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伟创,全球唯一覆盖TOPCon/HJT/钙钛矿整线设备的供应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9:16 1

摘要:说到这家公司,当我看到他的业绩,和他的十大股东的时候,我挺惊讶的,业绩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这样的公司不是巴菲特所需要的,而他的十大股东里面,只有两家基金,竟然还没有机构,而且这两年的净利润高达30亿,市值才300个亿,按它的利润来说,简直是个香馍馍,为何

说到这家公司,当我看到他的业绩,和他的十大股东的时候,我挺惊讶的,业绩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这样的公司不是巴菲特所需要的,而他的十大股东里面,只有两家基金,竟然还没有机构,而且这两年的净利润高达30亿,市值才300个亿,按它的利润来说,简直是个香馍馍,为何不受到机构的待见呢?下面我们来深入的研究一下这个公司,通过各种新闻渠道和网络渠道,以及公司的公告,形成了一篇公司的研究报告,花了整整六个小时,经过总结和分析,这篇报告有点长,高达6000字,足够让你了解这家公司的成长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

一、公司概况与研究背景

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3年,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整线交钥匙方案提供商,连续七年产销量位居行业前列。作为光伏设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捷佳伟创在PERC、TOPCon、HJT等多种技术路线上均有深度布局,是全球唯一覆盖TOPCon/HJT/钙钛矿整线设备的供应商 。

当前,全球光伏产业正处于技术路线快速迭代的关键时期,N型电池对P型的替代进程加速,TOPCon、HJT、钙钛矿等新技术路线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对捷佳伟创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光伏设备行业的技术演进趋势、把握投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从公司核心技术体系、各技术路线布局情况以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前景三个维度,对捷佳伟创进行全面分析。

二、核心技术体系分析

2.1 产品技术矩阵与设备谱系

捷佳伟创构建了完整的光伏电池设备产品矩阵,主要包括湿法设备系列、管式设备系列、板式设备系列、激光设备系列、金属化设备系列、智能制造设备系列等六大产品线。在技术路线覆盖方面,公司设备支持PERC、TOPCon、HJT、XBC、钙钛矿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等多种主流和前沿技术路线 ,这种全技术路线布局能力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湿法设备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单晶槽式制绒设备、槽式碱抛光清洗设备、槽式RCA清洗设备、链式去BSG/PSG清洗设备、HJT清洗制绒设备、全自动制绒Plus清洗设备等 。这些设备主要用于晶体硅电池片生产过程中对硅片进行绒面腐蚀、抛光刻蚀、去绕镀以及清洗处理,是电池制造的基础工艺设备。

真空设备是公司的核心产品系列,主要包括各类管式PECVD设备、板式PECVD、RPD、PVD、PAR设备等 。其中,PECVD设备基于等离子体局部反应原理,有效缓解绕镀和石英件高损耗问题,可将氧化硅生长、本征多晶硅生长、掺杂三道工序整合于一台设备中,有效简化工序,提高产能、良率,减少人员投入以及设备投资成本 。

2.2 技术专利布局与创新能力

捷佳伟创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6.49亿元,同比增长38.94%,占营收比例为3.44%。从研发投入趋势看,2021-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从6.2%提升至8.5%,形成了覆盖多技术路线的核心专利矩阵 。

在专利成果方面,公司2024年获得69项专利授权,较去年同期增长60.47% ,累计拥有超过600项专利 。这些专利涵盖了PECVD、扩散炉、刻蚀设备等关键设备领域,为公司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体现在新产品推出速度上,凭借1221名研发人员(占比30.4%)的配置,支撑其每年推出5-10款创新设备 。

2.3 核心技术团队与研发平台

捷佳伟创拥有一支规模庞大、实力强劲的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底,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200人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董事长左国军和副董事长余仲均为46岁,分别拥有机械工程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两人履历有多处重合,共同任职过国日东电子、深圳市捷佳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 。

