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保健品市场过去 30 年,野蛮生长的阶段里,快销思维曾是不少从业者的选择。有人只关心产品成本多少,不关心效果是否真能帮到客户;有人专注琢磨营销模式,却忽略客户服务该如何落地;有人偏爱操作简单的短期玩法,不考虑生意能否长久。
回顾保健品市场过去 30 年,野蛮生长的阶段里,快销思维曾是不少从业者的选择。有人只关心产品成本多少,不关心效果是否真能帮到客户;有人专注琢磨营销模式,却忽略客户服务该如何落地;有人偏爱操作简单的短期玩法,不考虑生意能否长久。
不可否认,靠着这样的思路,的确有很多人赚到了钱,甚至有人赚到了大钱!据说个别老板都移民海外,还拿到了鬼子的驴卡。
但在当下严管常态化、消费者越来越清醒的行业环境里,那些已经赚到钱的老板,其实正站在一个更重要的转折点,即从 “赚快钱” 转向 “赚认可”,用服务和专业,换客户、身边人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认可,这才是比财富更长久的追求。毕竟人这一生,最终想要的不就是被他人看见、被他人赏识吗?
一、快销思维曾是 “生存选择”,但不该是 “长久答案”
过去 30 年,保健品市场从萌芽到扩张,快销思维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那时市场需求旺盛,信息不对称明显,简单的成本控制、直接的营销模式,确实能帮从业者快速打开市场、实现盈利。就像去年刚开始,很多私域直播,靠 “低价引流 + 夸大宣传” 就能快速出单,有人觉得 “只要能卖货,不用管后续服务”,也有人觉得 “操作越简单,赚钱越快”。这种思路让不少人赚到了私域直播的第一波红利,从生存角度看,这是当时环境下的一种选择。
但随着行业变化,快销思维的局限越来越明显。就像央视连续两周曝光的老年私域直播乱象,那些只靠营销套路、不管产品效果的平台,要么门店换招牌躲避风险,要么被监管查处;而消费者也早已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他们会主动查证产品资质,会在体验不佳时投诉维权。这说明,靠快销思维赚快钱的时代正在过去,再执着于 “成本、模式、简单操作”,不仅留不住客户,还可能被行业淘汰。对已经赚到钱的老板来说,放下快销思维,不是否定过去的选择,而是为了抓住未来的机会。
二、赚到钱后,“认可” 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个行业过去被称作草根行业,很多人在没钱、没赚到钱的时候,会觉得赚钱是硬道理,理想和追求仿佛都是空谈。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现,比金钱更珍贵的是 “认可”,客户用了产品后真心觉得有用,会主动推荐给朋友,这是客户的认可;身边的团队成员因为跟着你做有价值的事,愿意长期追随,这是身边人的认可;企业的做法符合行业规范,能为老年健康出一份力,得到监管部门的肯定,这是社会与国家的认可。这些认可,不是金钱能直接买到的,却能让生意更长久,也能让人内心更踏实。
三、从 “卖产品” 到 “加服务”,私域直播是最好的衔接载体
转型不是凭空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从 “只卖产品” 转向 “产品 + 服务”,而私域直播就是最好的衔接载体。过去做私域直播,可能只想着 “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现在可以调整思路,直播前,让员工提前收集客户的健康疑问,比如老人关心的 “高血压能不能吃益生菌”“失眠该怎么调理”;直播中,不夸大产品功效,而是结合客户疑问,讲清楚产品的适用场景,甚至邀请营养师、退休医护人员连麦答疑,把直播变成 “健康科普小课堂”;直播后,安排专人跟进客户的使用反馈,比如提醒 “益生菌要饭后吃效果更好”,或者针对客户的身体情况给出简单的养生建议。
这样的调整,不需要复杂的投入,却能让客户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从 “被推销” 变成 “被服务”。对老板来说,这样的转型既能延续私域直播的精准触达优势,又能通过服务积累客户认可,比单纯卖产品更长久。
四、提升专业度,让 “认可” 有扎实的底气
除了加服务,提升自身和团队的专业度,也是赚得认可的关键。过去有些从业者觉得 “不用懂太多专业,会卖货就行”,但现在客户越来越专业,监管越来越严格,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难以解答客户疑问,还可能触碰合规红线。赚到钱的老板,可以组织团队集体持续学习,比如学习基础的营养学知识、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应对方法,甚至鼓励员工考取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相关证书。
团队专业了,服务才能更到位。比如员工懂营养知识,就能在私域社群里给老人推荐合适的饮食方案,而不是只推产品;员工有健康管理师证书,客户咨询 “血糖高该怎么吃保健品” 时,就能给出科学的建议,而不是含糊其辞。这种专业度,会让客户觉得 “跟着他们放心”,也会让身边的人觉得 “这个团队靠谱”,甚至能得到监管部门对 “合规经营、专业服务” 的认可。就像 16 省市消协建议的 “公示产品资质”,如果团队足够专业,还能主动向客户解读资质背后的意义,让信任更有底气。
五、严管时代,“服务 + 专业” 才是行业的 “长期饭票”
现在的保健品行业,严管已经成为常态,从央视连续两周曝光私域直播乱象,到 16 省市消协提出直播内容留存、主体备案要求,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行业要告别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对已经赚到钱的老板来说,“服务 + 专业” 不仅是为了追求认可,更是为了抓住行业规范后的新机遇。我国 1.61 亿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正在升级,他们需要的不是 “夸大其词的产品”,而是 “专业的健康服务”,谁能满足这个需求,谁就能在银发经济里分到更大的蛋糕。
那些靠快销思维赚过钱的老板,其实比新人更有转型的优势 —— 有资金支持团队学习,有客户基础可以尝试服务升级,有行业经验能避开合规风险。只要愿意放下 “只看成本、只重营销” 的旧思路,把精力放在服务落地和专业提升上,就能从 “赚一次钱” 变成 “赚长久认可”。毕竟,财富可能会随着市场变化波动,但客户的认可、社会的认可,会成为企业最稳固的 “资产”,让生意在规范的行业环境里,走得更远、更稳。
来源:健康逆生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