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卢燕版和李婷版的贾母,才明白胡玫和王扶林的区别

B站影视 2024-12-07 11:51 2

摘要:在当今的影视圈,似乎经典翻拍成为了一种难以抵挡的潮流,然而,结果却常常是差强人意。内娱编剧仿佛陷入了创作的泥沼,“黔驴技穷” 之感愈发浓烈,总是将目光紧紧锁定在经典作品之上,一遍又一遍地翻炒。金庸笔下那充满魅力与豪情的江湖侠义世界,已经被翻来覆去地折腾了好几回

在当今的影视圈,似乎经典翻拍成为了一种难以抵挡的潮流,然而,结果却常常是差强人意。内娱编剧仿佛陷入了创作的泥沼,“黔驴技穷” 之感愈发浓烈,总是将目光紧紧锁定在经典作品之上,一遍又一遍地翻炒。金庸笔下那充满魅力与豪情的江湖侠义世界,已经被翻来覆去地折腾了好几回,可呈现出来的作品,要么是质量低劣得让人不忍直视,要么是将原著的精髓毁得一干二净,真可谓是一言难尽。

而如今,经典名著《红楼梦》也即将踏入这趟浑水。影版已经制作完成,上映之期近在眼前,而剧版项目则落在了以擅长打造精品剧著称的郑晓龙手中。郑晓龙以往的作品如《甄嬛传》,将宫廷中的繁花落尽、爱恨情仇展现得淋漓尽致,但《红楼梦》所蕴含的深度与广度,岂是轻易能够驾驭的?

那笼罩着贫富差距的荒凉世道,昔日的骄奢淫逸与一朝落魄崩塌的强烈反差,院墙之间所浓缩的阶级差异以及封建制度下的腐败与黑暗,这些元素是否能够被大胆而真实地呈现于荧幕之上?毕竟老版《红楼梦》早已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天花板,后续的翻拍想要突破,恐怕如同撞南墙一般艰难。

影版《红楼梦》只是放出了即将上映的风声,而剧版则还需观众耐心等待。当下,影版就像是一位即将 “丑媳妇见公婆” 的新人,面临着诸多审视的目光。女导演胡玫的这部作品,还未播出就已经被一片唱衰之声所笼罩,其中选角问题更是成为了众人关注的 “重灾区”。

先来说说饰演贾宝玉的边程。从外貌上看,他有着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的容貌基础,也具备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的神韵轮廓。可是,当他出现在镜头前时,却总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他看着幼态十足,然而纯真的气息却不够浓郁,眼眸之中不经意间会流露出一丝狡黠,更缺乏那种翩翩贵公子与生俱来的天然仪态与灵动气质。他在举手投足之间,未能完美地诠释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养尊处优、富贵闲人般的独特韵味,仿佛只是形似,而神髓尚有距离。

再看饰演林黛玉的张淼怡。她有着弱柳扶风般的羸弱体态,这一点倒是符合黛玉的形象特征。可是,她的容色却略显黯淡,与贾宝玉站在一起时,甚至不及宝玉女气明艳。她仅仅带着些许未出阁少女的青涩,但若论及 “好看” 二字,却实在难以相提并论。

她的眼距稍宽,脸蛋带着些许肥嘟嘟的感觉,而且不知为何,脸上似乎还有些毛茸茸的,少了那份书卷气,多了几分小家子气,完全没有世家小姐应有的高贵气韵。

更何况,林黛玉虽然体弱且多愁善感,但绝不是随时随地都摆着一副苦瓜脸,这种表演方式显然是本末倒置了。更令人诧异的是,演员对于黛玉的解读竟然是 “有些尖酸刻薄”,这样清奇的角度,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她能在影片中演出黛玉的真正精髓,仅仅是知其形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神韵与情感。

刘姥姥这个角色也未能幸免。在原著中,刘姥姥是从泥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质朴之人,她的形象应该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与底层人民的狡黠与善良。然而在新版影版中,刘姥姥却被演绎成了 “恶婆婆” 一般的形象。从她的眉梢眼角,丝毫看不出那种从泥土里生出的质朴之感,更没有挨过饿受过穷的迹象。她面容气血丰盈,看起来倒像是家里富得流油的阔太太,这样的形象塑造,完全没有说服力,与原著中的刘姥姥形象相去甚远。

