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中的几次重要考试,全靠突击。中考时,突击三个月考上了不错的高中,考研时,也是备战了三个月成功上岸复旦大学。
我是以撒,复旦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如今在荷兰当“家庭主妇”。
人生中的几次重要考试,全靠突击。中考时,突击三个月考上了不错的高中,考研时,也是备战了三个月成功上岸复旦大学。
复旦毕业后,我放弃了高薪大厂和上海户口,追求自己的热爱,进入了时尚行业,当了一名摄影师助理。大家都不理解我的决定,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是复旦毕业,恰好又学过荷兰语,几年后,我申请到了去往荷兰的签证。
来之前,我以为凭借着自己的高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找份工作不在话下,可来了之后才发现,那些我引以为傲的东西,却派不上用场。如今,我是个自由职业工作者,也是个“家庭主妇”。
(2023年在荷兰乌特勒支)
1998年,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村子里,之后弟弟和妹妹也相继出生。
因为县城的教育比较好,父母通过两次转学,让我去县城接受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能让我有吃、有喝、有学上就是爱。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小学的时候,老师让背书,即便是很难背的文言文,我也能很快背下来。上课的时候,经常踊跃举手,站在讲台上展示我的背诵成果。
然而到了初中,我开始贪玩,除了学习,其他事情看起来更有意思。距离中考还有大概三个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得好好学习了。
我很反感上补习班,也从未上过任何课后辅导班,认为如果不是自己找寻出路,寻找答案,是学不到东西的。
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找到了一些规则。三个月的突击,我考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也给我整个求学生涯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考前突击,成功上岸。后来的高考、考研都是如此。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我应该算是幸运儿,但带给弟弟妹妹的却是压力。父母经常对他们说,要向姐姐看齐。殊不知现在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偏向综合素质教育了。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算是放养。倒不是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有多超强,而是在他们看来,养育子女,能做的就是解决温饱,尽可能地提供好的物质生活。
(2023年在荷兰鹿特丹)
也正因如此,从小我就比较独立。我有一个姑姑在上海,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就自己坐大巴去上海找姑姑玩。
那个时候,上海,对我来讲,就是未来,是一道光。
没有指引也没有规划,就凭着这份对大城市的向往。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很幸运,我考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选择了非常小众的荷兰语。
因为在我印象中,荷兰代表开放。如果说,上海是我小时候的光,那么荷兰便是我长大以后的光。
我逃离了皖北小城,带着青春,带着回忆,带着期许,到了大城市上海。
东方明珠、上海滩、时尚都市、开放的文化,小时候偶尔能够一窥的美丽,现在,我就要走入它、拥抱它了,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它,迎接我的未来。
(2019在上外校园)
应试教育下,我学会了考试,即便上了大学,我也能应对各种考试,虽然算不上拔尖,但也保持在中上,不挂科是我的底线。
大学还是一群人坐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这让我有些窒息,像在浪费时间,我宁愿出去跑跑、转转。
趁着寒暑假,有时候也翘课,去了很多城市厦门、成都、长沙……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的风景。
大三的时候,机缘巧合我来到荷兰做交换生一年。因为是在欧洲,也就有机会去欧盟的其他国家看看。
那一年,自我感觉学业压力不是很大,刚好还获得了奖学金,还有实习兼职赚的钱,假期里,我和朋友们就一起拼车,到处旅行。本科毕业之前大概游历了13个国家。
一直很喜欢旅行,我在国内的时候也经常去旅游,去了国内很多城市。旅行倒不是为了去哪个地方,而是感受不同城市,不同文化。每次去到新的地方,会有一种打开游戏地图新一页的感觉。
放飞自我的感觉很爽,可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就惨了。考试基本上就交了白卷。
后来才知道,如果挂科的话,修的学分换不到,很有可能就毕不了业。幸好,期中成绩只占30%。
(荷兰风光)
我再一次挑灯夜读,发愤图强,在期末考试前,没日没夜的背荷兰历史。诚然,从小到大,我的考试运一直很好,但历史背起来是真多啊,还全是荷兰语!
