的歧义非常多,却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读者想在里面看到喜悦,就看到了喜悦;想在里面看到悲哀,就看到了悲哀,想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那么小说就成了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也是作家刻意经营的骗局。

在一定程度上说,小说家就是骗子,谁能骗很多读者观看,谁就是优秀的小说家。至于评论小说的文艺理论,大可不必在意。

来源:铁剑帮帮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