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公司搭建了江苏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建立了高效电池中试线、新品研发实验室,以及广东省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还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些研发平台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还拥有多位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如产品总监陈麒麟博士(清华大学电机博士,具有20多年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与量产经验)、异质结电池中试线研发部产品总监易治凯等 。研发团队由行业专家领衔,多名海内外博士和硕士共同组成,专注于工艺开发及设备优化 。

2.4 技术独特性与竞争优势

捷佳伟创的技术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TOPCon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公司在TOPCon技术路线上的核心设备(如PE-Poly、LPCVD)市占率超过50%,部分设备甚至达到70% 。公司自主研发的PE-Poly技术能够原位制备隧穿氧化层,将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6.5%,较行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第二,HJT技术的差异化路线。公司HJT板式PECVD设备采用链式I-IN-P结构组合并搭配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采用大面积载板设计,可实现单面或双面微晶工艺,助力HJT电池实现25%+量产平均转化效率 。公司还采用射频(RF)电源驱动的微晶工艺,相较于传统非晶硅工艺,具有高透光性、低电阻的优势,可将电池转换效率提升约0.5-1个百分点 。

第三,钙钛矿技术的前瞻性布局。公司在钙钛矿设备领域布局全面,已具备钙钛矿单结电池、全钙钛矿叠层、TOPCon/HJT叠层钙钛矿的整线设备供应能力,覆盖RPD、PVD、涂布、激光划线等核心工艺设备 。公司还推出了工业级压电喷墨打印钙钛矿薄膜技术,纳米级图案化精度可精准控制钙钛矿墨水沉积位置。

三、PERC、TOPCon、HJT技术路线布局分析

3.1 PERC技术路线:巩固存量市场

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技术是当前光伏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捷佳伟创在这一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自2016年单晶P型PERC电池逐步替代AL-BSF铝背场电池成为行业主流以来,公司持续强化PERC设备产品性能,主要工艺设备市占率超过50%,龙头领先优势明显 。

在PERC技术领域,捷佳伟创在制绒清洗、扩散、PECVD等关键工序中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提供的整线设备水平难以匹敌。公司的扩散炉、PECVD设备、湿法工艺设备等都拥有多项原创技术,用于TOPCon电池生产的PECVD设备采用业内领先的正面钝化增强减反膜技术和背面钝化叠层膜技术,对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

然而,随着N型技术的快速发展,PERC技术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降。目前,捷佳伟创来自PERC设备的收入占比已降至20%以下,TOPCon、HJT等新技术设备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如此,PERC技术在未来1-2年内仍将保持一定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成本敏感型市场和技术升级改造需求方面。

3.2 TOPCon技术路线:把握主流趋势

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是当前最具潜力的N型电池技术路线,捷佳伟创在这一领域建立了绝对的市场领导地位。根据最新数据,公司TOPCon设备市占率超过60%,为行业第一 ,在核心设备如PE-Poly、LPCVD的市占率更是超过50%,部分设备甚至达到70% 。

公司在TOPCon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自主研发的PE-Poly技术。该技术能够原位制备隧穿氧化层,将隧穿层、Poly层、原位掺杂层的"三合一"制备,有效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PE-Poly技术,公司的TOPCon量产效率可达25.1% ,部分产品甚至突破25.5%,核心设备适配3.0升级路线 。

在市场应用方面,公司的PE-Poly核心设备产线年产能累计达100GW,产品含全品类工艺制程设备和丝网印刷设备,服务于客户境内外N型TOPCon电池基地 。2024年,TOPCon设备业务为公司贡献营收6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5%,成为稳定的业绩压舱石。

从订单结构看,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约240亿元,其中TOPCon占65% ,显示出市场对TOPCon技术设备的强劲需求。随着TOPCon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普及,预计这一业务板块将在未来2-3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3.3 HJT技术路线:追赶与突破

HJT(异质结)技术被视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具有高效率、低衰减、工艺简单等优势。捷佳伟创在HJT技术领域采用了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主要布局板式PECVD和RPD(反应等离子体沉积)技术。