荷兰的教育很严格,考试的题目不是都有标准答案,特别是文科历史类,很多都是主观题,是要写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的。
考试的时候,我都没写够,还找老师多要了答题卡,一直没停笔。也许是老师被我感动了,也许是我的考运再次发挥作用,期中和期末成绩加起来刚好及格。
大四,人生路的一个分叉口,就业还是考研?每一个毕业人都会在深夜里翻来覆去,无数次问自己。
就业是我的首选。选择了便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准备校招。上外的校招有很多大公司。
(2021在复旦新院)
对比着各大公司的要求,我不断评估自己,精挑细选了一家自己特别想去的大公司。我觉得自己准备得已经够充分了,但是到了面试的时候,才知道竞争有多激烈。十几个学生当中,只有一个学生能晋级二面。
欧洲骑士会为了所谓荣耀、公主而厮杀,而我不过是为了一份工作而已。
好运不会总是光临我,至少这一次校招没有,一面的时候,我就被淘汰了。
工作搞不定,那就考研吧。校招结束后,距离考研还有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对于考研人来讲,短到没有时间去纠结能不能考上。
我决定了考研,而且还是跨考新闻传播,还选择了复旦大学,光专业课参考书就有十几本,压力可想而知。
幸好,有他。我高中时候的好朋友。
他是我在高中的美丽回忆,也是我考研的能量之源。
高中的时候,哪怕早休只有15分钟,我们俩也要跑出去,一人带一个耳机听那时候很流行的欧美音乐,比如Lady gaga和nick jonas。两三首之后,再踩着点赶回教室。
(我在荷兰)
虽然不在同一所大学,但我们似乎都是彼此的精神支柱。考研,他报考北大,我报考复旦。
学不动的时候,我们就打电话,吐槽一下政治的多选好难。如果英语阅读理解全对,那便是我们一天的快乐。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1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住到了姑姑家,方便去考场。我姑姑盯着我厚厚的,还很新的卷子,诧异问道:“怎么有这么多资料?”
我自己看着那些真题模拟预测卷,也担心自己看不完,害怕第二天考的题目,刚好是我没看到的怎么办?
不过,所有的紧张和担心,在上了考场之后便像云雾在阳光升起来之后就消失了。
专业课的考试全是论述题,三个小时之内要写完所有的题目。等我满满当当写完卷子的时候,旁边的考生还在埋头苦写。
次年2月,查了成绩,参考往年的录取线,感觉自己应该能行,我的考运一向比较好!
预料之中也是惊喜之内,擦着边我进了复试。
好在复试表现突出,成功逆袭,一战上岸复旦!我的好友也成功考生了北大!
在上海的时间又多了两年。
(2023在复旦光华楼)
两年硕士生活结束后,没有升学这个选项了,我走上了工作岗位。
国内的官媒、外宣媒体,上海的电视台,包括互联网大厂,诸如此类,我都去实习过。但一圈下来,我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当时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为是复旦硕士毕业,只要我进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可以落户上海,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我当时就想,上海户口对于我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身边很多同学都劝我,别想那么多,就先落个户,这是一个保底。在他们看来,拥有一个上海的户口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我并不需要这个东西。
我既不会在上海买房,因为上海房价很贵;也不会在上海生小孩,孩子也不会在这里上学。所以,我不知道上海户口对我有什么意义。
我喜欢摄影,喜欢和美的事情打交道。最终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了时尚摄影行业的一家创意公司。
(这就是我)
也就是说,复旦硕士毕业之后,我放弃了大公司、上海户口,而是选择一个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的一个职业:给一个摄影师当助理,只因为我喜欢。
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自己啥也不知道,学过的荷兰语,读过的传播理论,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
在这里什么都要从头学起。既没有大公司的操作流程,也没有系统化的培训,一整个野路子,完全是野蛮生长。
但我还蛮适合野路子的,大概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独当一面,一个人负责一整个项目了。
有一次,我们在做上海时装周的项目,我负责后台工作,主要是在模特走秀之前和之后忙。
走秀之前,比如说秀场的东西要摆在哪儿?模特后台穿什么衣服?设计上如何摆放logo?秀场完成之后,媒体宣发要怎么做?还有整理衣服,清点货物等收尾工作。