王熙凤,这个在贾府中掌管大小事务、精明能干且八面玲珑的角色,在新版中也被演绎得变了味。王熙凤本应是雍容精明,粉面含春威不露,那种威严与妩媚并存的复杂气质才是她的魅力所在。可新版却将她的勾心斗角明摆在脸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她不是善茬,而且还多了几分风尘感与现代味,仿佛是现代的一位靓女硬生生地套上了古装,丝毫没有古相,更没有那种生于府邸、长于富贵之中浑然天成的富贵气。

而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秦可卿这个角色。在原著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秦可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段情节充满了神秘与隐喻。然而电影呈现出来的画面却令人瞠目结舌,大尺度的 “露” 让人不禁咋舌。

衣衫不整的秦可卿,肌肤若隐若现,只能依靠花瓣来起到马赛克的作用,脸上还漾起撩拨荷尔蒙的邪笑,极尽狐媚风流之能事。这样的剧照,看起来更像是网页里频频跳出的露骨弹窗,充满了俗艳之感,毫无美感可言。可别总拿 “艺术” 来为这样的呈现方式找借口,艺术绝不是低俗与露骨的遮羞布。

上映在即,影版《红楼梦》面临着诸多强大的竞争者,而网友们似乎也没有观看的欲望,都在等着看它扑街收场的笑话。这样的开局,无疑是天崩地裂般的糟糕,但片方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霸屏式的宣发节奏。

在众多演员中,唯一能让人稍微提起兴趣的,当属晓彤。她饰演贾元春,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都有着一定的水准。从曝光的片段来看,她在演绎元春省亲时,泪珠扑簌簌地掉落,将元春内心的苦楚酸涩表现得淋漓尽致,确实有电影质感在。然而,她略显稚嫩的容颜,在撑起皇家贵胄的雍容华贵方面,还是稍显吃力,与老版元春的形象相比,无疑是被降维打击了。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演员是老戏骨卢燕。在拍摄时,她已经 92 岁高龄,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已是满面沧桑、老态龙钟。为了能够在镜头前呈现出贾母的形象,她全靠脂粉硬吊起精神气。在拍摄过程中,由于贾母的角色设定,有很多需要屈膝跪地的场景。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或许只是小菜一碟,但对于一位杖朝之年的老人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对膝盖的一次摧残。

拍摄现场地面有时还会有水渍,这使得老人更容易滑倒。卢燕在拍摄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繁重的头冠在她的头上摇摇晃晃,佝偻的背也颤颤巍巍。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她不仅有护膝全副武装,周身演员也全程搀扶。而且拍摄并非一镜过,需要反复重拍,直到达到预期效果才算完。或许是顾虑到自己耽误了剧组的进程,卢燕一遍遍嘀咕着:我给你添这么多麻烦,很抱歉。而导演则赶忙安慰:不用,很好。这样的剧组氛围,本应是很好的营销点,演员的敬业与剧组的关爱形成了 “双向奔赴”,然而网友们却并不买账,评论区尽是冷嘲热讽。

“说实话,真没必要请 92 岁高龄的奶奶来折腾。”

“没必要用跪姿博取什么,这本就是一个演员该做的,没什么可说的。”

“这是…… 贾母?是贾奶吧,原著贾母也没这么老,为啥不找稍微年轻的来演。”

卢燕老师凭借着厚重的资历与通身的气派,演绎贾母本应是游刃有余。可由于年龄偏大,在表演过程中难免会有疲惫感,那种富贵闲人的惬意松弛未能完美呈现,反而给人一种紧绷绷的感觉。毕竟她曾经演过慈禧,那个形象太过经典,以至于在饰演贾母时,吊梢眉提着眼,一脸凶相,而如今老得厉害竟瞧着没啥威严,老态龙钟,更没有原著中贾母手段非常的凌厉感。

