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廞,字伯舆,人称“王长史”,是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生于东晋一个显赫的家族——琅琊王氏。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丞相王导,父亲是会稽内史王荟,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王廞自小便享有特权,并较早地步入仕途。王廞历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等要职,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
王羲之书法家族(旁系)王廞
王廞,字伯舆,人称“王长史”,是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生于东晋一个显赫的家族——琅琊王氏。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丞相王导,父亲是会稽内史王荟,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王廞自小便享有特权,并较早地步入仕途。
王廞历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等要职,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才华。然而,他更为人所知的,或许是他在军事上的行动。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王绪,王廞积极响应,被任命为建武将军、吴国内史,起兵三吴\以声援王恭。然而,当王国宝被杀,王恭下令罢兵时,王廞却因个人野心拒绝退兵,反而回兵攻打王恭,最终被刘牢之击溃逃走,不知所终。有学者推测他可能躲避于茅山,并在那里结束了一生。
东晋名士王廞书法《静媛帖》赏析
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活动,王廞还是一位有才华的书法家,擅长行书,其传世作品《静媛帖》被保存在《淳化阁帖》、《大观帖》等汇帖中。此外,他还擅长诗歌,现存《长史变歌》三首,表达了他临败时的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王廞在起兵时曾组建了一支娘子军,任命他的女儿为贞烈将军,这一举动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尽管王廞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充满了争议,但他的才华和个性在东晋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王羲之《圣教序》单字详解
505 空
"穴"部分斜度很大,且线条弹性很强,高低变化较为鲜明,下方"工"距离上方较远,且略靠右侧书写。
506 外
“外"字,左右结构。整体字形成上合下开形态,“夕”向在侧“卜”倚靠。左侧“夕”用笔较为轻盈,右侧“卜”则略厚重,最后的“点”较向外靠。
“迷"字的“米"部注意“竖钩”的位置,略靠外,将“米”内部进行了不均分割。“辶”距离“米”有一定的距离。最后“捺画”收笔,呈内收形态。
“天”字两个横画一短一长,“撇”画弧度较大。“捺画”轻为轻盈,收笔处顶笔回收。注意:下处三线不要交于一点。
509 萬
“萬”字,上方“艹”呈“V”字状,中间“田”较为平正,下方的外框较扁。注意:最后的“竖提”将整个字进行了不等均分割。
“里”字上方写得略扁,下方书写较疏,一笔一画,正襟危坐。
特别声明
☆ 本号部分素材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
因无法溯源而未能及时与原作者沟通。
☆ 郑重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尊重原创,为传播而发。若涉及 版权 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 我们会立即 删除。
来源:墨语闻声一点号