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汽车玻璃的诞生:从专利战场到制造利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8:39 1

摘要:另一场则发生在汽车玻璃领域,不过在这一领域,长期占据市场霸主的则是中国企业——福耀玻璃。2021年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商就是福耀玻璃,其后是日本的两家企业和法国的圣戈班。


中国当下有两场与玻璃有关的专利战,非常精彩。

一场发生在液晶显示领域,以美国康宁为首的玻璃基板市场霸主,正在通过专利等手段,试图驱逐中国自主的玻璃基板企业。

另一场则发生在汽车玻璃领域,不过在这一领域,长期占据市场霸主的则是中国企业——福耀玻璃。2021年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商就是福耀玻璃,其后是日本的两家企业和法国的圣戈班。

2025年9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圣戈班的两件汽车玻璃专利无效。无效请求人正是福耀玻璃。这是福耀玻璃在国际专利战中又一次重要胜利。表面上,这是两家巨头的市场之争;但背后,是整个汽车玻璃产业链技术实力的较量。

汽车玻璃看似普通,却承载着安全、舒适与美观的多重使命。从挡风、防雨,到隔音、隔热、防紫外线,再到支撑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摄像头和传感器,一块玻璃的性能直接影响整车体验。而它的诞生,要经历一条精密且严苛的制造链路。

制造之路:层层淬炼

原料混合

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原料经过精确配比,确保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配比的微小差异,都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强度和光学性能。

高温熔融

在约1500°C的窑炉中,原料化为均匀的玻璃液。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曲线,确保玻璃液中没有气泡和结石。

成型与钢化

玻璃液经浮法或溢流法成型,再通过高温加热后迅速冷却的钢化工艺。这种处理使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强度提升3-5倍,破碎后也会形成钝角小颗粒,减少伤人风险。

夹层复合

将两片或多片玻璃与PVB薄膜通过高温高压复合,形成安全的"三明治"结构。这一步是确保碰撞时玻璃不会飞溅伤人的关键,也是隔音、隔热性能的重要保障。

功能处理

镀膜、印刷、弯曲成型等工艺,让玻璃具备更多功能与更优美的外观。例如,低辐射镀膜可以有效降低车内温度,而黑色陶瓷印刷不仅美观,还能保护胶合层免受紫外线伤害。

辊压环节:毫米级的温度博弈

在夹层玻璃制造中,辊压是决定成品质量的核心工序。玻璃与PVB膜的贴合必须在精确的温度与压力下完成,否则会出现气泡、波纹或光学畸变。

这正是电磁加热辊无结露冷却辊大显身手的地方。以上海联净的设备为例,其电磁加热辊通过电磁感应直接加热辊体,热效率超过90%,温度控制精度可达±1°C。这种精准控温能力,确保了玻璃在传输过程中受热均匀,PVB膜能与玻璃完美融合。

紧随其后的无结露冷却辊,则是表面质量的守护者。它通过特殊的内部结构与温控设计,避免辊面因温度过低而产生冷凝水,从而防止玻璃表面出现水印或划伤。这种"先精准加热、再均匀冷却"的组合,是高端汽车玻璃实现完美光学性能的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联净以电磁加热辊技术起家,是国内首家掌握该技术全链条研发与制造的本土企业,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公司曾在与日本特电的专利纠纷中胜诉,现了中国在高分子材料深加工领域的技术自信。

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对玻璃的要求不断提升。更大尺寸、更复杂的曲面、更多的集成功能,都在考验制造设备的极限。上海联净的电磁加热辊与无结露冷却辊技术,不仅满足了当前高端车型的生产需求,也为未来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可能。

从福耀在国际市场的强势崛起,到设备厂商在关键工艺环节的技术突破,中国汽车玻璃产业正在以全链条的实力,改写全球竞争格局。一块看似普通的汽车玻璃,背后是材料、工艺与设备的协同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升级的缩影。

在这个产业链上,每一个技术进步都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就像福耀通过专利战巩固了市场地位,上海联净也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多话语权。这不仅是企业的胜利,更是整个行业的进步。

文章参考资料:PRIP Research、上海联净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来源:联净电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