若提起最佳选角,李婷版的贾母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极高。王扶林执导的 87 版《红楼梦》深入人心,李婷所饰演的贾母会让观众觉得她有慈祥的一面,同时也是个手段凌厉的老太太,还诙谐幽默。她的每一个眼神流转都仿佛能让人心头一颤,将贾母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还有一位现成的合适人选,那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曹翠芬。她在《知否》里饰演的盛家老太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家老太太作为勇毅侯府独女,在万千宠爱里长大,从一而终的清高自持,内心良善,到老也坚持本心,不屑宵小。她心慈面软却也精明果决,迟暮之躯却也刚强坚毅,形象富态且生动。这样的形象与演法,去塑造贾母也不会有丝毫违和感。

她能够将贾母外慈内厉的性格特点完美展现,那种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养出来的富贵老祖宗的气质,既有见过世面经过事的威风,亦有对万事万物皆可参禅的悲悯慈爱。曹翠芬的演技早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就已经让观众见识过了,在那部影片中,她慈眉善目的背后是 “笑面虎” 的毒辣,两级反转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一角封神。在每一次有盘点贾母形象的视频底下,都有众多观众呼吁让曹翠芬来演贾母,大家都希望有导演能够赶紧给她递本子。

若请她来演影版《红楼梦》,说不定就不会遭受如今这般骂声,但以她挑戏的眼光,或许也瞧不上这样一部争议颇大的翻拍之作吧。影版《红楼梦》究竟会在上映后走向何方,是能够逆袭口碑,还是会如众人所料的扑街收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只能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而观众们也在这一片争议声中,对这部经典翻拍作品怀着复杂的期待与观望情绪。

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经典翻拍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典作品拥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翻拍作品提供天然的关注度和话题性;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其经典地位,观众对其有着极高的期待值和先入为主的印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如影版《红楼梦》这般的强烈争议。这不禁让人思考,影视创作者们在选择翻拍经典时,究竟应该如何在传承经典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如何在选角、剧情改编、画面呈现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以满足观众日益挑剔的审美需求。

对于演员们来说,参演经典翻拍作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能够借助经典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但同时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他们所饰演的角色早已在观众心中有了既定的形象。就像影版《红楼梦》中的这些演员们,他们在努力诠释角色的同时,却面临着来自观众的诸多质疑。这也提醒着演员们在接演这类作品之前,需要对原著进行深入的研读和理解,精准地把握角色的灵魂与特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塑造上。

从导演的角度来看,胡玫无疑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卓越才华的导演,她以往的作品也都有着较高的水准。然而,在影版《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却遭遇了如此多的困难与争议。这或许是因为《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超出了想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人性、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剖析。导演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将这些丰富的内涵完美地呈现出来,并且还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再看片方的霸屏式宣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影片的知名度,但如果作品本身质量不过关,这种宣发方式反而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们对于影视作品的宣传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他们更注重的是作品的实际质量和口碑。所以,片方在进行宣发时,也应该更加注重作品的品质打造,而不是仅仅依靠铺天盖地的宣传来吸引眼球。

影版《红楼梦》的选角争议还反映出了当下影视行业在演员选拔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追求流量和热度的当下,有时候演员的颜值和人气会成为选角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忽略了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就像影版《红楼梦》中的一些演员,虽然在外貌上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气质和演技上却未能很好地诠释角色。这也导致了观众对作品的不满和质疑。影视行业应该更加注重演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选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选角机制,以确保演员能够与角色完美契合。

而对于观众来说,我们在对影版《红楼梦》这样的经典翻拍作品进行评价时,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能仅仅因为一些表面的问题就全盘否定作品,毕竟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们的心血。我们可以在尊重创作者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经典作品保持敬畏之心,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魅力。在翻拍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对经典的亵渎和破坏。

影版《红楼梦》的上映就像是一场即将拉开帷幕的大戏,各方角色都已经粉墨登场。它的命运究竟会如何,是成为经典翻拍的成功范例,还是会成为又一个失败的教训,让我们拭目以待,在这场影视盛宴中,去感受经典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去思考影视创作的未来走向与价值追求。

来源:辽沈晚报大连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