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想我们父母那一辈,结婚像是水到渠成。两床被子、一个衣柜、几个脸盆就能把证领了。要是再有辆自行车、缝纫机当“大件”,那估计能羡煞全村。
回想我们父母那一辈,结婚像是水到渠成。两床被子、一个衣柜、几个脸盆就能把证领了。要是再有辆自行车、缝纫机当“大件”,那估计能羡煞全村。
可如今呢?房子、车子、彩礼、改口费、婚庆策划、蜜月旅行……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结婚率和新生人口数字,那是一路往下溜。
这种情况可不是咱们这儿独有。隔壁日本在“就业冰河期”那会儿,很多适婚男女也一样选择了不婚不育。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连养活自己都费劲,拿什么去给另一半幸福呢?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这本书《中年危机观察·失意的一代》里的几个故事,来看看他们的无奈。
01
他的择偶硬条件:婚后,你不能没有工作
良禽择木而栖。婚恋市场上,女性倾向于向上择偶,想找个条件好点的另一半很正常。
但您可能没想到,现实生活中,如果条件允许,有些男性又何尝不想找个“白富美”呢?只是他们通常不愿意把这心思摆到台面上说而已。
书里39岁的山口先生就是这样,他怕晚年孤独,一直想找个伴儿共度余生。
但他对未来的配偶有个硬性要求:结婚后不能当家庭主妇,必须得有一份正式员工的工作(非正规雇佣的薪水比正式员工差远了)。
为啥这么要求?
因为他自己这些年来过得并不如意:大学读了一半就辍学了,之后工作一直不稳定,干的活基本都是非正式雇佣形式。
先是在航空自卫队干过一年,因为一次失误压力太大辞了职,后来又辗转于安保公司、餐饮店、摩托车工厂打零工,直到现在,他最大的愿望还是想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山口先生经常参加京都官方举办的公益相亲活动(这个机构因为人气高、收费低,要抽签抽中了才能参加),他留在机构的择偶条件里,最看重的一条就是对方必须有过得去的工作和收入,不然免谈。
说白了,他希望未来的配偶能撑起这个家。您可能觉得他有点自不量力,但他有个现成的参照——他的哥哥。
他哥哥30岁结婚,有两个孩子,本是木匠,但婚后患上慢性胰腺炎干不了重活,养家的重担就全落在了当护士的嫂子肩上。
看到哥嫂一家虽然节俭但也和睦,山口先生理想中的伴侣,就是嫂子那样能养家的女性。他的想法是,只要夫妇二人一起同心协力,日子节俭一点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女性有能力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她还会选择一个条件不如自己的伴侣吗?
02
职场与生娃:稳住了一个“坑位”,却腾不出生娃的“空位”
41岁的田中女士在一家信用卡公司的子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催收欠款。
她算是比较幸运的,在就业冰河期最严峻时,大学毕业后就在银行业找到了工作。工作两年多,之后又跳槽到另一家金融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公司,一干就是16年。
她目前的年收入约500万日元,做到了科长助理的职位。 她在35岁时,和同在金融行业、大她一岁的丈夫结了婚。
但丈夫的公司受“雷曼事件”冲击业务逐年萎缩,后来辞职开起了出租车。照理说,两人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他们却不敢生孩子。
核心原因就是工作:因为生孩子就得请长假,田中女士的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她一人身兼数职,请产假根本不可能。而且一请假,升职加薪就想都别想了。
加上丈夫开出租车福利保障不足,在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生孩子的计划只能被无限期搁置。 但一想到没有孩子的晚年生活,她内心又十分不安。
而且,她先生的养老保险只是部分缴纳,以后可能没有退休金,就靠他们攒下的几十万存款,根本不够支撑体面的养老生活。
除此之外,她年过七旬的母亲也是块心病,好在有在老家当护理师的妹妹分担一部分。可万一母亲有什么大事,要她独自承担照料责任,她也根本承受不起。
03
求子之路:想生却生不起的艰辛
39岁的黑木先生在东京一家专门从事楼宇物业管理公司当正式员工,但他心里并不踏实,因为他和小三岁的妻子一直在为不孕不育治疗奔波。
高中毕业后,黑木先生想找份传统工作但屡屡失败,只能靠打零工维生,在便利店、仓库、游戏公司都干过,有时一天打几份工,最多时一月能赚20万日元。
30岁之后黑木先生开始有了危机感,他开始报名职业培训,拼命考取了一大堆资格证。
比如楼宇物业管理资格证,电气施工及蒸锅炉技工资格证,处置危险物资格证,消防设备技工资格证,冷冻机械操作人员资格证等等,这才换来现在每月24万日元左右的正式工作。
工作刚稳定,他和恋爱长跑8年的女友结了婚。可两人迟迟要不上孩子,只能开始不孕治疗,可这费用高得让他们大吃一惊——几乎所有的不孕不育的医疗费都是自费!