在技术水平方面,公司HJT板式PECVD设备采用链式I-IN-P结构组合并搭配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采用大面积载板设计,可实现单面或双面微晶工艺。通过采用射频(RF)电源驱动的微晶工艺,相较于传统非晶硅工艺,具有高透光性、低电阻的优势,可将电池转换效率提升约0.5-1个百分点 。目前,公司HJT量产平均效率已超过25%,部分接近26% ,常州中试线上的HJT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6% 。

在市场地位方面,捷佳伟创在HJT设备市场占有率约为25%,位居行业第二 ,而主要竞争对手迈为股份的市占率超过60%。尽管目前处于追赶地位,但公司在HJT技术方面的布局正在加速。2025年HJT设备订单预计突破50亿元,占公司总订单比重将提升至30%。

公司还在积极布局HJT技术的降本路径,深入研发整线解决方案及管式/板式PECVD、立式/卧式HWCVD、PAR设备,布局多路线降银方案 。随着铜电镀、银包铜等降本技术的成熟,HJT技术有望在2027年成为新建产能主流,届时公司HJT设备业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3.4 钙钛矿及其他前沿技术:前瞻布局

除了PERC、TOPCon、HJT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外,捷佳伟创还前瞻性地布局了钙钛矿、XBC等前沿技术路线。

在钙钛矿技术方面,公司已具备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MW级量产型整线装备的研发和供应能力,在大尺寸钙钛矿、全钙钛矿叠层、HJT/TOPCon叠层钙钛矿领域的设备持续销售 。公司的产品包括钙钛矿涂布设备(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恒温控湿系统和高精密检测防护系统)、GW级磁控溅射立式真空镀膜设备PVD2400V(幅宽2400mm,对应1200x2400基板)、RPD设备等 。

从市场进展看,公司已向十多家光伏头部企业和行业新兴企业及研究机构提供钙钛矿装备及服务,2023年钙钛矿相关订单超2亿元 。公司在常州基地建设的钙钛矿中试线已正式投产运营,300mm×300mm钙钛矿电池效率超过18%,210半片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超过26% 。

在XBC(背接触)技术方面,公司的BC电池激光开槽设备市占率达到80%,显示出在这一新兴技术路线上的竞争优势。

四、未来发展前景时间维度分析

4.1 短期发展前景(1-2年):订单驱动增长

从短期发展看,捷佳伟创具备强劲的增长动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裕的在手订单保障业绩增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达121.20亿元 ,在手订单近300亿元,覆盖2025年预估营收的2.5倍 。从订单结构看,TOPCon占65%、HJT占15%、钙钛矿占10%、半导体设备占10%,订单可见性覆盖至2025年底 。

第二,产能扩张提升交付能力。为应对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公司加快了产能扩张步伐。2025年上半年,常州、无锡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投产,产能提升40%以上。子公司常州捷佳创新产业园已经落成,PE-poly设备实现量产,助力中国TOPCon电池技术路线产能大规模扩张 。

第三,TOPCon技术持续放量。预计2025年TOPCon产能翻倍,常州基地二期投产,HJT设备出货量翻倍,预计营收250亿元,同比增长32%。钙钛矿设备有望中标头部企业订单,半导体湿法设备加速替代进口。

根据多家机构的预测,2025年公司营收预计达到190-210亿元,净利润30-34亿元。部分乐观预测认为,TOPCon改造需求(2025年150GW)+HJT新增产能(100GW)+钙钛矿中试线(10条)将推动2025年净利润逼近35亿元。

4.2 中期发展前景(3-5年):技术迭代驱动

中期来看,捷佳伟创将受益于光伏技术路线的持续迭代和公司的全技术路线布局优势:

2026-2027年发展预测:这一阶段HJT设备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非光伏业务(半导体设备受益于SiC产能40%年增速、锂电设备受益于全球动力电池30%扩产增速)开始放量。预计2026年营收327.4亿元、净利润81.3亿元;2027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大关,达499.8亿元,净利润133.1亿元。

