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部火到全网刷屏的剧,背后可能藏着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年轻人?
你有没有想过,一部火到全网刷屏的剧,背后可能藏着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年轻人?
《繁花》播完那会儿,谁不夸王家卫镜头里那口沪语,那件风衣,那杯永远喝不完的茶?
可没人知道,剧本里那些让人泪目的对话,有一半是程骏年熬了三个通宵改出来的——他连社保都没交齐。
直到他把录音放出来那天,全网才突然安静了。
不是因为炸了,是因为太真实了。
你加班到凌晨两点,老板说“这是你的成长”;你改了二十版方案,最后署名栏里没有你;你吭哧吭哧干了三年,年终奖发了张电子红包,金额比你手机壁纸还小——这些,程骏年都经历过。
没人想到,这场风波会惊动官方。
上海广电局一纸通报,直接要剧组交出“创作台账”和工资流水,像极了你去物业投诉电梯坏了,结果人家真上门查了每层楼的按钮记录。
更没想到的是,王家卫居然拍了段视频,没甩锅,没辩解,就一句:“沟通不足,对不起。”镜头里他低头说话的样子,像极了那个年三十晚上,你爸偷偷给你微信转了500块,然后发了个“别告诉你妈”的表情包。
程骏年没闹,没哭,没要热搜。
他签了份备忘录,收了18.7万,补了社保,还答应不再放新料。
可就在大家以为这事要翻篇时,编剧协会连夜发了倡议书:从10月1日起,所有编剧的每一条修改,都得三方电子签字留痕。
什么意思?
就是以后你改个标点,都得有记录,谁也别想偷懒,也别想偷功。
华策、正午阳光、新丽……六家大公司,像被按了重启键,全都在自查。
不是作秀,是怕。
怕哪天自己捧出来的爆款,背后也藏着一个默默改稿、不敢说话的“程骏年”。
王家卫说,电影版快好了,片尾会特别感谢“所有为剧本付出过努力的年轻创作者”。
这句话听着像客套,可你细品——他没说“编剧”,没说“团队”,他说的是“年轻创作者”。
他没把他们当工具人,他承认了他们是人。
没人再提靳东、陈道明的评论区了。
因为大家突然都懂了:真正的“王炸”,从来不是录音,而是有人终于敢说:我们不是背景板,我们是让故事活起来的那双手。
这世上最贵的不是镜头,是没人看见的那些夜晚。
来源:小赞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