(我和我的狗,名字叫做不多)
本以为在秀场工作,肯定能看个秀,和模特讲个话,认识一些朋友,轻松而愉快。但实际上模特走秀整个时间段,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一直在忙,忙到整个秀场一个人都没有了。
等我回到家躺到床上时,已经凌晨两点。我闭上眼睛想,原来我只是一个底层的时尚民工。
中间一度想辞职,但刚辞职就又来了项目,就接着干吧,后来老板有了别的事情,他不干了,我也就失业了。
在上海,节奏很快,也存不下钱。特别是在时尚行业,做牛做马,到最后得到的回报也没有很多。
有句话叫做上海赚钱,上海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我忙了一两年,挺精彩的,什么项目都做了,就是过年没有钱带回家。
不上班了,我想学了四年的荷兰语,不能浪费,就想着去荷兰。其实,考研的时候我就已经决定要到荷兰。
(2023年在荷兰海牙)
荷兰有一个求职年签证,是允许外国人在荷兰找工作的一年期有效的居留签证,它的申请条件之一便是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硕士毕业不满3年。这也是考研的时候,我选择复旦的重要原因。
大学期间,在荷兰交换的一年我过得很快乐,所以毕业后第二份工作是和荷兰品牌和客户相关的广告公司。我希望积累些荷兰的资源和人脉,为之后去荷兰能轻松一点。
如果说第一次到荷兰,颜色是橙色的,现在再到荷兰,是浅灰色的,未曾预料到地做了“家庭主妇”。
浅灰不是说就是灰色,而是生活过得平淡朴实,接地气。
以前,在上海我根本不会注意路边的花是开了还是谢了,就连夕阳都很少留意。现在,我会注意到很多生活细节,楼下草坪上的花,从花苞到绽放,我都知道。
荷兰人很少,很清静,甚至有些无聊,但也有特别有趣的事情。
(我在荷兰)
有一次,我们相约去看舞剧,海报上舞者是穿着衣服的,但是现场,他们跳着跳着,衣服全部都脱了,十几个舞者一起跳舞。这画面,对我来说还是蛮冲击的。
我以为这种是要另外付费的,但是在荷兰这些很前卫、先进的艺术表达都是免费的。
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突然觉得以前在上海的生活很不真实。
生活就像就像一只仓鼠在那个轮子上一直跑,一直跑,感觉好像很忙,很充实,但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要么在工作,要么被消费主义绑架,到最后一无所获。
我虽然是一个适应力蛮强的人,就像野草,随便扔哪都可以生根发芽。无论在哪里,我会很快构建一个社交圈,一个自己的舒适区,但我现在到荷兰快一年了,也还没有稳定的工作。
(在海边遛狗)
在这里,找工作最大的挑战是我的专业,传媒或市场营销是比较对口的,我想去一家荷兰本土公司,体验当地的社会和文化。
荷兰和国内市场营销很不一样,我在国内的工作经验完全用不上,而我又不太懂这边的行业运作,是小白中的小白。
而像销售类或者需要沟通协调之类的工作,对语言要求高。虽然我学了四年的荷兰语,但只是中级,还没有达到母语者水平。
想要跨国语言障碍,除非去特别国际化的公司,但是国际化公司,求职者竞争非常激烈。
就这样,我被迫过上了“家庭主妇”的生活。不过靠着自己之前的工作积累,会接一些简直,还有些收入,虽然不稳定,但平均下来也能达到在上海的水平。
(2024年在荷兰的家里)
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在家陪陪猫,遛遛狗,有时候我也会嘲笑自己。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龄女青年,在荷兰反倒成为了一个无业游民,要不建立一个loser club?
但现在我跟自己和解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只要你不被别人打乱,不被所谓的社会规则来规训,就能够自洽。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很多时候,路上遇到的人都是NPC(玩家角色),只有你自己是这个游戏里的主角,很多人会对你有看法和判断,但这些好像真的没那么重要。
家庭主妇也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角色,也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当我体验过这个不一样的角色后,我的人生维度更宽广了。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好事情。
从繁华到宁静,从焦虑、迷茫到坦然、自信,不断开拓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我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吧!
【口述:以撒】
【编辑:遇见】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来源:宝丽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