技术路线演进趋势:

- TOPCon技术将在2026-2027年继续保持主流地位,但增速将逐步放缓

- HJT技术凭借铜电镀降本(银耗减少60%)有望在2027年成为新建产能主流,全球HJT设备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 钙钛矿技术将从2027年开始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

竞争格局变化:随着技术路线的演进,公司需要在保持TOPCon优势的同时,加快HJT技术的追赶步伐,并确保在钙钛矿技术上的先发优势。预计到2027年,公司HJT板式PECVD设备市占率有望从目前的25%提升至更高水平 。

4.3 长期发展前景(5年以上):平台化战略实现跨越

长期来看,捷佳伟创有望通过平台化战略和技术多元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8-2029年发展预测:这一阶段钙钛矿业务将逐步贡献业绩,非光伏业务成为重要增长极。预计2028年营收709.0亿元、净利润201.3亿元;2029年营收规模将突破900亿元大关,达916.4亿元,较2025年实现4.36倍增长,净利润269.6亿元。

2030年及以后展望:

- 全球光伏装机目标5400GW(年复合增长率18%),为公司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 钙钛矿设备若市占率达到40%,仅该业务板块即可贡献超300亿元收入

- 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有望突破20%,估值可切换至成长股逻辑

战略布局重点:

- 国际化战略:东南亚/中东建厂加速国际化,2030年瞄准全球装机5400GW的市场机遇

- 技术延伸:技术延伸至半导体(碳化硅湿法设备)、锂电领域,分散行业周期风险

- 平台化发展:围绕TCO薄膜技术构建的专利体系逐渐完善,预计在5年后可通过向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授权获取收入

4.4 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在分析捷佳伟创未来发展前景时,也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

技术路线风险:如果未来技术路线发生重大突变(如BC电池技术加速成熟),而公司未能及时跟进或押错方向,可能会对市场地位产生冲击。公司需要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确保在各技术路线上的竞争力。

行业周期性风险:光伏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下游光伏制造环节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影响电池厂商的扩产意愿。公司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应对行业周期波动。

竞争加剧风险:设备领域竞争激烈,不仅包括与迈为股份等在HJT等路线上的竞争,也包括新进入者可能带来的价格压力。公司需要持续强化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

财务风险: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达41.75亿元,存货及合同资产合计130.55亿元,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公司需要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改善现金流状况。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捷佳伟创核心技术体系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全面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核心判断:

技术实力雄厚,全路线布局优势明显。捷佳伟创作为全球唯一覆盖TOPCon/HJT/钙钛矿整线设备的供应商,在技术创新能力、专利储备、研发团队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在TOPCon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和在钙钛矿技术上的前瞻性布局,为公司构建了深厚的竞争护城河。

短期增长确定性强,中期受益于技术迭代。基于近300亿元的在手订单和40%以上的产能扩张,公司2025-2026年的业绩增长具有强确定性。中期来看,随着HJT技术的成本下降和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光伏技术路线的迭代升级。

长期发展空间广阔,平台化战略值得期待。到2029年,公司营收有望突破900亿元,2030年后随着半导体、锂电等新业务的成熟,公司有望实现从光伏设备龙头向泛半导体设备平台型企业的跨越。

对投资者的建议:捷佳伟创当前估值相对合理,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指标:一是TOPCon设备订单的交付进度和毛利率变化;二是HJT设备的市场份额提升情况;三是钙钛矿设备的商业化进展;四是半导体和锂电设备业务的突破情况。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在当前位置逐步建仓,分享公司在光伏技术变革中的成长。

综合而言,捷佳伟创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全路线布局优势和清晰的发展战略,有望在光伏产业的技术变革浪潮中持续受益,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成为全球光伏设备行业的领导者。

本文只做研究,不作为投资依据,任何买卖与本文无关!

来源:蓝色的星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