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追完《大秦赋》,我的心里就像揣了个小鹿,一直没法平静下来。屏幕上秦始皇那霸气的身影、深邃的眼神,总让我忍不住琢磨: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帝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一生,就像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充满争议的画卷,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交织的传奇人生
最近追完《大秦赋》,我的心里就像揣了个小鹿,一直没法平静下来。屏幕上秦始皇那霸气的身影、深邃的眼神,总让我忍不住琢磨: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帝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一生,就像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充满争议的画卷,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秦始皇,姓嬴,赵氏,名政。咱先说说这名字,在古代,姓和氏那可是不一样的,嬴是他的姓,赵氏是他的氏,这也体现了当时的宗法制度。他出生在战国末期,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大棋盘,各个诸侯国你争我夺,战火纷飞。百姓们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着有一天能过上安定的日子。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嬴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雄才大略,开创统一大业
(一)金戈铁马,一统六国
咱都知道,秦始皇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六国。可这统一的过程,那是相当不容易啊。从公元前 230 年开始,秦国就像一头勇猛的雄狮,先后攻打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又有多少惨烈的战斗呢?
就说攻打赵国吧,赵国可是当时的强国,有名将李牧镇守。李牧那可是个厉害人物,多次打败秦军。秦始皇没有硬拼,而是使用反间计,让赵王迁听信谗言,杀了李牧。这一招,可不简单啊,体现了秦始皇的谋略。失去了李牧的赵国,就像断了翅膀的雄鹰,很快就被秦军攻破了都城邯郸。
攻打楚国的时候,秦始皇一开始听了李信的话,派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结果吃了败仗。他没有生气,而是亲自去请老将王翦,答应给他六十万大军。王翦也不负重托,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打败了楚国。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始皇能够知错就改,善于用人,这也是他能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经过十年的征战,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终于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秦朝。当他登上皇位,自称 “皇帝” 的时候,那心情,肯定是无比激动的。他知道,自己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属于大一统的时代。
(二)制度创新,奠定治国根基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闲着,他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首先就是政治制度,他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一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就加强了,再也不会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了。
在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以前各个诸侯国的货币不一样,有刀币、布币、圜钱等,度量衡也不统一,这给贸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统一之后,全国都使用圆形方孔钱,度量衡也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老百姓们做生意也方便了,再也不用为换算货币和度量衡而发愁了。
文化上,秦始皇实行 “书同文”,把秦国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这可太重要了,以前各个诸侯国的文字不一样,文化交流很困难。现在文字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更加顺畅,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发展。想想看,如果现在我们国家各地的文字不一样,那该多麻烦啊,秦始皇的这一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争议不断,暴君形象的背后
(一)繁重劳役,百姓苦不堪言
秦始皇虽然有很多功绩,但也有不少让百姓们抱怨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繁重的劳役和赋税了。他为了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巨大工程,征发了大量的百姓。据记载,当时全国的人口大约有两千万,而被征发去服劳役的就有三百多万,差不多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服劳役。
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修建长城的条件太艰苦了,很多百姓都累死在了工地上。有一个传说叫孟姜女哭长城,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也反映了当时百姓对修建长城的不满和痛苦。阿房宫更是豪华无比,“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修建这样的宫殿,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百姓们本来就生活困苦,还要承担这么重的劳役和赋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啊。
(二)严刑峻法,社会压力巨大
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严刑峻法。法律非常严苛,稍微犯点小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路上有人扔垃圾,就要被处以黥刑,在脸上刺字。而且,秦朝的法律实行连坐法,一人犯罪,全家甚至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让百姓们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不小心就触犯了法律。虽然严刑峻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也让百姓们对秦始皇充满了恐惧和不满。时间长了,民怨就越来越深,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三、客观评价,功过是非的深思
(一)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我们评价秦始皇,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战国末期,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百姓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秦始皇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完成了统一大业,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在当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修建长城,虽然给百姓带来了痛苦,但也确实起到了抵御匈奴的作用,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百姓免受匈奴的侵扰。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虽然耗费巨大,但也体现了当时秦国的强大国力和建筑艺术的高超。
(二)个人性格的双重影响
秦始皇的个人性格也对他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雄才大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想要创造一个万世不朽的帝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征发大量的百姓服劳役,实行严刑峻法。同时,他也非常自负,认为自己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比如,他晚年的时候,追求长生不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反映了他的自负和迷信。
(三)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不管怎么说,秦始皇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过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作为统治者,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而忽视了百姓的感受和需求。要懂得体恤民情,实行仁政,这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四、结语:他的故事,我们的思考
秦始皇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辉煌,也有遗憾。他是一位充满争议但又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功过是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入思考。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需要有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身边人的感受和利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能会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不要伤害到别人。
朋友们,对于秦始皇,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他的功绩和过错,在你们心中,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位千古一帝的传奇人生。
来源:诚实连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