光检查就花了2万多日元,后面的显微受精等疗程,一次动不动就几十万日元。而且这个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他们已经做了几轮试管,还没有一次成功的。
两个人之所以非求子成功不可,更关键的是,黑木先生是入赘女婿,女方家需要男丁传宗接代。
眼下,妻子因治疗身体虚弱无法工作,他只能省吃俭用,租便宜的房子,一切都是为了给试管婴儿省出更多的治疗费。
04
无奈之选:只有名分没有感情的婚姻
45岁的中村女士内心非常纠结,最终还是对节目组吐露了实情:她虽然结了婚,却从未有过夫妻之实。这段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走到一起的,更像一种各取所需的金钱关系。
中村女士从一所美术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求职路。一方面赶上就业冰河期,另一方面三流大学的美术专业也拖了后腿。
她只能找到安保员、收银员、货物分拣之类的零工,而且每份工作都干不长。陆续干了10年的非全日制零工之后,由于长期处于不安定的生活状态中,她患上了抑郁症。
35岁时,一位大学时期认识的男士邀请她帮忙料理家务并支付报酬,后来两人各取所需,也就领了证。
这位男士情况特殊,患有肾脏疾病,需定期透析,属于一级残障。
肾脏病人一般都有血液异常的毛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也无法自主排出小便。每隔两天就要去医院做一次人工透析,将全身的血液在透析机上进行排毒排水。
中村女士为什么会选择他呢?这是因为日本政府对此类残障者有特殊照顾,让他在一家不错的综合商社工作。
中村女士坦言,当初是看中了对方优越的社会福利的份上,加上自己处境艰难,才选择了这段婚姻。
遗憾的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只剩煎熬。中村女士不仅没有财政大权,丈夫自己可以胡乱花钱,却只按月发给她基本“劳务费”。
而且中村女士的父亲去世时,他置身事外;他对中村女士独居的母亲也是不闻不问。
雪上加霜的是,丈夫最近又患上癫痫,病倒后就请了长假,这样到手的工资自然就少了。
中村女士自己早先被鉴定为精神残障者,想到万一丈夫不在了的未来,她今后可就……
她只能在照料丈夫的间隙里,每周抽时间外出打零工,未雨绸缪。眼下,她也只能这样凑合过了,不然又能怎样办呢?
05
症结所在:是不想生,还是不敢生?
上面这四个四十岁上下的案例,像四面镜子,照出了同一代人的无奈与挣扎。
他们不婚不育的背后,原因各异:有人因自身条件在婚恋市场中不断沉底,找不到理想的伴侣;有人面对高昂的生育成本,想生却不敢生;
有人被生活琐事与职场压力拖垮,一晃眼便错过了最佳时机;更有人困在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里,早已失去了对家庭的憧憬。
老话常说“到什么年纪办什么事”。但对他们而言,并非刻意要逆流而行,而是毕业时恰逢“就业冰河期”,人生的航道刚从起点就被冰封。
稳定的工作机会寥寥无几,优质的岗位前排起了长龙。若当年能顺利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安稳工作,他们又何尝不想按部就班地成家立业呢?
说到底,他们这一代人的心声,或许并非一句简单的“不想”,而是一声沉重的“不敢”。
来源:梧桐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