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年 30 岁,和女朋友谈了三年。不久前她突然拿出一叠打印纸,上面全是我的开房信息、快递地址,问我是不是真的。我一看头都大了,这些信息全是准确的。后来才知道,她是在一家网店查的,说是提供身份证号就行,没有的话用手机号微信号也能查到身份证,再接着查开房记录。
(为方便阅读,我将用男士第一人称叙述,虚构演绎,请注意甄别,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我女朋友花一万两千八,在网上买到了我近五年的开房记录,这事儿想起来我后背还发凉。谁能想到网购平台上,个人隐私居然能明码标价出售?
我今年 30 岁,和女朋友谈了三年。不久前她突然拿出一叠打印纸,上面全是我的开房信息、快递地址,问我是不是真的。我一看头都大了,这些信息全是准确的。后来才知道,她是在一家网店查的,说是提供身份证号就行,没有的话用手机号微信号也能查到身份证,再接着查开房记录。
她不光查了开房记录,还查了其他东西,前前后后花了一万七左右。就这开房记录最贵,不光能查到我在哪开的房,连同行者都能查,幸好我出差都是一个人住。我因为工作常出差,她可能猜忌心重才这么做,我没怪她,但这网购平台也太离谱了。
我后来自己去网上搜了搜,发现这种商家还不少。780 元能查快递外卖收货地址,6800 块能查银行流水,12800 元就能查五年开房记录加同住人信息。记者朋友帮我核实,找商家花 180 元提供姓名电话,几小时就拿到了准确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商家还神秘兮兮说别问怎么来的。
更吓人的是,这种信息买卖还衍生出 “开盒挂人” 的网络暴力。之前有个百万粉丝的主播,个人信息被曝光到国外群组遭攻击,还有人靠卖明星网红信息牟利,浏览量超四百万,最后被判刑还得赔公益赔偿金。今年 7 月广东还有个案例,有人卖户籍手机号银行流水,赚了四十多万,公诉机关建议判三年以上。
律师说这些商家虽然挂着法律咨询的名头,但查个人信息根本不合法。合法调取得靠执业律师,普通人花钱买就是助长违法。现在中央网信办也在严打 “开盒” 乱象,要求平台零容忍。可我到现在想不通,明明是受法律保护的隐私,怎么就成了网店明码标价的商品?
大家要是遇到这种隐私被泄露的情况,会像我一样较真吗?你们觉得该怎么堵住这些信息泄露的漏洞?
来源:我是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